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淮安清江浦區:精心描繪“田在城中、城在田中”城鄉融合美麗畫卷

2024年11月25日11:37 | 來源:淮安新聞網
小字號

行走在淮安市清江浦區南苑路高架橋下,藍天白雲、原野成片,微風吹過,稻浪翻滾、稻香彌漫,都市田園的安靜與自由油然而生。在清江浦區,隨著“五大治理攻堅行動”和5個都市田園項目的實施,都市人的田園夢想逐步照進現實。

“今年以來,清江浦區緊緊圍繞精品農業培育、生態環境優化、景觀價值提升‘一地三用’目標,按照‘土地連片、產業升級、生態優美、效益提升’的總思路,全力推動現代都市田園建設和人居環境整治,精心描繪‘田在城中、城在田中’的城鄉融合美麗畫卷,努力為全市打造生態環境美、人居品質高、綜合競爭力強、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全面現代化的現代都市田園樣板貢獻力量。”清江浦區委書記朱海波表示。

舊貌換新顏

“治”出好環境

近日,記者來到清江浦區城南街道先鋒村、武墩街道王庄村,以前道路兩側違規建設的大棚、隨意種植的作物等都已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賞心悅目的綠化帶和整齊劃一的農作物,村民們的居住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公共空間治理是清江浦區現代都市田園建設的重點,主要措施包括扎實開展雜亂無序大棚、垃圾、違建、堆場、圍擋“五大治理攻堅行動”,系統推進韓侯大道、西安路、武黃路、南苑路、明遠路兩側以及五河口、韓母墓周邊等環境整治,改變淮安入城的“第一印象”。

武墩街道王庄村后吳庄位於西安路高架北京路出口南側,由於地處高架之下,長期以來被“冷落”,村庄內部環境雜亂無序、道路坑窪不平,私搭亂建現象較為突出。此次整治中,清江浦區緊扣鄉村“宜居”“宜業”兩大功能屬性,在滿足農業生產的基礎上,盡量保留村田相間的規模與布局,主要實施場地清理、道路建設、河道清淤等,並通過栽植綠化、新增修繕公廁、建立共享菜園、打造高架底部空間休閑廣場等舉措,改善人居環境。

在對南門戶片區主要交通通道、橋下空間以及視域范圍內農田、水系、林木、建筑、構筑物等凌亂空間進行清理整治的基礎上,清江浦區全面梳理景觀基底,有序引導大田種植,添加綠化、標識、景點,修復水網等,推動南門戶片區整體風貌提質提優。

以四季有景為出發點,積極引導大田作物節點種植。6月—11月種植水稻,11月—翌年5月種植油菜、小麥,輔以高粱、油葵、露地蔬菜等特色作物﹔對韓侯大道、淮金線、北京南路、西安路及高架等交通廊道兩側部分長勢不良的綠化樹木和綠地進行修剪和清除,補栽落羽杉、海棠、紫葉李等苗木2000余棵,播撒草種面積超過6萬平方米﹔對二支大溝、王庄干渠、西安路—北京路沿線水系等11公裡河道及農用溝渠實施清淤、護岸、連通等工程,開挖生態渠道3.28公裡,努力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

“小田”變“大田”

“流”出好田景

“這裡原來雜草叢生、田塊分散,還有廢棄的交通站場和魚塘,土地一度荒廢。”近日,武墩街道黨工委書記顧洪帶著記者來到位於韓侯大道與南苑路交叉口的王庄高標准農田項目現場,指著一片已種上小麥、油菜的土地說,“正是土地整治,讓這裡重新煥發了生機。”

通過統籌實施蘇北糧倉、高標准農田、明遠路及兩側“一地三用”綜合提升、五河口片區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5個都市田園項目,清江浦區加快推進大運河以南、北京南路以東9787畝土地連片整治,已初步形成3個集中連片“大田”景觀。其中,1700畝蘇北糧倉已完成大田規模化種植,藥食同源百合已進入盛花期﹔已完成520畝南苑路南側待開發閑置農業用地土地整理工作,連片種植小麥、苗圃、油菜等﹔南苑路北側環境提升項目已整理雜亂土地715畝,拆除破舊大棚5萬平方米,形成870畝連片土地,完成油菜種植450畝,有效推動南片區由特別亂、特別散向特別好轉變。

“在推動‘小田’變‘大田’過程中,我們探索創新‘確權不確地’模式,將溢出土地經營權統一由國有農業平台公司經營,在確保耕地面積‘隻增不減’的基礎上,實現農民利益增加、村集體受益、國有農業平台公司增收三方共贏。”清江浦區農水局局長高軍說。目前,該區土地流轉率達40.7%,為鄉村公共空間治理、現代農業發展夯實了基礎。對歸並后的農田進行土壤改良修復后,完善灌溉與排水設施、田間道路及輸配電設施等基礎設施,同步建設農田防護林,實現了“大田變良田”。

農業加文旅

繪出好風景

金秋時節,位於西安路高架兩側、延伸至北京南路邊的1700畝蘇北糧倉項目迎來了稻谷豐收。前期整治的1200余畝連片稻田裡,飽滿的稻穗壓彎了稻稈,在微風的輕撫下,掀起層層金色的稻浪。收割機在稻田中穿梭作業,呈現一派喜人的豐收景象。

“通過‘小田’變‘大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讓我們打破了特別小、特別散的傳統種植模式,實現適度規模經營、統種統管統收、全程機械化作業的現代化高效種植。”淮安柴米河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其傳說,公司從產量高、品質優、抗性強、適合機械化耕作等方面綜合考量,種植了與生長環境匹配度更高的“南粳9108”,預計畝產可達650公斤。

“我們計劃將大米進行深加工,進一步延伸產業鏈,並納入已經注冊的‘二河味道’系列產品中,增加附加值。”清江浦融投集團城鄉融合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輝說,對於計劃種植的農林景觀和特色蔬菜,公司擬採取數字化手段,構建從育苗、種植到包裝、銷售的全鏈條管理體系,實施品牌化打造,不斷提高土地畝產效益。

在持續深化“一地三用”模式探索實踐的基礎上,清江浦區加快推動農業發展模式向規模化、機械化和生態化轉變,進一步延伸農產品生產加工鏈條,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因地制宜培育建設共富菜園、千畝油菜打卡地等一批農旅融合綜合體,加快展現現代都市田園“產業現代化、環境優美化、效益最大化”的嶄新模樣,精心描繪城鄉融合美麗畫卷。

(責編:耿志超、張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