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五個副省級城市公園發展排行榜出爐 南京人均公園保障度排名第三
12月9日,記者從南京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對中國十五個副省級城市公園進行研究,發布了《中國十五個副省級城市公園發展排行榜——基於城市公園功能、數量和城市經濟、人口指標的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根據《報告》,深圳擁有城市公園數量最多。大連的人均公園保障度排名第一,為76.88%。南京的人均公園保障度排名第三,為67.21%。
南京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執行院長胡小武介紹,中國副省級城市擁有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較大的人口規模與密度,在中國行政體系中佔據著特殊地位,其政策與規劃的代表性以及數據的可比性更強,對它們進行研究更具示范意義和參考價值。“希望通過對這些城市公園的橫向比較,為城市規劃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學依據,促進城市公園資源的優化配置,提升居民生活質量和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
《報告》對中國十五個副省級城市(哈爾濱、長春、沈陽、濟南、南京、杭州、廣州、武漢、成都、西安、大連、青島、寧波、廈門、深圳)的公園數量、常住人口數、地區生產總值以及人均公園保障度指標進行了綜合分析。公園數量的檢索涵蓋了國家級公園、市級公園、社區公園、口袋公園四個等級。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2023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鑒
《報告》顯示,在中國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中,城市公園的數量與城市的經濟、人口能級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協同化趨勢,這一趨勢揭示了城市經濟發展與人口增長對城市公園建設的深刻影響。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2023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鑒
從經濟能級看,城市公園數量與經濟實力呈現出明顯的正相關關系,經濟發達的城市往往擁有更多的城市公園。深圳作為中國經濟最為活躍的城市之一,其城市公園數量高達1260個,位居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之首。這一數量不僅反映了深圳在城市綠化和生態建設方面的巨大投入,也體現了其經濟實力的強大支撐。廣州、杭州等城市也因其雄厚的經濟實力而擁有數量眾多的城市公園,分別為530個和395個,為市民提供了豐富的休閑娛樂空間。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2023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鑒
人口能級對城市公園數量的影響同樣顯著。《報告》顯示,人口密集的城市為了滿足市民對休閑空間的需求,往往需要建設更多的城市公園。以成都為例,作為西南地區的重要城市,其常住人口高達2127萬人,對休閑空間的需求巨大,成都擁有779個城市公園。此外,武漢、南京等城市也因其龐大的人口基數而擁有數量可觀的城市公園。
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協同化趨勢也並非絕對。一些城市雖然經濟或人口規模不大,但在城市公園建設方面卻取得了顯著成效。胡小武分析,廈門作為一個人口和經濟規模相對較小的城市,卻擁有高達198個城市公園,這反映了廈門在城市規劃和生態建設方面的獨特理念和舉措。再如濟南、西安兩座城市,雖然二者在經濟和人口能級排行中處於中等水平,但其城市公園數量也相對較高,這反映了這些城市在城市規劃和公園建設方面的重視和努力。
數據來源: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2023年中國主要城市公園評估報告
人均公園保障度是指城市公園綠地面積與居住人口數量之間的比例關系,它衡量了城市中每個人平均能夠享受到的公園綠地面積。《報告》提出,不同城市之間存在顯著差異。以超大城市為例,深圳、廣州的人均公園保障度相對較高,分別達到59.35%和56.67%。相比之下,特大城市如沈陽的人均公園保障度較低,為46.49%,顯示出城市在公園綠地建設方面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人均公園保障度與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人口密度、政策導向等因素密切相關。”胡小武舉例說,例如大連、廈門、深圳等,由於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政府投入大量資金用於公園綠地建設,人均公園保障度普遍較高,大連達到了76.88%,位居特大城市之首。而一些經濟規模相對較小的城市,如哈爾濱,由於資金和資源限制,人均公園保障度相對較低,僅為38.98%。
“城市公園不僅提供休閑場所,還承載著文化展示、社會交往、生態保護和旅游經濟等多重功能。提升城市公園保障水平是一項基礎性的民生建設工程,它對於改善居民生活質量、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報告》建議,政府應加大對城市公園建設的投入,優化公園空間布局,提高人均公園面積,以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休閑需求。同時還應注重公園功能的多樣性,加強文化、社會、生態和旅游等方面的融合,打造高品質的城市公園,為市民創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環境。(白雪)
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