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搭建全省首個市級智慧社區平台 便民服務“輕裝上陣”

“關系理不清、處置沒記錄一直是村中矛盾調解的難點。而今有了好法子。”近日,依托智慧社區平台沉澱的矛盾糾紛歷史數據和人物關系圖譜,宜興市盛家村黨支部書記都效君迅速抓住矛盾關鍵點,組織熟人力量,順利調解了村民老王和老趙間關於田塊的糾紛。據悉平台試運行期間,盛家村成功調處各類矛盾糾紛76起,調處成功率100%。
今年以來,無錫基於盛家村、新光社區兩個智慧社區(村)試點,在全省率先完成社區管理數據遷移和集成,搭建了統一的智慧社區綜合信息化平台,首批在20個社區接入推廣。目前,平台已承接城運中心一人一檔、一企一檔等數據及基層工作人員日常走訪、業務辦理數據300余萬條。一條條完整鮮活的信息跨越部門、層級壁壘,推動“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的社區工作模式向“社區一張網,兜住千萬家”轉變。
基層減負鬆綁,便民服務得以“輕裝上陣”。商戶、便民服務網點、公交站台等8大類3600個便民服務點在平台上信息化呈現﹔民政、衛健、婦聯等條線業務系統接入平台,發布各類便民服務辦理流程83項﹔志願者等基層治理力量被納入平台管理,累計參與事件處理336起,提供有效安全隱患線索1036條。新光社區將智能水表、電子門磁等設備接入智慧平台,對社區獨居老人進行無感看護。“系統實時接收獨居老人的用水量、進出戶頻率數據,當發生異常時系統會自動告警。”新光社工小沈介紹,變定期走訪為實時看護、變全面摸排為精准探訪,這種“AI發現+社區處置”的模式將在全市范圍推廣。
建立“市級統一”還隱藏著變零散智慧平台為“社區數據空間”的深層含義。無錫先行先試打造“標准接口”,推動社區治理數據嵌入“城市數據空間”,讓數據在更大范圍的流通中實現價值最大化。“統一平台的標准化可以確保數據在不同主體之間的交互,支持數據、服務等統一發布、高效查詢和規范調用。”市數據局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處張貞哲表示,這是城市數據空間搭建的關鍵,智慧社區平台為其他領域、區域的數據管理標准化提供了參考經驗。
底冊“數據回流”賦予無錫統一智慧社區平台更強的市場化能力。諸如涉及村、社區內部地形地貌建筑道路測繪這種常見難題,社區可通過城運中心免費共享“天地圖”的國土資源信息,避免重復測繪。“平台沉澱的數據勢必會越來越全面、越來越豐富。”據悉,無錫計劃在明年實現全市800余個村、社區的智慧平台全面覆蓋。(韓依純)
來源:無錫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