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門:奮力打造富有江海特色現代海洋產業發展先導區
中天鋼鐵一景
走進中天鋼鐵集團(南通)有限公司,昔日荒灘已是火熱生產的熱鬧景象,一座智能化、綠色化的海濱鋼城矗立在海天之間﹔站在5萬噸級通用碼頭上,紅色的大型門機高高聳立,不時有巨輪停靠……
海門是大海之門、江海門戶、上海“北大門”,擁有61公裡長江岸線和25公裡黃海岸線,與上海隔江相望、燈火相邀。一百多年前,清末狀元、著名愛國實業家張謇圍海造田、墾牧植棉,將南通建設成為“中國近代第一城”。依海而生,因海而興。向海,是流淌在這片土地的血脈基因,也是激發這座城市奮力向前的澎湃動能。
近年來,海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海洋強國建設的重要論述和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好中央省市決策部署,扎實推進沿海高質量發展。總投資千億元的中天鋼鐵一期一步全面投產,全球最長的風電葉片在海生產,省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技術創新中心、羅普特(海門)海洋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高能級科創平台簽約落戶……以新港口、新產業、新技術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場景遍布海門藍海。海門正風勁潮涌,向海揚帆,奮力打造“富有江海特色的現代海洋產業發展先導區”。
以港興業
黃金海岸托起發展希望
行進在海門港新區港東大道上,一片片長達70多米的風電葉片,一個個滿載的集裝箱不時閃過。在通用碼頭上,4台750噸的門機迎風而立,一艘艘內外貿船舶有序靠泊。“我們生產的風電裝備基本都是從這裡出去的。”近日,艾郎風電總經理謝焱介紹,有了大港口,不需要再到上海去中轉,不僅方便快捷,還節省了出關成本。
海門港新區作為海門唯一的靠海區鎮,擁有海岸線25公裡。讓“黃金岸線”產生“黃金效應”,是海門一直以來的夢想。2019年12月,通州灣新出海口規劃建設正式寫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2020年初,南通統籌全市域沿海開發,整合沿海岸線上的通州灣、洋口港、海門港、呂四港組建“大通州灣”,推動國家戰略在南通落地實施。近年來,海門積極推進港口開發建設利用,做大做強港口經濟。
近日,東灶港作業區三港池海門海螺新材料項目碼頭工程順利通過竣工驗收,項目建成3個2萬噸級碼頭泊位,年吞吐量可達1200萬噸,為該區域發展江海聯運和循環經濟、實現地區臨港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此前,5月,通州灣港區河海交界水域相當A級航區首航成功,南通沿海江海聯運邁上新台階。
當前,海門正著力帶動以港聚產、以港興城,推進港口岸線資源融合發展,完善物流集疏運體系建設。2023年以來,小廟洪上延航道(一階段)和三夾沙南航道完成升等建設,滿足5萬噸級船舶乘潮單向通航和2萬噸級船舶全潮雙向通航,大大提升了海門港作業區船舶通航能力﹔中天海港碼頭、中天內河碼頭以及海潤達碼頭全部完成竣工驗收並投產使用﹔規劃港口岸線長度13.4公裡,可布設2萬噸至5萬噸級各類通用及配套泊位47個,目前已建設18個泊位,在建3個泊位,港口年吞吐量近4000萬噸,港口碼頭集群化愈加明顯。
如今在海門沿海,“公鐵水”交通網絡密集分布,港口后方陸域腹地廣闊,土地資源豐富,港區內碼頭遍布、吊機林立、巨輪往來、集卡穿梭的繁榮場面正在從願景變為現實。
向海圖強
海洋經濟孕育無限生機
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因設計建造難度極高,被譽為造船工業“皇冠上的明珠”。眼下,招商局重工(江蘇)有限公司正攀高逐新,努力摘取這顆明珠。
“我們與江蘇科技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長三角船舶與海工裝備技術創新中心等單位開展聯合攻關,目標實現大型LNG運輸船設計建造自主可控,填補國內空白。”招商局重工(江蘇)負責人介紹,由公司牽頭實施的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已獲得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項目重大戰略產品創新(A類)項目立項,實現了南通市在該類項目立項“零”的突破。
發展海洋經濟,首要的就是強產業。高技術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產業是海門重點發展的產業鏈之一。近年來,全球第一艘智能深水鑽井平台、中國第一艘“運輸+起重”一體化深遠海風電施工船等一批“國之重器”從海門駛出,海門成為國家級高技術船舶和海工裝備先進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產業“含新量”“含綠量”“含金量”不斷提升,海洋經濟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以招商局重工、中遠重工、海新船務等龍頭企業為代表,海門高技術船舶和海工裝備產業鏈集聚規上企業31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14家,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企業7家。近三年,規上高技術船舶和海工裝備產業鏈企業總產值年增幅均超過27%,2023年總產值超130億元。今年10月,8個高技術船舶和海工裝備產業鏈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20億元,為全區高技術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產業注入新動能。
南通下一個萬億“看海上”。海門正扎實開展重點產業鏈(群)“六個一”強鏈補鏈及重大產業項目招引、建設專項行動,深入實施大企業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智改數轉網聯”三大工程,大力發展高技術船舶和海工裝備、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海洋新能源等優勢海洋產業集群。
行走在沿江沿海,一個個重大項目讓人目不暇接,一個個特色產業迅速崛起,昔日荒蕪的灘涂正煥發出新的生機。得天獨厚的資源家底,堅強有力的產業基礎給了海門經略海洋、競逐藍海的信心與底氣。海門風力發電裝備制造產業正加快突破,初步構建了以振江新能源、艾郎風電、通光海纜為重點的海上風力發電裝備產業鏈。目前,振江新能源一期項目已開始試生產,二期項目完成土地挂牌,振江風電鑄造項目開始樁基施工﹔總投資10億元的通光海纜項目已開始試生產。同時,上海電氣、上海申能等項目加速集聚,也將支撐我區海洋光伏、海上制氫、海洋儲能等新業態的發展。
港產城融合
魅力港城綻放奪目光彩
推進沿海開發,發展海洋經濟,港口開發是龍頭,產業培育是核心,而城市建設則是關鍵。
站在海門港新區海港大廈頂層極目遠眺,遠處是煙波浩渺的黃海﹔中天南通公司生產現場,機械林立、管道蜿蜒,鋼鐵之城讓人震撼﹔穿過華夏第一龍橋,南黃海的旖旎風光惹人沉醉﹔海門第三人民醫院新院、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等重點配套工程建設完成……曾經的小漁村逐漸有了現代化港城應有的模樣。
自2020年初中天鋼鐵落戶海門港新區后,海門就圍繞如何從園區經濟轉向城市經濟開展系統謀劃,確立了“建設江蘇沿海港產城高水平融合的現代化海港新城”的發展目標,開始針對性配置和招引城市功能配套項目。萬達廣場、中天五星級酒店、匯金金融街、商業住宅等一批重點配套項目拔地而起,人流、物流、資金流正不斷在海門港新區這片熱土上匯集。據統計,目前新區12.6萬常住人口中有近五分之一是外來務工人員。隨著俐馬紡織、振江新能源、中天一期二步、二期等一批重大項目陸續建成投產,未來3至5年,外來人口年均增長量將超2萬人﹔到“十五五”末,新區常住人口將達到30萬人,人員結構豐富、生活需求多樣,未來消費潛力巨大。
當下,海門正把海門港新區作為發展海洋經濟的前沿陣地,加快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全力打造港口碼頭集群、產業發展集聚、商貿業態集中的現代化鋼鐵產業新城。充分發揮江海河、“公鐵水”聯運的交通優勢,著力發展現代物流、科技服務、信息服務、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快速完善醫療、文化、體育、商超等城市功能配套和酒吧藝術街、海港生態公園功能提升等核心文旅項目,全力挖掘海洋、工業等旅游資源,做強文旅產業鏈,打造一批精品工業游、田園游、研學游線路,不斷提高港產城人融合發展質量。
海風泱泱,大潮磅礡。日趨繁忙的港口,廣納四海潮涌﹔日新月異的港區,產業飛速發展﹔氣象萬千的港城,充滿勃勃生機……逐夢深藍,向海圖強,海門,正激情高奏海洋經濟大跨越的雄渾樂章。(施莉莉)
來源:海門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