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江融合 南通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6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奮力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跨江向海,奮力打造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要支點”主題新聞發布會,深入介紹我市近年來在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方面的特色成就以及相關情況。
經濟發展,交通先行。南通加快融入軌道上的長三角,先后建成新長鐵路、寧啟鐵路、海洋鐵路,鐵路總裡程達到428公裡,居全省前列。北沿江高鐵、通蘇嘉甬高鐵建成后將大幅縮短南通與蘇錫常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乃至長江中上游和沿海地區的時空距離,實現1小時直達上海、2小時暢達上海大都市圈、3小時通達長三角主要城市。“目前4號主塔下橫梁第二次澆筑已經完成,后續將進入中塔柱施工階段,預計明年11月主塔完全封頂。”在崇啟公鐵長江大橋施工現場,滬渝蓉(滬寧段)V標北岸工區總工王明智如是介紹。此外,我市積極策應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南通港建成5萬噸級以上泊位36個,通航世界96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港口,全港60%的貨物為長江中上游以及長三角其他地區中轉服務,沿江形成礦石、煤炭、糧油等大宗散貨重要中轉基地,沿海形成LNG能源基地。
近年來,我市積極對接上海、蘇南產業發展目標和布局動向,加快實現產業鏈協同、創新鏈對接和供應鏈融合。全市建有跨江合作園區19個,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等7個開發園區獲批江蘇自貿區聯動創新區。長三角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南通分中心、長三角光電技術創新中心等科創載體先后落地。近五年滬通兩地的產學研合作項目數以年均20%的速度遞增。能達生物醫藥科創園積極對接上海、蘇南共建科研平台,加強科創企業、高端人才引培和產學研跨江合作。“目前園區入駐企業超過20家,其中近10家企業的總部或研發機構在上海。”南通開發區控股集團總經理凌華介紹。
向海圖強,我市海洋產業生產總值約佔全省1/4,船舶、海工產業規模分別佔全國1/10和1/4,高技術船舶和海工裝備躋身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建成1個國家級海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6個省級聯盟,集聚涉海創新平台48個,形成6條集群化協同創新產業鏈,匯聚200余家涉海高新技術企業、18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
江蘇衛華海洋重工全面投產后,具備了超大型港口機械的生產制造能力,地理位置以及企業制造研發能力等多重優勢疊加,讓企業第一年投產就贏得了近20億元的訂單。“在這裡,我們可以通過海港的碼頭前往長江,通過長江航道的運輸去往內河,還能將這作為一個跳板,把產品輸送到全球各地。”公司總裁楊少勇表示。“接下來我們將進行西堠門公鐵兩用大橋相關產品的制作和物流發運,正是依托通州灣港區通江達海的便利條件,我們才得以進一步開拓周邊鋼結構制造橋梁以及海工船舶等相關業務。”中鐵四局集團第九工程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分公司副總經理崔亞琦透露,對比之前傳統陸運方式,海運水運成本可節約30%左右。
共建同時也要共享。我市持續提升“一網通辦”服務水平,跨省通辦服務專區在全省率先進駐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全省率先上線遠程虛擬窗口異地收件模式,160多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長三角“一網通辦、異地可辦、就近辦理”。南通全部二級以上醫院與上海等地名院大所深度合作,上海專家月均來通坐診超800人次﹔開通異地就醫聯網購藥直接結算定點醫療機構705家、藥店3018家,常態化開展異地坐診、遠程會診。連續8年合作聯辦上海旅游節南通分會場,南通與長三角地區城市間文化旅游互動持續加強。(嚴春花 施玥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