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度”看蘇州工業園區︱先行先試,100多項成果向全國開發區推廣
三十而立。作為我國第一個跨國合作的工業園區,蘇州工業園區書寫了一部波瀾壯闊的改革創新史、奮斗史。
在這片不到300平方公裡的土地上,當地用30年實現了3個“超萬億”的矚目成績——累計實現稅收1.09萬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萬億元、進出口總額1.54萬億美元。
從一片水田窪地到崛起創新之城,從學習借鑒經驗到經驗復刻推廣,蘇州工業園區做對了什麼?
近日,人民網推出“五‘度’看蘇州工業園區”系列報道,從高質量發展速度、產學研融合深度、改革創新的力度、高水平開放廣度、現代化城市溫度等五個維度解碼它的發展之路。本篇關鍵詞聚焦“力度”。
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辦公舊址內展陳的早年辦公場景。人民網 俞楊攝
“櫥窗裡展示的,是30年前我們和新加坡的商務談判方案,內容都是手寫,上億美元的投資都是用計算器算出來的。”在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辦公舊址,如今的蘇州“園區經驗”教育基地,講解員講述著這座非凡園區的創業故事。
1994年2月,中新兩國政府在北京簽署《關於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的協議》,“一項宏大和史無前例的兩國政府合作計劃”就此拉開序幕。這份文件賦予了蘇州工業園區“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政策優勢。
如今,這裡集聚超400家新加坡企業,園區內中外企業總數多達18.8萬家﹔去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86億元,年均增幅達22.1%﹔自2016年以來,在國家級經開區綜合考評中實現八連冠。
蘇州工業園區的一路高歌,靠的是什麼?這得益於當地在思想觀念、管理體制、行政方式上的革新,確立了一種以“親商服務”為核心的全新理念,以及按國際“游戲規則”辦事的開放意識。
上世紀90年代初,相比於其他開發區裡常見的“邊開發邊規劃”和“單一發展工業”,蘇州工業園區率先引入總規劃師制度,學習新加坡“規劃即法”“無規劃、不開發”“產城融合、以人為本”等理念,以一系列剛性約束機制統籌園區生產、生活、生態的布局發展。
正因為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人們今日才能看到與30年前園區手繪規劃圖相一致的現實圖景。
航拍蘇州工業園區。 蘇州工業園區宣傳部供圖
規劃是骨架,項目是肌肉。大量優質項目引進來、落得下、發展好,園區發展才能筋強骨壯。為了解決外資落地的一連串問題,早在2002年,蘇州工業園區在借鑒新加坡裕廊集團客戶服務經驗的基礎上,在國內率先成立實行“受審合一”制度的一站式服務中心。通過多個職能部門的物理集中,實現“進一扇門、辦一類事”的目標。
在蘇州工業園區行政審批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江看來,一站式服務中心是最為集中體現園區親商理念的一扇窗口。
從“進一扇門”到“最多跑一次”,從“不見面”到“一網通辦”,政務服務的數字化改革也讓蘇州工業園區的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升級。自2019年“一網通辦”平台上線以來,園區已累計上線30個部門1300項業務,注冊用戶超百萬,累計辦件量近600萬。
與此同時,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法治化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於是,蘇州工業園區有了國際商事法庭、自由貿易區法庭,引入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國際調解中心。
作為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在全國地級市設立的首個國際商事法庭,蘇州國際商事法庭致力於為中外當事人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司法服務,去年審結涉外商事案件1085件,標的總額超17億元。
2019年8月,國務院同意設立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蘇州自貿片區就位於蘇州工業園區范圍內。5年來,蘇州自貿片區累計形成全國全省首創及領先的制度創新成果210項,其中13項在全國復制推廣,53項在全省復制推廣。放眼30年來,蘇州工業園區先行先試的經驗已被提煉成100多項成果向全國開發區推廣。蘇州工業園區制度創新局副局長劉坤說:“園區的每一次改革創新,都在彰顯著這處‘中國改革開放重要窗口’的影響力。”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蘇州工業園區這高歌猛進的30年,恰是最好的例証之一。
而立之年,號角催征。商務部日前印發的《支持蘇州工業園區深化開放創新綜合試驗的若干措施》明確,力爭通過五年努力,蘇州工業園區基本建成開放創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就在最近,28名新加坡青年官員到訪蘇州,進園區、看企業、考察政務服務,還和蘇州工業園區青年來了一場“頭腦風暴”,共同探討未來30年的合作藍圖。新的期許,已在路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