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澤江淮大地 江蘇已建成幸福河湖3505個
良好的河湖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作為水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一,江蘇在全國率先全域推進幸福河湖建設,水生態水環境持續改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江蘇已建成幸福河湖3505個。一條條碧波蕩漾的幸福河湖,為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和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打下了堅實的生態基礎。
冬日時節,位於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腹地的長漾水域,水汽彌漫,裊裊升騰,展現出一份朦朧的詩意。2023年,蘇州長漾成功入選水利部幸福河湖建設名單,是當年度全省唯一入選河湖。
蘇州市吳江區開弦弓村村民姚富坤說:“這個風景特別好啊,又有了瞭望塔,有了這個步道,村民可以到河邊去走走,鍛煉鍛煉。這個對我們村的老百姓,幸福指數比較高。”
一年多來,當地政府聚焦構建安全監管防線、培育生態涵養體系、營造水惠民生品牌三方面,先后投入資金1.54億元,突出江南水鄉特色全力推進水域系統治理,不僅有效提高了水域防洪標准和河道行洪能力,而且形成了江村文化、養蠶文化、濕地文化等不同主體特色的親水活動圈。依托良好生態,不僅年輕人紛紛回流村庄,文旅、游學等業態也是蓬勃發展。
蘇州長漾音樂島創始人王開慧說:“因為這邊環境很好,很生態,特別是那個屋后面種了五十多種特殊的水生植物。好多小孩子在我這邊做研學的時候,不僅僅可以學到音樂上的東西,還順便可以了解到江南的植物。”
蘇州市水務局河道管理處副處長、開弦弓村第一書記盛林華說:“幸福河湖項目建成之后,我們整個旅游收入達到了1000萬,研學人員超過了20萬,實現了較大幅的增長。”
生態修復是幸福河湖建設中的重中之重。在常州武進,骨干河道永安河宛如一條“玉帶”自北向南穿城而過。曾經永安河沿線的重污染企業多,岸線坍塌臟亂差,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導致河水發黑發臭。通過幸福河湖建設,河湖面貌實現了大變樣。
常州市武進區水利局總工程師何曉萍說:“水岸同治這樣一個思路來推進這個河道的治理的,關閉了沿線的紡織等重污染企業大概四十多家。對岸線進行了整體的擴展。現在來講,基本上水質已經穩定達到了Ⅲ類水質。”
在推進幸福河湖建設中,江蘇深入開展河湖保護專項整治行動,整治侵佔河湖空間等突出問題,累計完成7855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船舶合規轉運處置率超95%。截至目前,江蘇已累計建成3505個幸福河湖,更多江蘇河湖正在向美而行。
(記者/王鵬 楊帆 鄭偉 編輯/郭晶晶)
來源: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