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宜興推進老舊小區改造 讓幸福“原地升溫”
連日來,在宜城街道怡博苑、岳堤苑二期、茶西新村等主城區老舊小區施工改造現場,施工人員正有序實施建筑立面出新、停車位改造、休閑活動場所改造等工作。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物業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為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目前,主城區6個老舊小區的改造工程正在全面推進中,預計今年年底基本完成各項改造任務。
老舊小區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工程,事關百姓福祉、城市發展。今年,我市改造主城區老舊小區6個,惠及居民1160戶,建筑面積13.49萬平方米,總投資約8500萬元。在開展改造前,我市堅持“問計於民、問需於民”,根據居民的真實訴求對老舊小區進行因地制宜的改造。其中,社區會對居民進行民意調查,收集住戶對小區改造的意見建議。相關部門也會根據小區實際情況,在征集居民的意見和建議后,對每個小區量身定制個性化改造方案,做到“一小區一方案”,讓老舊小區改造更合民心、更貼民意。至6個老舊小區的改造設計方案確定時,累計征求社區意見16次、召開4場業主座談會,組織線上意見收集投票及覆蓋6個小區的問卷調查各1次,共收到有效建議40余條,其中增設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綠化改造、新增休閑活動場所等建議,均在設計中給予了不同程度的考慮。
在老舊小區改造中,“適老化”理念滲透到了方方面面。更換老舊破損人行道磚、改坡道……在怡博苑小區內,從住宅、樓道、人行步道一直到小區出入口,施工人員正在對通道進行無障礙改造,未來,無障礙設施將覆蓋居民的主要通行區域。今年76歲的居民老楊在這裡住了20多年,看著小區的變化,他對新生活滿是暢想。“以前小區道路高高低低的,沒有安全感,現在小區改造后,對我們老年人越來越友好,我們住著更舒心了。”老楊笑著說。路面坑窪不平、缺少坡道扶手、座椅配備不足……在老舊小區中,老齡化程度普遍較高,但對老人不夠友好的細節問題幾乎隨處可見。“一些看似不起眼的設施,直接關系到老人的居住體驗。”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說,在今年的改造方案設計中,我市針對適老化無障礙設計進行了“加碼”。以建設無障礙通道為例,在改造過程中,施工人員對樓道門廳和外部場地之間存在高差、輪椅無法直達的區域進行了全面排查和改建,確保出行“零障礙”。與此同時,設計人員在有條件安裝電梯的樓棟提前做好管線避讓規劃,為加裝電梯留出空間。此外,小區的單元樓道中還全面加裝了扶手和折疊休息椅,並在公共區域新增許多帶有靠背的休息椅,確保老年居民在小區每個角落都能感受到便捷和舒適。
居住與活動空間的優化,一直是群眾的“心上事”,也是我市在改造老舊小區過程中的“上心事”。近日,在岳堤苑二期小區內,施工團隊巧妙地利用小區一角,正在建設一個集健身、休閑、文化活動於一體的綜合活動室,小區居民李女士每天都在施工現場張望,眼中滿是期待:“眼看著這個活動室一點點建起來,以后老姐妹們帶著孫子孫女來玩,一定很熱鬧。”在開展改造的前期調研過程中,工作人員發現,不少老舊小區建成年代久遠,所處位置的可利用空間資源受限,壓縮了居民的生活和休閑空間。為破解這一難題,相關部門和施工單位堅持“最大化”和“最優化”相結合原則,聚焦老舊小區資產盤活和閑置資源利用,盡可能為小區增加服務用房,進一步完善居民社區生活圈要素配置,讓居民實現足不出“圈”幸福自來。其中,在岳堤苑二期小區現有廊架的基礎上進行改造,新增一處約35平方米的活動用房﹔對茶西新村一處社區用房進行整體改造,切合居民實際使用需求,提升原有環境,並拓展出助餐、托老、托幼等功能空間,使其更好地發揮服務社區群眾的作用。
一邊實施改造,一邊探索長效管理機制。為了真正激發廣大老舊小區住戶參與改造的主動性、積極性,眼下,市住建局已根據老舊小區實際情況擬定了《舊改小區入庫否定事項和鼓勵事項》(草案)。下階段,市住建局將根據“優先申報、優先改造、優先扶持”的原則,將小區成立業主自治組織情況、物業公司入駐情況、物業費收費情況等10余個方面列為鼓勵事項,根據加權評分,在明年的舊改中優先改造綜合得分高的小區,引導和鼓勵老舊小區在參與舊改前就先建立起長效管理機制,促進老舊小區長久“保鮮”。(俞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