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你所不知道的江蘇

洪澤,一座寶藏小城的“流量密碼”

馬曉波 謝輝
2024年11月21日14:16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大到一個省,小到一座城,都有諸多星光閃耀的標簽,它們代表著一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顯著成果,是江蘇綜合實力的不同側面。有些成績、榮譽雖屬國內拔尖、業內頭籌,但並不為外界所熟知。為此,人民網推出“你所不知道的江蘇”專欄,向你介紹“蘇大強”鮮為人知的另一面。本期聚焦淮安洪澤區,一座因湖得名、伴水而興的寶藏小城。

提起淮安洪澤區,你會想起什麼?

它位於我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畔,因湖得名。水是這座湖城的靈魂:它西依洪澤湖,東挽白馬湖,南臨淮河入江水道,北瀕蘇北灌溉總渠﹔全區總面積1273平方公裡,水域就佔了一半。

這裡有自然之美,也有人文之韻,坐擁3個國家4A級景區,文旅資源多達1000余處。從蔣壩螺螄節到洪澤湖大閘蟹節,從老子山溫泉旅游度假區到江蘇首座方特樂園,這裡四季有景,全域適游。

這就難怪,從前在文旅界看似“不顯山不露水”的洪澤區,近來越來越出圈。今年上半年,當地接待游客351.4萬人次、同比增長15.2%,旅游收入32.6億元、同比增長12.7%。十一假期,游客量更是日均14萬人次,同比增長42.5%。

這座寶藏小城的故事,今天帶您領略一二。

龜山村裡的巫支祁井。人民網記者 馬曉波攝

龜山村裡的巫支祁井。人民網記者 馬曉波攝

龜山村裡故事多

當地老子山鎮,有一座因山得名的小村庄,從空中俯瞰,好似一頭巨龜趴在淮河入洪澤湖口,叫做龜山村。步入村中,一座座石屋古朴,一口古井點綴其間,井口處被粗重的鎖鏈磨出的凹槽條紋清晰可見。井邊的桂樹隨風沙沙作響,像是在講述一段古老的傳說。

很多人知道,淮安是《西游記》作者吳承恩的故鄉,也是西游文化重要的發祥地之一。但鮮為人知的是,孫悟空的原型淮河水怪巫支祁便出自龜山村。作為淮安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民間文學類項目,相傳巫支祁“形若猿猴,縮鼻高額,青驅白首,金目雪牙”,是一隻“力逾九象”的猿猴精,作惡多端,后被大禹召集的群神降伏並鎮鎖在淮河邊老子山腳下的這口枯井裡。

“你瞧,這口井前的淮瀆廟,圓窗戶、紅漆門,像不像孫悟空變過的小廟?”龜山村老支書胡明江介紹,淮瀆廟始建於唐高宗顯慶年間,廟內由明代唐龍撰寫的《重修淮瀆廟記》碑保存尚好,大禹治水擒拿水怪巫支祁的傳說得以記錄。

古街小巷,石徑蜿蜒。前一刻打卡巫支祁井,還沉浸在孫悟空原型的故事裡﹔移步換景,又被乾隆下江南時登岸的御碼頭、北宋書法家米芾題過字的晚鐘亭所吸引……“本來隻打算在這裡停留半天,沒想到小小村庄卻處處寶藏,不自覺地多玩了幾天。”來自哈爾濱的游客楊瑞兵說。

如同會72般變化的孫悟空,龜山村的面貌近年也不斷刷新。當地注重保護性開發,以文化故事打“明牌”,在提升村居環境的同時,用隨處可見的標識讓歷史文化可感可知。2014年,龜山村入選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如今它還是江蘇省三星級鄉村旅游區。

一年時光匆匆,胡明江記得今年春節前,大批游客慕名前來體驗辦了9年的民俗文化節。當時,地攤擺滿土特產,魚身貼著大福字,高蹺隊在鑼鼓聲中熱鬧起舞﹔最歡樂的是,村裡在巷子上擺了數十條長桌,村民游客共享殺豬宴。

“游客到龜山村,表面上看山看水看風景,實際上感受的是文化。”胡明江說,當地文旅發展勢頭好,村裡的民宿也在抓緊出新,“你看,這個帶廚房的小院馬上試運營,已經有不少游客來詢價了。”

高曉燕和朋友在蔣壩鎮經營的小院。人民網記者 馬曉波攝

高曉燕和朋友在蔣壩鎮經營的院落。人民網記者 馬曉波攝

千年水脈潤一城

“大家從林則徐身上看到了怎樣的精神?”11月1日,當地洪澤湖幼兒園的小朋友到洪澤湖古堰景區秋游,老師在一面鑲嵌鐵鋦的條石牆前講起林則徐在洪澤湖治水的故事。

洪澤湖位於京杭大運河文化帶南北分界線上,是古淮河的一部分。你或許不知道,它其實是一座人工湖。東漢建安五年修筑捍淮堰,使洪澤湖得以最終形成。清道光四年,洪澤湖大堤周橋段突然決堤,林則徐臨危受命趕來治水,他在每一塊鐵鋦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以示對工程質量終身負責。如今,在洪澤湖古堰景區,依然能看到鑲嵌鐵鋦的條石牆,糯米漿和石灰做成的灰膏把牆面填得嚴絲合縫。

水脈千年,孕育出燦爛的大湖文化。洪澤區運河(淮河)文化研究會會長夏寶國說,經考証,涉及洪澤湖流域的古詩就超過500首。如白居易筆下的“何事長淮水,東流亦不閑”,劉禹錫筆下的“煙波與春草,千裡同一色”,蘇軾筆下的“晚來洪澤口,捍索響如雷”。此外,洪澤湖大堤、張福河作為中國大運河重要節點已被納入世界遺產名錄,洪澤古灌區還被納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既要“守得住”,也要“活起來”。洪澤區文廣旅游局局長鄭娟介紹,為了把沿湖散布的“故事”串成“故事匯”,洪澤湖大堤生態修復工程蔣壩段、周橋大塘段、城區段、菱角塘段等項目均已完工,並配套建設有休息景觀亭、廊、道及游船碼頭,水面整治、土方清淤、環境綠化整治讓洪澤湖沿岸煥然一新。

用鄭娟的話說,現在的洪澤四季皆景,除了人文景觀這棵“常青樹”,沿湖而行,春有堤柳新綠,梅香扑鼻﹔夏有紅衣藕荷,蓮舟爭渡﹔秋有鷺鳥紛飛,魚蟹豐收﹔冬有萬裡冰封,候鳥起舞。洪澤還是首批“江蘇省地標美食城市”,從當地特色的“清明螺”、小魚鍋貼、酸湯魚圓,一直能吃到“中秋蟹”,可謂四季不重樣。

作為長三角自駕游熱門城市,今年國慶黃金周,洪澤區接待游客達70多萬人次。“周末休閑近郊游,我們也是熱門目的地。”鄭娟說,文旅熱帶火了當地的街鎮鄉村,曾經無人問津的老院落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追捧。

今年初,高曉燕和朋友來到洪澤湖大堤南端的蔣壩鎮,以每年4000元的價格長租了一處院落做小食餐飲。秋日裡,院落中挂滿柿子的老樹已成一個顯眼招牌。在她看來,相較於大城市的繁華,這裡看似平凡的日常,構成了最有溫度的部分,能夠觸動游客的情感“開關”。

“小城故事真不錯,請你的朋友一起來,小城來做客。”院中歌聲悠揚。高曉燕說,洪澤山山水水中暗藏驚喜,角角落落裡述說人文故事,這座寶藏小城也在努力解鎖著更多新鮮的玩法。

相關專題:你所不知道的江蘇

(責編:張鑫、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