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31種創新藥納入醫保 佔比超兩成
2024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將於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執行。據國家醫保局最新數據,截至目前,該目錄累計納入的創新藥達到149種,連雲港共有31種創新藥納入其中,比重超過20%。
“這樣的成績並不意外。”在連雲港市科技局副局長周夢玲看來,這一數字背后,是連雲港藥企創新有“方”的生動寫照。
據了解,20世紀90年代初,連雲港藥企借助工藝創新,加速仿制藥的國產化進程,為后來的創新之路奠定了基礎。20世紀90年代末,連雲港恆瑞醫藥、正大天晴、豪森藥業、康緣藥業等領軍企業按照“仿創結合”的思路,率先在國內啟動化學藥、中藥創新藥的研發工作,並迅速崛起為國內醫藥創新的頭部軍團。
為了提高創新效率,連雲港藥企還按照世界一流藥企標准搭建了科學的研發體系,建立了包括國家實驗室、國家工程中心、國家技術中心等國字號、省字號研發平台,組建近萬人的研發團隊,並在上海、南京等城市和美國、澳大利亞、歐洲等國家和地區建設研發機構,緊盯世界醫藥研發最新技術。如今,該市藥企獲批上市的創新藥已達到38個,其中包括32個一類化藥、生物藥和6個創新中藥。
創新藥進入醫保,最直接的變化是患者經濟負擔減輕。以連雲港企業研發的一類抗癌藥為例,未進醫保前,這款藥每盒6000多元﹔進入醫保后,價格下降了45%,按照70%醫保報銷,患者購買這款藥一盒僅需要1000余元。
雖然創新步伐不斷加快,但是同臨床需求相比,單靠自身的力量還不夠。連雲港藥企主動開放產品創新管線,借助商務拓展、授權引入或對外許可等開放合作模式,不斷將國內外創新藥引入臨床。
伊奈利珠單抗注射液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借助連雲港藥企力量走進醫保的。臨床數據顯示,伊奈利珠單抗注射液單藥治療28周可降低77%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復發風險。長期使用4年后,該病的平均復發率僅為1%。截至目前,連雲港藥企已引進4個創新藥並成功上市,其中九成已進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
連雲港藥企的創新藥之所以能贏得如此廣泛的認可,最直觀的表現是其覆蓋領域的廣泛性。據統計,連雲港藥企進入醫保的創新藥已經覆蓋腫瘤、代謝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血液疾病、眼科疾病等十多個疾病領域。同時,在感冒、發燒等日常小病,甚至CT檢查等輔助診斷領域,連雲港藥企也提供了近400種仿制藥,為醫生和患者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
而不斷開發的新適應証也讓連雲港藥企創新藥服務的人群每年都在擴容。以港城藥企研發的創新藥阿帕替尼為例,2017年,阿帕替尼進入醫保后,其獲批的新適應証已經達到4個,服務的患者擴展到胃癌、肝癌、乳腺癌等病種,並且還有一批新的適應証正進行臨床試驗。
病種覆蓋廣、產品規模大、服務人群多,中國藥品市場的“連雲港現象”逐步形成。2023年百張及以上病床醫院統計數據顯示,全國醫院藥品銷售額排名十強企業中,連雲港藥企恆瑞醫藥是唯一進入前三強的中國藥企﹔正大天晴單品種藥物在醫院銷售額就突破30億元。
來源:連雲港發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