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政治

揚州市委書記王進健:聚焦“三個名城” 爭當改革探路先鋒

2024年12月20日07:17 |
小字號

揚州自古就有敢闖敢試的基因傳承。奮進新征程,揚州牢固樹立“實干爭先”的鮮明導向,時刻保持“勇爭一流”的精氣神,以更多引領性、標志性、原創性改革,努力在全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爭當探路先鋒。

近日,“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走在前列·設區市市委書記訪談”採訪團來到揚州,感受“產業科創名城”的澎湃動能,體會“文化旅游名城”的獨特魅力,領略“生態宜居名城”的嶄新圖景。揚州市委書記王進健表示,作為習近平總書記親臨視察、寄予期望的“好地方”,揚州始終聚焦“三個名城”建設、爭做三個示范,保持“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將改革進行到底,把“好地方”建設得好上加好,越來越好。

以改革為牽引 經濟運行向新向好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揚州如何通過深學細悟,牢牢把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前進方向?今年以來,各項工作取得哪些新進展、新成效?

王進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后,揚州市委明確未來5年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圖”和“路線表”,建立“三張清單”推進改革工作機制,有力有效推動各項改革舉措在揚州落地落實,特別是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更加彰顯。國企改革取得新突破,完成三年行動計劃重點任務203項。制定《關於深化開發園區招商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試行)》,12家省級以上開發園區實現招商公司“全覆蓋”。制訂實施優化營商環境2號文件,出台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政策意見,探索打造“信用揚州”“免証揚州”“效率揚州”特色品牌,“誠信揚州”入選全國典型案例。

在改革的有力推動下,揚州全市經濟運行總體延續了穩中有進、進中向好的良好態勢。1~11月全市工業開票、工業用電分別增長9.5%、12%,增幅分別位列全省第2、第3﹔社消零總額增長7%,增幅位列全省第1﹔進出口總額增長15.8%,增幅位列全省第4。全市新簽約億元以上產業項目1162個、增長64.4%,24個列省和525個市級重大項目年度投資完成率分別達123%和119.9%﹔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工業投資增長17.9%,增幅分別位列全省第4和第2﹔實現利用外資12億美元,同比增長56.8%,增幅列全省第2。前三季度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9%,全年將力爭實現增長6%的目標。

當前,揚州統籌抓好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和未來產業布局,系統推動“613”產業集群發展,我們的目標是到2025年,六大優勢主導產業規模全部超千億元。航空產業鏈是揚州“613”產業體系首群首鏈,我們通過搭建產業發展平台、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大力開展招商引企等舉措,五年時間內產業鏈“從無到有、由小變大”,累計集聚1000多名航空人才、落地200多項國家部委級科研項目、培育形成50多家關聯企業。省委十四屆七次全會明確提出支持揚州發展壯大航空產業,我們將搶抓當前低空經濟發展的有利契機,把與中航的合作作為揚州與央企合作的“頭等大事”,把建設航空科技揚州實驗室作為揚州科技創新的“頭號工程”,用好用足航空航天產業專項母基金,努力將揚州打造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航空科技策源地、科技成果轉化地、產業發展新高地。

以實干為導向系統協同推進改革

記者: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推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做出總動員、總部署。省委十四屆七次全會對切實抓好改革任務推進落實,堅定地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繼續走在前列明確任務要求。揚州將如何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用好改革“關鍵一招”,讓“好地方”好上加好,越來越好?

王進健:作為習近平總書記親臨視察、寄予期望的“好地方”,我們始終聚焦“三個名城”建設、爭做三個示范,保持“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將改革進行到底。

緊扣打造長三角有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統籌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協同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雙向發力,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突出健全“613”重點產業鏈發展推進機制、企業梯次培育機制、耐心資本投入機制等,力爭2025年工業開票破萬億,千億級產業集群達到4個,百億級新興產業鏈達10個,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產值比重分別達53%和42%,生產性服務業規上企業突破1200家,增加值佔服務業比重達60%以上。到2026年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業收入達3000億元、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超11%。

緊扣打造長三角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產業科創高地,堅持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統籌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一體貫通,突出在科技招商、高企培育、平台升級和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強化制度供給,力爭2025年新招引科技型企業1000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3000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達到800家、新增上市企業3家以上,新引進創新創業領軍人才不少於340人,引進培養科創項目不少於200個,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在揚交易、在揚轉化、在揚應用,促成產學研合作600項以上、技術合同成交額達320億元。

緊扣打造雙向開放節點城市,聚焦更高水平建設開放平台,更大力度開展交流合作,更高標准優化營商環境,著力在推動開發園區高質量發展、加快中歐(揚州)智能制造產業園建設、打造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擴大招商實效等方面創新機制,確保實現明年外資利用持續增長,外貿同比增幅高於省均,力爭在1億美元重大外資項目上取得新突破。

緊扣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建設,健全文旅融合發展協調共建、激勵扶持、品牌示范等三項機制,持續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制,推進大運河文化旅游度假區創成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進一步放大“世界運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東亞文化之都”品牌效應,持續提升文化旅游對區域發展的貢獻度和對實體經濟的助推力,努力讓揚州成為國際有影響、國內有地位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

緊扣擦亮“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名片,深化高質量充分就業促進機制,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深入實施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兩項國家級示范,深化救助管理區域性中心全國改革試點城市建設,積極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全力打造全國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實驗區揚州樣板。

緊扣深化全國首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建設,持續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重點領域國家安全協調機制、公共安全治理機制建設,強化基層應急基礎和力量,健全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體系,統籌推進經濟、科技、金融、網絡等重點領域安全,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高效能治理良性互動。

以人民為中心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記者: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在民生方面,請問揚州接下來最迫切需要改革的是哪方面?有何具體舉措?

王進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落實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必須始終以人民群眾滿意為標尺,我們將緊盯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積極推出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舉措,多辦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實事,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提收入,健全高質量充分就業促進機制,完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城鄉就業政策體系和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深入實施中等收入群體壯大行動和農民收入十年倍增計劃,讓所有人都能通過奮斗擁有更穩定的工作、獲得更穩定的收入。今年,預計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5.5%,城鎮新增就業人數3.5萬人,明年,我們按照高於經濟增長、快於全省平均水平的目標,持續推動居民增收工作。

聚焦促均衡,連續23年出台民生“1號文件”,圍繞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每年推出一批民生實事項目落地。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截至目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准、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分別提升至每月240元和830元,居民醫保參保率達95%。深入開展醫療、醫保、醫藥三醫協同發展治理,加快實施國家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持續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和分級診療體系建設,全面推進健康揚州建設。深化義務教育實體型集團化辦學,明年全市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監測達標率達92%以上,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監測達標率達90%以上。

聚焦保平安,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著力健全國家安全工作體系,以政治安全為統領,統籌推進經濟、科技、金融、網絡等重點領域安全﹔著力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機制,加快建立大安全大應急框架,強化基層應急基礎和力量﹔著力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總結推廣“文昌經驗”,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揚州。

聚焦促暢通,圍繞解決突出矛盾設置改革議題,優化重點改革方案生成機制,完善改革激勵和輿論引導機制,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不斷暢通與人民群眾的互動渠道,市委市政府推出大型融媒體問政節目“政事面對面”,面對面接受群眾監督,點對點答復群眾質詢,切實將群眾“訴求清單”轉化“幸福賬單”﹔市人大推出“選民見面日”活動,明確為民辦實事項目由人大代表票決,辦理效果由人大代表進行滿意度測評﹔市政協推出“社情民意”活動,強化政協委員履職意識、借力意識和精品意識,以點串線、以點帶面反映問題、提出建議,切實通過改革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陳詠)

來源:揚子晚報

(責編:黃竹岩、張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