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生態

江蘇發布“十四五”水生態環境治理成績單

2025年01月03日06:35 |
小字號

長江干流江蘇段水質連續7年穩定在Ⅱ類,南水北調工程已累計向北方輸送清水超80億方,全省96個在用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Ⅲ比例為100%……作為江河湖海水元素“大滿貫”之省,江蘇日前上交了一份亮眼的“十四五”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績單。記者了解到,“十四五”以來,江蘇堅持以水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鐵腕治污,系統修復,以更高標准、更大力度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在斷面數量翻番、全國最多的情況下,江蘇省國考斷面水質連續三年達到優級水平。

江蘇濱江臨海,境內河湖眾多、水網交織,自北向南分布著沂沭泗、淮河、長江和太湖四大水系。為統籌推進重點流域治理,江蘇印發實施《江蘇省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以長江大保護和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江北運河沿線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沿海地區生態環境重點問題治理為核心,構建全省“江河湖海”生態環境“一保護三治理”的格局。

在南京臨江之側的河西新城,一條綿延11公裡的綠色絲帶鋪展在長江和新城之間。這條綠色絲帶從南向北而去,連接魚嘴濕地公園、魚背歡樂濱江、國際青年文化公園、綠博園、萬景園五大“網紅打卡勝地”,目之所及,秀美壯觀的江水總能吸引眾多的游客前來觀賞。令人想不到的是,這裡曾經“臨江不見江,鄰水不親水”。

在長江大保護的浪潮中,2022年9月,生態環境部等17部門印發了《深入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方案》。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十四五”期間,江蘇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以壯士斷腕的決心破“化工圍江”難題,關停沿江八市化工企業3877家,取消26家化工園區定位,率先完成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工作,累計排查長江入河排污口1.6萬個,整治完成率達99%。40個生態安全緩沖區、16個“生態島”試驗區試點,共同筑起流域水生態保護修復網,在綠色發展方面,江蘇還高標准打造南京幕燕、江陰濱江、南通五山等一批沿江特色示范段,帶動沿江整體生態修復,累計騰退長江岸線84.6公裡,自然岸線比例提升至64.4%。

“近年來,長江流域水環境質量始終保持穩中向好態勢。”江蘇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張玉國介紹,截至目前,長江干流江蘇段19個國省考斷面水質連續7年穩定達到Ⅱ類﹔115個主要通江支流斷面水質優Ⅲ比例達到100%,有82個斷面達到Ⅱ類標准。

水生態治理,污染源頭防治是關鍵。記者了解到,為強化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十四五”期間江蘇推進實施流域骨干工程共計1074項,項目總投資1273.74億元。深化工業污染防治,印發《江蘇省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持續推動工業園區污水管網建設和污水收集處理效能提升。出台《江蘇省重點行業工業企業雨水排放環境管理辦法(試行)》,規范雨水排放行為。在全國率先開展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分類收集分質處理,完成全省225家城鎮污水處理廠和4867家工業企業技術評估。

同時,江蘇加強聯保共治,與上海、浙江、安徽等相鄰省份簽訂聯防聯控合作協議,與山東、安徽、河南同步出台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准,推動流域上下游形成協同治理、責任共擔、應急聯動的良好工作局面。

不僅如此,江蘇切實保障飲用水安全,定期開展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加強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及長效管護,指導地方做好水源地保護區劃分及優化調整工作。2024年,全省96個在用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Ⅲ比例為100%。

面對已取得的成績,江蘇有何計劃?張玉國介紹,2025年江蘇將推動全省水環境質量穩中有進,全面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十五五”全面推進美麗江蘇、水韻江蘇建設打下堅實基礎。江蘇將始終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導向,深入開展長江干流通江支流水質穩定達標專項行動,“一地一策”“一標一策”推進長江流域水生態保護修復。以江北運河及駱馬湖、洪澤湖、高郵湖、寶應湖、邵伯湖、白馬湖“一河六湖”為重點,計劃用三年左右的時間,扎實推進江北運河沿線生態環境綜合治理。

在深入實施本質治污方面,江蘇將持續開展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專項行動,推進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分類收集分質處理。推進城市生活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工程,2025年全省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處理率達到80%,“十五五”期間繼續穩步提升。實施城市黑臭水體“動態清零”工程,確保治一條成一條。與此同時,江蘇還以美麗河湖建設為統領,加快推動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向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等要素協同治理、統籌推進轉變,力爭到2027年全省美麗河湖建成率累計達到43%以上,逐步實現“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的目標。(張韓虹)

來源:江蘇經濟報

(責編:張鑫、龔世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