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鹽城:城市更新讓生活“更新”

2024年11月26日14:50 | 來源:鹽阜大眾報
小字號

  珠溪古鎮以古煥新,“破圈”又“出彩”﹔改造鹽城市老火車站,變閑置交通樞紐為中國黃海濕地博物館﹔盤活鹽都區“都U+”低效樓宇成為人才公寓﹔竹林大飯店從閑置樓宇煥新成了地標性文化餐飲綜合體……

  近年來,我市城市更新項目穩步推進,城市品質不斷提升,百姓幸福感“原地升級”。

  城市更新,將老建筑煥新,也讓城市記憶留存。

  鹽城,正在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緊扣高質量發展內在邏輯,以城市更新加快有機循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書寫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精彩華章。10個項目入選省級城市更新試點,數量全省領先,同步實施兩批30個市級試點,初步探索形成“片區統籌更新、歷史地段保護”等經驗模式。

  以古煥新留住“鄉愁”

  一側悠悠古巷,幽靜簡朴﹔一側潮流商鋪,熱鬧繁華。在鹽南高新區伍佑珠溪古鎮的街巷,傳統與現代在此相融,別有韻味。

  街巷悠長、庭院深深。跨進微掩的木門,院子裡菊花正艷,白牆灰瓦、鏤空花窗仿佛訴說著厚重的歷史。在古鎮綜合更新過程中,71歲的原住民徐亞蘭選擇留下來。她家的百年老宅粉了新牆,換了老木門,不僅舊房重變“新居”,還成了很多游客的打卡地。

  讓原住民欣喜的是,更新后的古鎮韻味仍在:“六河、九街、十八巷、二十六橋”的傳統肌理被完整保存﹔曾氏大樓、陳氏宗祠等一批明清歷史建筑得到保護性恢復﹔鞋帽社、新華書店等一批始建於20世紀末的重點建筑和一批老品牌門店得到保護性改造……

  “我們將古鎮核心區劃分為72個管控單元和若干微更新實施單元,採用紋理式、針灸式保護性開發,最大化實現‘保護第一,修舊如舊’。”珠溪古鎮工程管理項目負責人張軍介紹,拆除的部分僅有五分之一,先后保護古建筑56處、修繕民居60處,最大程度留住“煙火氣”、維護“原生態”。

  同時,古鎮更新植入新業態,注入文旅、社區等功能,先后引入“言+買”書匯、一尺花園、大世界劇場等知名店鋪,朱炳仁·銅、合成昌、珠溪皮坊等非遺老字號再次煥新。開街至今,古鎮共推出190場文旅活動,接待游客579萬人次,拉動消費7000萬元。

  堅持守正創新、融貫古今,在城市更新中延續歷史文脈。近年來,我市堅持保護傳承與城鄉建設緊密結合、相互融合,堅持活化利用與人居改善並重,漸進式、低強度推進古鎮老街“微更新”,讓城市留住“回憶”,讓家園留住“鄉愁”。

  推動市區純化路、珠溪古鎮歷史文化街區劃定,在保持歷史街區原有空間結構基礎上,通過設施提升和風貌優化,盡量留住原住民、保住“煙火氣”。同時,積極打造歷史文化線路,融入大豐區白駒古鎮、鹽南高新區伍佑古鎮等歷史文化資源點,讓城市更新與文脈傳承並向而行。

  共建共享“幸福升溫”

  11月22日,亭湖區萬戶新村實踐中心,屋頂的共享菜園內,青菜、小蔥等蔬菜郁郁蔥蔥﹔樓下的老年人活動中心,打台球、打乒乓球、玩紙牌……老人們自得其樂。

  “這裡原來是閑置地塊,會有攤戶在這裡賣菜,久而久之垃圾越來越多。小區改造時根據民意,我們把這裡改成社區實踐中心,包括老年人活動空間、讀書室、共享菜園等。”萬戶新村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陳建東介紹,這裡不僅讓老年人有了娛樂空間,共享菜園更讓小區居民有了“專屬地”。

  萬戶新村共有住宅樓127幢,常住居民3908戶8546人,小區裡還涵蓋醫院、超市、菜場、學校、商戶等多種業態,體量大、訴求多、眾口難調,改造難度非常大。

  “為保証小區改造順利進行,我們聘請50多名居民代表、老黨員代表組建‘共治委員會’,前后開了20多場調研會,發放調查問卷4212份,入戶動員963次,先后公示設計方案8套,先后解決居民反映的各類問題600多個,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米’,讓更多群眾看到居住條件改善的希望。”陳建東說。

  如今,萬戶新村改造完成3年多,用小區居民熊義仁的話來說,“當初我們提的意見,一條條都實現了。如今,老小區越住越‘新’,日子越過越好。”

  “老舊小區改造的最優解題思路就是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亭湖區住建局物管中心主任顧鵬表示,該區在改造中廣泛傾聽居民訴求,有效化解矛盾﹔堅持“一區一策”,根據小區實際情況合理確定改造內容﹔推動小區后續管理常態化,維護改造成果。近年來,亭湖區復制、應用萬戶新村改造經驗,共對163個老舊小區進行改造,惠及群眾51756戶。

  從原先拆違、修補、整治為主,到以綜合改造為重點的有機更新,鹽城老舊片區統籌改造讓幸福家園的場景更加立體生動。“十四五”期間,我市已完成改造城鎮老舊小區498個,建成“省級宜居示范居住區”41個,完成加裝電梯528部。2024年計劃改造老舊小區104個,已基本完成73個。

  “舊空間”變“新地標”

  11月22日下午,在鹽城樂庫1968街區的樂庫冰場,孩子們在冰上玩得不亦樂乎。這裡是鹽城首個全季節室內冰上運動體驗中心。

  樂庫1968街區是由鹽城肉聯廠工業遺址改建而成,鹽城人熟悉的灰色水塔依然筆直聳立,保留下來的冷庫、廠房等18棟老建筑讓整個街區充滿工業風。但走進街區卻是另一番場景,藍色的塑膠路、形態各異的玩偶,酷炫運動風吸引不少市民拍照留念。

  建於20世紀60年代的肉聯廠,是鹽城市區保存面積大且完整的工業歷史遺存。“我市充分挖掘存量土地的增量效益,利用肉聯廠本身冷庫特點,打造國內首家舊改冰雪主題休閑街區。”樂庫1968街區企劃經理鄒壽領介紹,目前樂庫運動工廠、樂庫冰場已對外開放,周邊還配套引進相關運動培訓、餐飲等品牌店,街區周末的人均客流量1萬人次左右。

  堅持向存量要空間、要效益,我市統籌利用中心城區零星空閑地塊、低效用地等土地資源,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參與+金融支持+市場化運作”,推動更新空間導入新經濟、新業態、新場景,讓“舊空間”變身“新地標”。

  保留鹽城老火車站原建筑結構與輪廓,有機融合濕地文化和城市記憶,成功打造中國黃海濕地博物館和博物園﹔對倒閉后的游樂場進行更新,將街區內的公園與水岸深度融入城市,改造成鹽城極具特色的時尚消費與文化休閑中心——東大門(KK-PARK)國際街區﹔保留竹林飯店原有建筑結構,通過巧妙的改建造景,再現老字號、老手藝、老建筑、老場景,打造出融“市井鹽城”“美味鹽城”於一體的沉浸式老鹽城文化餐飲場所……

  在東台市何垛河兩岸,曾經廢棄的廠房被注入商業、文創、生態等元素,實現由“工業鏽帶”到“生活秀帶”的轉變。東台市何垛河兩岸綜合更新項目以“城市形象展示+工紡文化”為主題,打造“工業文化”特色街區,舊址重建色織二廠,設計互動暖性景觀空間,植入工坊文化展示館、創意辦公、文創街區、輕餐飲、超級市集等功能業態。

  一筆筆勾勒,一寸寸取舍,一片片更迭……隨著城市更新按下“快進鍵”,鹽城加快建設宜居、綠色、韌性、智慧、人文城市,打造令生活更美好的樣本。(陳婷 安瑞倩)

(責編:黃竹岩、張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