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清江浦探路“縣中振興”

淮安市“廣教研”主題研討活動在清浦中學舉行。學校供圖
這段時間,淮安市第一高級中學黨委書記左萬永先后前往南京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江蘇師范大學等高校,密集選人。
“參加了多場名校優生招聘專場活動,成果不錯!”左萬永說,這次集中招錄了8人,補上了英語、物理、化學等學科教師的缺口。
去年,該校迎來建校100周年,清江浦區政府投入近400萬元,支持實施校園環境提升工程。包括硬件、師資、教改等在內的全面投入,都是清江浦區對“縣中振興”問題的應答之策。
近年來,縣域普通高中面臨“優秀生源流失、優秀教師流失、保障資金不足、軟硬件落后”等問題備受關注。在淮安市,“縣中振興”與“產業發展、縣域經濟、生態環境”一起,被列入市委重點抓的四件大事。透過清江浦區的實踐探索,可以一窺當地對於縣中的發展邏輯。
真金真情留人
今年以來,在市級統籌之下,清江浦區開辟了教師崗位“周轉池”,在嚴控編制總量的同時“騰”出102個使用權編制,讓近期這次教師招聘得以順利開展。
人才招進來,如何留得下?淮安市為此出台了《關愛激勵教師若干措施》,從評先評優、崗位職稱、待遇保障等方面作出一系列制度安排。清江浦區在此基礎上上“錦上添花”,制定青年教師培養方案。
2024年,教育提優被納入清江浦區十大惠民工程,圍繞教師隊伍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持續加大投入。該區還設立了“縣中振興”專項獎金,2023年發放獎金385萬元,2024年預算增至540萬元。
王立華2018年入職清浦中學,現已擔任教務處副主任。“別看王老師剛滿30歲,他教育教學基本功扎實,業務能力突出,先后獲得過多項市級、區級表彰。”清浦中學黨委書記、校長仇恆俊說。
“當地暢通優秀教師選聘途徑,健全青年教師、骨干教師發展機制的同時,還向優秀教師發放'江淮尊師卡',進一步增強廣大教師的職業認同感、獲得感與幸福感。”仇恆俊笑著說,去年學校申領“縣中振興”獎金90余萬元,全部發放給一線教師。
“為縣中發展‘留人’,我們正在重點突破‘人從哪裡來’‘人來了能不能留住’‘留住了能不能教得好’三個問題題。”清江浦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區教體局局長陳金奇說。
深化教改創新
12月4日上午,清浦中學高三(13)班教室裡氣氛熱烈。數學老師戴建峰拋出問題,在同學們討論時適時引導,點撥解題的思路。
“合作探究”的課堂模式在這所中學已成慣例,高三(13)班的同學分為9個小組,不少困惑在相互研討中逐漸解開。“我們的課堂‘活’起來了!”戴建峰說,隨著課改的推進,原先在課堂上沉默寡言的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這種學習模式也能積極投入進來。
想要整體提升教學質量,引導課堂從預設走向生成、從封閉走向開放,高質量的教研體系必不可少。
前不久,淮安市“廣教研”主題研討活動在清浦中學舉行,來自省內多所中學的骨干教師進行同課異構課堂教學展示,讓清浦中學的教師們得到不少啟發。
清河中學語文教師葛志錦說,高中語文教育從“雙基”目標到“三維”目標再到“核心素養”目標,對教學本身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該校著重通過多元文化課程建設,對體育文化節、讀書藝術節、科技創新節等進行課程化改造,彰顯對學生核心素養的熏陶。清江浦區還支持各校加強與高校聯系,動員優秀學生參加“名校夏令營”,借此開闊學生視野。
“清江浦區2016年成立時,全區高考本科達線率不足20%。我們以‘1+7’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為抓手,全區高考成績逐年提升,2024年區內三所高中平均一本達線率29%、本科達線率62.4%。”陳金奇說,好的教育生態,不應是一個學校站起來,一片學校倒下去,而應是均衡教育、百花齊放。
“支持縣中發展,給人給待遇給政策的背后,更重要的還在於給信心。”江蘇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胡仁東認為,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最“硬核”的營商環境,優質縣中不僅對縣域教育發展具有重要支撐和引領作用,還能持續增強對人力資源、技術資本的吸引和集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