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負擔,為何想說“熔斷”不容易?
2021年7月,國家提出教育“雙減”政策后,教育大省江蘇積極探索教育減負提質之路。一段時間以來,各地有關教育減負的一系列行動和“微改革”引發社會關注。2024年秋季學期,無錫市新吳區在全省率先推行了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間15分鐘”改革﹔一個多月前,蘇州工業園區啟動“作業熔斷”機制。近日,人民網在江蘇多地進行探訪,本篇聚焦“作業熔斷”機制。
12月12日下午,蘇州工業園區新城花園小學門口,家長正在排隊等待孩子放學。人民網 張瀚天攝
2024年12月6日晚9點,蘇州工業園區的小學生家長宋葉在輔導女兒小玉功課時,班主任將園區教育局當天發布的《致園區家長的一封信》發在了家長微信群。
宋葉第一時間就注意到了“作業熔斷”這個詞。信中寫道:“學校實行‘作業熔斷’機制,小學生至21:20(初中生至22:00/高中生至23:00)仍未完成作業的,請讓孩子停止作業,及時就寢,保証充足睡眠。”
事實上,“作業熔斷”並非當地首倡。2023年4月,浙江寧波曾發文試行“作業熔斷”,安徽阜陽、江蘇常州、廣西南寧等地相繼有學校試點這一做法。如今,蘇州工業園區成為又一個嘗試者,同樣引發輿論關注。
蘇州某小學三年級學生的作業記事本。受訪對象提供
想說“熔斷”不容易
2024年12月12日下午4點,放學鈴聲響起,就讀於蘇州工業園區新城花園小學五年級的小玉走出校門。門外家長接送區,宋葉和不少家長正在排隊等待。
小玉基礎偏弱,作業做到晚上九十點鐘是常態。《致園區家長的一封信》發出后,即使女兒做作業超了時,宋葉也沒有向學校申請過熔斷。她坦言是不敢申請,“當天的作業做不完,怕學習進度跟不上。”除此之外,她也有點擔心女兒在學校裡更加不自信。
現實中,到了時間點就停止作業,對於學生和家長而言並非易事。常州初一學生曉野經常寫作業到晚上11點,“升入初中之后,科目增多,題也難了。”
“學校作業一般都要寫到晚上十點半,另外還要再做一些課外練習。早上六就要起床,睡不夠。”南京仙林外國語學校初三學生小高晃了晃手中的書包,裡面裝滿了當天需要完成的作業和教輔材料。
南京師范大學大四學生鐘銀在做家教時,曾為南京仙林外國語學校做過一份統計:“在隨機選取的15次家庭作業中,就有32項訂正作業、11項抄寫作業和25項背記作業。”
南京江北新區某初級中學教師李凱認為,在當前的教育評價體系下,為了保障學生的睡眠時間而“想熔就熔”尚有一定的難度,“一旦學生的成績跟不上,家長意見就會更大,也會影響到教學的進度和教師的年終考核。”
作業的負擔也有來自家長的“加碼”。蘇州工業園區一位老師說:“學校推行‘不把作業帶回家’,節省下來的時間卻又被家長視為趕超、提分的關鍵。”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實驗中學初三學生家長王女士直言,孩子成績的提升,“不能全靠學校”。泰州一名小學生家長感受到的是“周圍不少孩子都在搶跑”,即使是不留書面作業的小學一、二年級,家長也會安排孩子提前預習。
“大家不敢熔斷,是因為擔心孩子掉隊。”揚州一初中生家長張先生道出了大部分家長們的內心焦慮。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樹人學校“作業熔斷”通知記錄截圖。受訪對象提供
讓孩子“早睡”需要被重視
“雙減”政策下,江蘇各地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實踐不在少數。
2023年,江蘇省人大常委會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曾發布一份《關於全省義務教育“雙減”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文中稱,近些年,南京和連雲港分別推出了分學科作業管理和精細管理促進的相關計劃﹔徐州市部分小學也探索了“無書面作業日”和學期初授予學生“變色令”“彩虹令”等作業減壓模式,限制作業數量。
最近,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樹人學校也啟動了“作業熔斷”機制:在2024年12月25日到2025年1月5日期末復習階段,初一學生作業做到晚上22:30為止,如做不完,憑家長簽字,剩余作業可以不做。據該校工作人員透露,此舉是為了“確保復習期間孩子們的睡眠與次日的聽課質量,保障孩子們的身心健康”。
南京曉庄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副教授唐小俊認為,此次蘇州工業園區重提“作業熔斷”,“說明學生作業負擔重、睡眠時間短等問題,的確到了需要被引起重視的地步。”
蘇州工業園區家長張原也深有同感。當得知作業可以熔斷后,他開始督促孩子盡可能高效率地完成作業,按時睡覺,“公開信中提到要保証孩子的睡眠時間是很有必要的。”
唐小俊認為,“作業熔斷”是教育系統作出的政策性改革努力,避免教師和學校為了片面追求升學率而粗放地加大作業量,但僅憑“一熔了之”難以解決更深層次的矛盾。“最關鍵的還是身處教育鏈條的各方,要形成保障學生睡眠時間的共識。”
《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3》顯示,學生群體每晚平均睡眠時長為7.74小時,這與教育部2021年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提到的“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應達到10小時,初中生應達到9小時”相差較遠。
揚州一名家長稱,他的女兒讀初中后幾乎每天都要晚睡早起,多次在學習過程中出現頭疼、頭暈的狀況。為了保証孩子有充足的時間休息,最近,他停掉了孩子的所有輔導班,“周圍也有不少家長注意到孩子的健康問題,開始減壓。”
“學生的健康狀態良好,才能促進學習成績提高。”南京市中小學生心理援助中心主任許紅敏認為,不少初中學生因為長時間睡眠不足,無法在第二天集中注意力聽課,從而形成惡性循環。“這也是不少學生出現厭學情緒、生命意義感缺失等心理問題的誘因之一。”
“讓孩子‘早睡’需要被重視。比起成績,教會孩子如何以更積極的心態面對未來,或許更為重要。”許紅敏說。
“節省下來的時間,既讓學生得到充足時間休息,也有機會參與藝術、音樂、舞蹈、勞動和社會實踐等美育勞育活動。”唐小俊認為,保障學生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發展需要家校合作、作業精選等教育措施的積極推進,教育領域的各方力量也應給予高度配合。(應對方要求,家長宋葉、張原,教師李凱,學生小玉、曉野、小高、鐘銀使用化名)
相關報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