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南通如皋:農文旅融合點亮詩畫鄉村

2024年11月26日11:12 |
小字號

戶戶門前有園林,處處庭院綠意濃,這樣的風景不在世外桃源,而在如皋。24日晚上8點,大型文旅探訪節目——《山水間的家》在央視綜合頻道首播,帶領全國觀眾走進如城街道顧庄等地,雲賞鄉村盛景,傳遞“綠色名片”,讓這座“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再次出圈。

作為《山水間的家》第三季的壓軸收官之作,節目組緣何相中如城街道顧庄、錢長、賀洋三個村居?趁著節目熱播之際,記者走進顧庄等地,感受當地農文旅融合的新氣象。

鄉村美景治愈觀眾

沿著彩虹路走進“花木盆景之鄉”顧庄,田園風光與詩意生活相互交融,靈動之韻俯拾皆是。這裡是“如派”盆景的發源地,自然與人文交織,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精湛的園藝技藝在此傳承不息。

在節目中,由主持人張舒越、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谷曙光、歌手蔡國慶組成的“山水小分隊”進村入戶深度探訪,沉浸式體驗鄉村生產生活。他們跟隨村民移栽花木,學習盆景蟠扎技法,對“如派”盆景“雲頭雨足美人腰、左顧右盼兩彎半”的造型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有意思的是,節目組拍攝期間,巧遇12對新人在毗鄰顧庄的錢長村舉辦草坪婚禮。“山水小分隊”積極參與婚禮現場布景,和村民們一起利用花木、盆景巧妙裝點,種下象征愛情甜蜜的桂花樹。藍天之上,白鷺展翅,花團錦簇,新人們攜手相伴,在天空、草坪、樹木的共同見証下完成了此生最難忘的集體婚禮,成為節目的一大看點。

高品質的畫面,人文化的慢敘事方式,接地氣的人物群像……這背后是《山水間的家》攝制組和如皋當地工作人員的共同付出。如城街道宣傳委員冒妍介紹,早在7月26日,節目組就首次來到如皋選址,並在8月初進行了二輪甄選,最終敲定了如派盆景的核心區——顧庄社區,華東地區較大的草坪種植基地——錢長村,水培盆景產業新基地——賀洋社區。“確定選址后,節目組的外聯、后勤、道具、編劇等各個小組陸續來如。如皋市委宣傳部牽頭當地公安、衛健委、氣象、村居等多個部門做了協調分工,對接建群。”冒妍回憶,前期的准備工作長達半個月,9月下旬正式啟動拍攝,4天內每日工作清單行程滿滿,在團隊的高效推動下,按時完成了拍攝任務。

冒妍還透露了一個有趣的細節:《山水間的家》一般一集隻拍攝一個村,但攝制組對錢長村的草坪“一見鐘情”,因此特別申請加了進去。“陽光好的時候,草坪綠得通透,毛茸茸的,攝制組的年輕記者直接躺在了草坪上……”冒妍說,如皋鄉村的美景不僅治愈了全國觀眾,也治愈了節目組的工作人員,在拍攝之余,他們紛紛按下手機快門,在各個村庄拍照留念。

小盆景裡有大風景

每逢周末,顧庄社區總能迎來四方游客。“有坐旅游大巴來的,也有自駕來的,除了南通市區的外,還有不少上海游客。”冒妍介紹,多年來,顧庄社區積極發展盆景產業,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著力打造集花木盆景生產、生態人文宜居、休閑觀光旅游於一體的新時代鄉村,促進村民增收、產業增效。

“家家栽種花木,戶戶蟠扎盆景”是顧庄社區最大的產業特色。以傳統民居為根基,以花木產業為依托,以美麗田園為特色,以休閑農業為主導,顧庄構建出“田園融合庭院、庭院裝點田園”的發展模式。目前,社區擁有高中級技師160多名,花木經紀人400多名,花木盆景銷往全國各地,2023年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2萬元。

在節目中,顧庄首位從事花木盆景產業的女性王海霞作為向導,帶領“山水小分隊”進村探訪,秀出了新時代女農人的風採。原來,王海霞的父親就是當地有名的盆景種植大戶王廣明,由他栽培的羅漢鬆盆景能賣到近30萬元,人稱“羅漢鬆大王”。女承父業,王海霞成立了公司,通過指導村民採購銷售苗木、吸收有經驗的村民成為公司技術人員,推動花木盆景產業在整個顧庄迅速鋪開。在她的帶動下,村裡90%以上的婦女以花木生產為業,顧庄也入選江蘇省第一批“無糧村”。

顧庄社區黨總支書記陳亞鵬介紹,近年來,顧庄社區進一步延伸完善產業鏈,建立了以盆景為支柱產業、從花木種植到園林施工的全產業鏈,同時推動盆景產業向微型化、精品化方向發展,讓盆景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多元,顧庄也借勢拓展文旅融合發展新空間,不斷豐富旅游產品和服務供給,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賀洋社區毗鄰顧庄,這幾年我們積極發展小微盆景新業態,特別是水培小微盆景,一上市就受到年輕人的喜愛。”賀洋社區黨總支書記張保峰介紹,作為全國首家實現水培小微盆景出口的苗木企業,社區的名花堂家庭農場已成功馴化培育近150個品種的水培植物銷往全國各地,先后斬獲8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發明專利以及多項外觀專利,彰顯了“新農人”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深厚功力,讓更多人看到了鄉村沃野中蘊藏的無限潛力與可能。

有風景的地方就有新經濟

初冬時節,行走在如城街道錢長村,綠油油的草坪一眼望去,就像一塊綠色的地毯,風景宜人。

“我們村種植的是四季常青的草皮,即便是冬天,依舊能看到綠色的草坪。”錢長村黨總支書記錢愛東介紹,三十年前,懷揣著“家門口致富”的夢想,錢長村開始嘗試草坪種植,三十年來,錢長村幾代草坪人接力奮斗,創下“江蘇草坪第一村”的名號。

錢長村的發展,同樣離不開顧庄的提攜。“盆景一般用於造景,草坪也是如此。現在,我們兩個村會組團出去接業務,形成綠化造景一條龍服務。”錢愛東說。節目中,通過學習鏟草、捆扎技巧,“山水小分隊”了解到顧庄社區攜手鄰村,推動了村村之間的資源整合、優勢耦合、效益聚合,實現共同發展。

從最初的白三葉,到馬蹄筋,再到如今的馬尼拉、矮生百慕大、天堂328等,錢長村的草坪品種已經完成數次更新迭代。為避免土壤過度流失,錢長村引進了工業化草坪生產技術,通過試種、改良與推廣有望顛覆原有的生產模式,讓草坪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如城街道黨工委書記錢鈺璐介紹,以“如意錢長時尚鄉村”為定位,統籌片區資源文化等要素建設,建設露營基地、開辟騎行線路,未來將把錢長村打造成集科技生產、鄉村休閑、時尚運動於一體的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地,使草坪產業的功能鏈與價值鏈得以雙向延伸,串聯起更高層次、更具潛力的致富鏈。

“以顧庄為引領,錢長村為中心,輻射大明社區、賀洋社區,推動村庄之間抱團發展。依靠花木大世界以及周邊眾多園林景觀,放大省級特色田園鄉村道路綠化亮點,整體提升區域環境,添置農文旅微景觀、嵌入吃喝玩新元素,實現農文旅融合發展的先布點、再連線、后成片的遞進思路。”錢鈺璐透露,為探索更多元、更深度的鄉村振興模式,如城街道正在精心策劃、深度謀劃、科學規劃生產、生活、生態三篇“文章”,在鄉村肌理、空間格局、規模產業等領域布好局、謀好篇,讓鄉村不僅是農產品的生產地,更是生態涵養的重要空間、傳統文化的傳承載體、人們心靈的棲息地。(馮啟榕)

來源:南通日報

(責編:黃竹岩、張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