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民生

江蘇城市更新由起步探索轉向持續深入推進

2024年12月07日07:14 |
小字號

12月6日,全省城市更新工作現場推進會在蘇州召開,部署推進下一階段重點工作。記者從會上獲悉,當前,江蘇城市更新行動已由起步探索轉向持續深入推進,各地涌現一批優秀更新案例。不過,推動更多更新“盆景”變“風景”,構建可持續的城市更新模式,還需在方式方法、政策機制等方面進一步探索。

一批更新項目“落地開花”賦能城市發展

蘇州十全街自今年6月底開街以來,吸引了一波波市民游客前來逛街、打卡。6日上午,記者在街區看到,全長2004米的街區“移步換景”。沿街店家結合自身特色裝扮的“美麗櫥窗”,蘇式韻味十足,讓人忍不住駐足停留。多家文化場所的進駐,給街區帶來濃厚文藝氣息。

更新該街區的蘇州名城保護集團相關負責人說,更新中,他們彈性引導商戶進行沿街立面改造,鼓勵店面多元化、個性化發展,自改造實施以來,共計50多家商戶進行了店面自主更新。

這樣的更新蝶變已在全省多地“落地開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廳長王學鋒介紹,該廳分兩批次遴選實施了80個省級試點項目,並持續對省級試點項目進行跟蹤指導,其中48個(佔比60%)項目實施成效明顯,具有較好的示范效應。在全國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三批次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中,江蘇入選14條,超過全國總數的1/7。近期,江蘇將組織開展新一批省級試點項目申報遴選。

各地以項目建設為載體,精細化推動更新“盆景”變“風景”,助力城市更新提質增效。

蘇州市副市長施嘉泓介紹,近幾年蘇州共推動實施城市更新項目291個,總投資額超1500億元。通過更新,蘇州助推城市效能提升,歷史文化不斷彰顯,民生功能日益完善,產業效益逐漸凸顯。2024年,蘇州完成低效工業用地更新3萬畝,有效增加建設用地供給,實現節地水平和產出效益雙提升。

南京全覆蓋實施更新行動,制定出台了城市更新三年行動計劃,排定地下管網改造、市政基礎設施補短、老舊片區更新等4大類、20項任務、204項工程,通過點線面聯動治理、地上地下統籌推進,提升城市安全、韌性、宜居水平。

鹽城則圍繞市區41個更新片區,全面摸排調查低效閑置資產,融入更新片區統籌盤活。鹽城市委常委、副市長王連春舉例說,鹽城改造亭湖區老火車站片區,變閑置交通資產為中國黃海濕地博物館,成為城市文化新地標﹔騰退大豐區創客園,變低效產業為蘇北健康管理中心,提升區域公共醫療水平﹔盤活鹽都區都U+低效樓宇成為人才公寓,助力城市與人才的雙向奔赴。

政策補貼、銀行融資多管齊下破難題

錢從哪裡來,是城市更新繞不開的問題,也是持續開展更新需要破解的難題。今年江蘇創新推出“城新貸”財政貼息舉措,對符合條件的城市更新項目給予1個百分點的省級財政貼息。截至目前,已有兩批次206個項目納入“城新貸”項目庫。年底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將完成第三批入庫項目審核,並向財政、金融部門推送。

各地多管齊下籌措資金。鹽城、鎮江同步配套出台了市級“城新貸”貼息政策方案。南京今年6月入選了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中央財政首批支持城市。南京市副市長李暉說,近10年間,南京創新新城反哺老城、土地出讓收入返還等資金支持政策,市財政累計投入893億元用於城市更新,得到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充分肯定。針對當前財政承壓形勢,南京大力推動片區統籌、項目聯動、跨區平衡,創新C、D級危房2︰2︰6、3︰3︰4資金分攤政策,有效減輕實施主體和居民負擔。下一步,南京將積極爭取中央財政、省“城新貸”、地方專項債等資金支持,探索通過REITs、社會投資人+EPC等方式,拓寬資金來源渠道。

“蘇州有109個項目通過城新貸財政貼息項目審核,預計最高可獲得1.18億元貼息,撬動貸款投資118億元。”施嘉泓說,蘇州起草的《蘇州市城市更新條例》,明確了項目實施路徑和保障措施,條例被省人大列為年度立法精品培育工程項目,計劃明年6月頒布實施。

揚州探索構建“多元化”投入模式。揚州市副市長湯衛華說,以政府投入為引領,揚州探索國有企業、社會資本、專業機構、物業權利人等多元投入更新模式,支持鼓勵國企擔當,廣泛引導社會參與,切實強化金融支撐,爭取國開行200億元中長期政策性貸款支持,設立20億元古城保護與發展基金,近三年累計投入城市更新項目資金超500億元。

可持續更新還需撬動多元主體參與

記者了解到,當下,城市更新還面臨不少問題挑戰。各地的城市更新多以自上而下行政推動為主,多主體參與、多元化投入、多渠道融資的可持續機制還未建立。城市更新的法律法規、標准規范等也有待健全和完善。

建立可持續的城市更新模式,需撬動多元主體參與。多地正在探索中破題。位於蘇州姑蘇區的美羅創意產業園原來是一個破敗倉庫。蘇州函數集團開展自主更新,在此打造了一個集工業風與舊物、非遺木雕於一體的獨特園區。記者在現場看到,園區充滿年代感的老式紅磚瓦房經過精心改造與新業態混搭融合,匯聚了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亞等多國特色商品,引入了餐飲、酒吧、演藝等業態,集合“游、購、食、娛、展、演”等多重消費場景,是市民游客游玩、購物、聚會的好去處。

“蘇州以多元參與為驅動,優化更新市場運作機制。”施嘉泓說,蘇州多途徑引入社會資本,採用“國企代甲方+輕資產運營”等方式開展國企+ 民企高效的合作,培育藍園、安和錦等社會資本更新實施主體,建成美羅創意產業園、紅螞蟻H266藝術生活街區等企業自主更新項目。同時,上線古城保護更新伙伴計劃平台,113處古建老宅在社會資本參與下得以活化利用。下一步,蘇州將繼續發揮先行先試的示范作用,一體化推進城市體檢和城市更新,以需求為導向,將政府主導轉變為政府推動、市場和公眾深度參與。

深入推進城市更新工作,離不開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完善的法制保障。王學鋒介紹,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將會同自然資源部門圍繞既有建筑改造行政許可制定優化落實政策﹔會同消防部門研究出台高層建筑消防審驗歷史遺留問題專項治理實施方案﹔會同財政、稅務、金融等部門圍繞金融支持、保險制度以及自主更新等領域開展研究,持續優化城市更新的省級頂層設計,破解制度性障礙、釋放城市發展動力活力。(白雪)

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

(責編:張鑫、張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