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崇川區啟動服務類社會救助試點
9日下午,崇川區服務類社會救助試點工作正式啟動。通過前期對困難對象需求進行評估,以區級部門、16個街道為主體,共計發布了19個救助服務項目,全力推動社會救助由單一物質救助向“物質+服務”綜合救助模式轉變。
近年來,崇川持續完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傾力打造“崇善助”社會救助工作品牌,努力推動社會救助擴圍、提質、增效,積極構建符合崇川主城實際的困難群眾綜合救助制度體系。2024年,累計發放各類救助資金3800余萬元,惠及群眾1.3萬人次。“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困難群體的救助需求也更加多元,不僅僅是物質層面。”崇川區民政局社會救助科科長丁永鈴介紹,今年,崇川區積極落實省、市要求,開展服務類社會救助工作試點。
這19個救助服務項目主要涉及風險防范服務、照護服務、生活服務、關愛服務四個方面,包含巡訪探視、照料護理、康復訓練、送醫陪護、助餐助浴助潔助購、精神慰藉、社會融入、居所環境改善等十多項服務內容。服務對象為有相關服務需求的特困人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低保邊緣家庭和剛性支出困難家庭等低收入人口。
“每個街道各有特色,體現創新性和多樣性。”丁永鈴介紹,狼山鎮街道“愛心洗衣坊”項目,免費為轄區內困難殘疾、80歲以上高齡等行動不便的居民提供換洗被單、毛毯、窗帘等服務﹔和平橋街道“頤養六橋”項目,為轄區內低保、低收入人群開展走訪關愛、助浴理發等服務﹔幸福街道“幸福來敲門”項目,針對轄區內低保、低保邊緣等困難家庭中獨居、一戶多殘對象,由專業社工通過敲門行動深入開展巡視探訪與需求調研,打造個性化的幸福套餐。
現場,唐閘鎮街道作為街道代表作分享交流。據悉,該街道高度重視救助工作隊伍建設,轄區內共有20家社會組織,在服務類救助方面有著較好的探索。此次,街道現場發布了“溫情唐閘·融‘心’項目”。該項目分成了13個具體的清單,從緊急救援到社區融合再到長者關懷,每一項都細致入微、充滿溫情。
為了提高服務質效,這些服務類社會救助項目主要交由有經驗的社會組織、有服務能力的第三方機構進行實施。同時,建立了完善的需求評價、供需銜接、服務評估、綜合會商四大服務運行機制。“服務開始前,街道、社區、社會組織等會上門對救助對象的實際需求進行了解,形成個性化服務清單﹔服務結束后,也會通過群眾評價、基層打分等相結合的方式,對供給主體服務救助進行評估,從而不斷提升服務質效,提升群眾滿意率。”丁永鈴說。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提升救助服務的精准性和專業性,崇川區還建立了“社區救助顧問”制度,聘請了來自政府職能部門、街道業務科室以及社區專職人員、專家、專業社工、志願者等200人擔任“社區救助顧問”。后續,這些“社區救助顧問”將圍繞政策宣傳咨詢、救助資源鏈接、個性需求服務等為困難家庭提供綜合支撐。(陳靜)
來源:江海晚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