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鼓樓:校地融合邁向“3.0 時代”
鼓樓區高校院所黨建聯席會暨協同創新發展聯盟會議現場。鼓軒攝
“政府架起常態化溝通橋梁,校地企合作愈發密切。政策加持、項目開路,科技成果正源源不斷從‘書架’走向‘貨架’。”這是東南大學教授張宇寧理想中的“校地融合”,如今正在逐漸照進現實。
12月19日,南京市鼓樓區高校院所黨建聯席會暨協同創新發展聯盟會議召開。以新型顯示與視覺感知石城實驗室副主任的身份,張宇寧在會上向參會的高校院所及企業介紹了未來合作願景。
校地協同發展是南京市鼓樓區的重大實踐課題。從對“一校一清單”高校事項每月督辦,到連續舉辦“高校院所黨建聯席會”,鼓樓區不斷亮出新打法。
“鼓樓的高校”與“高校的鼓樓”
南京金川河畔,芯片企業江蘇鈮奧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位於紅五月科創產業園內。佔地不到1000平方米的無塵車間裡,越洋而來的設備組成全自動化流水線,工作人員穿梭其間,不時記錄著數據。
芯片企業落腳中心城區,看似不走尋常路,實則暗藏新發展邏輯:對於鈮奧光電這樣的高科技企業而言,高校資源是重要吸引力,配套完善更是吸引人才的關鍵。而對於鼓樓區這樣的主城來說,“捉襟見肘”的土地供應,決定了招引來的絕大多數企業,需要符合更高科技含量、更高附加值、更低碳綠色等特點。
校地融合發展之於鼓樓,正是因地制宜的有力舉措。該區科教資源得天獨厚,54平方公裡的“彈丸之地”容納了南京大學、河海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等18所高校。
密集的高校資源,成就了發展優勢。現實中,高校基因已經深度融入到鼓樓區的城市肌理中——
從南秀村、青島路到漢口路,這些依托高校發展起來的“學生街”,已逐漸與周邊街區緊密相融,成為老城商業體系中的重要一脈﹔環南藝街區面積不到2平方公裡,周邊先后興起石榴財智中心、留學生創意產業園、南藝后街等園區,這裡逐漸成了年輕人首選的聚集地﹔曾經,龍江河缺少水生態系統,水體自淨能力不足,借助河海大學等高校專家“把脈”,當地制定了系統整治方案,水清岸綠得以實現……
怎樣才是理想的校地關系?前不久,鼓樓區人大常委會課題組在《雙向奔赴 全域融合 共創校地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報告中這樣總結:“高校的鼓樓”內涵是“承接”,要承接好高校的人才、高校的成果、高校的服務需求﹔“鼓樓的高校”內涵是“借力”,借力高校的教育資源、高校的科技優勢、高校的文化氣質,由此和合共贏,共同實現新的跨越發展。
南藝520畢業展演嘉年華開幕式首次走出校園舉辦。鼓軒攝
尋找“最大公約數”
作為鼓樓區科技企業中的佼佼者,南京三百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由南京大學商學院2014屆校友許偉創辦,如今已成長為專注於汽車交易和金融數字化服務行業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江蘇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車300”是公司旗下以車輛定價為基礎的手機移動應用。
“在南大讀書期間,我參加了南大MBA創業大賽並獲得第一名,當時那個項目就是‘車300’的雛形。”一場比賽幫助許偉拿到了通向“未來之路”的鑰匙。
如今,這場賽事從學校單獨舉辦的“獨角戲”,成為南京鼓樓區和南大的“攜手奔赴”。2020年至2024年,校地攜手舉辦了3屆全球校友創新創業大賽,吸引海內外千余個創業項目參加。
大賽背后,鼓樓區有著深層次思考。
“校地深化融合的前提和基礎是‘你情我願’,隻有需求度、互補性、緊迫感都高度一致時,才能水到渠成推動雙方走到一起來。”江蘇省社科院社會政策所所長、江蘇區域現代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春龍說。
近年來,鼓樓區圍繞機制聯動、品牌聯創、平台聯建、空間聯建等方面發力。2023年,鼓樓區嘗試推動“一校一品一特一園”新機制,主動尋求雙方合作的最佳契合點。如今,已分別與南京大學共建南大碳中和研究院,與東南大學共建石城實驗室,與中國藥科大學共建轉化醫學研究院,與南京郵電大學共建空天地海物聯網通信技術研究院,與南京藝術學院共建跨學科產教融合中心,與南京師范大學共建智能生物制造創新中心等。
制定“一校一清單”高校事項推進表也是鼓樓區推動校地合作事項落地的亮點之一。該區明確部門、板塊、街道任務分工,將校地合作事項納入全域創新工作,每月跟蹤督辦以保障校地協調聯系常態化。
“今年520嘉年華開幕式首次由南京藝術學院、鼓樓區聯合舉辦,這也是該活動9年來首次走出校園,受到了市民的廣泛好評。”環南藝藝術文化街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一校一清單”高校事項推進表,校地雙方在反復溝通對接中碰撞出合作的“最大公約數”。
藏在尋常巷陌的紅五月“硅巷”。鼓軒攝
校地融合“3.0”
在校地高質量發展報告中,鼓樓區人大常委會課題組將鼓樓區32年校地合作發展歷程歸納為:多點建設的“1.0 時代”,集成高新區的“2.0 時代”,以及內涵發展的“3.0 時代”。對於“內涵發展”,該區期待在於校地雙方能夠從“合作”走向“融合”。
南京郵電大學空天地海通信技術一體化研究院副院長郭永安對這一趨勢深有所感。早在2019年,鼓樓區與南京郵電大學深化校地合作,政校企三方成立南京邊緣智能研究院,致力於物聯網等關鍵技術的轉移轉化,他便是參與者之一。在郭永安看來,鼓樓與南郵之間,正在從“即時合作”走向“系統融合”。
鼓樓區高校院所黨建聯席會上,南郵空天地海通信技術一體化研究院與中國移動南京鼓樓分公司簽約,雙方將開拓新應用場景,推進“低空經濟+鼓樓全域全景全天候文旅”項目。
發力低空經濟,雙方已在攜手搭建停機坪、中轉站、網絡設施等軟硬件設備。按照設想,南郵空天地海通信技術一體化研究院未來將成為空天地海通信技術的“概念驗証中心”“小試中試中心”“產業招商”的結合體,校地在常態化合作中共享創新成果。
同樣,鼓樓組織召開高校院所黨建聯席會的初衷,旨在為校地、校校、校企間搭建信息互通平台,促成各方之間常態化、深層次溝通。校地高質量發展報告提到,相較於過去,校地合作的“3.0時代”將從“單兵作戰、優勢互補”邁進“多元並舉、聯席聯動”,從“單一領域、科創為主”邁進“全領域、全方位、全要素”。
值得關注的是,進入新階段,鼓樓發力校地融合將不囿於傳統思路,而是向文化、城建、城管等多個領域融合發展。
“通過城市更新,緊鄰南大鼓樓校區的金銀街變身國際范街區,點亮環高校年輕力商圈﹔南藝‘520’嘉年華開幕式走出校園,打造成全民參與的‘零距離’美育窗口。這兩個實踐案例給予我們啟發。”報告顯示,校地之間地域空間是一體的,城市文化、校園文化是一體的,人口和社會管理也可以融為一體,校地既有一體化發展的可能也有這樣的現實需要。
校地合作的“3.0時代”,高校烙印和鼓樓印記交相輝映,雙方攜手將共同成就“走在前、做示范”高質量發展新典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