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干出精彩,南通“下一個萬億”在沿海

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
2025年01月16日06:30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連日來,江蘇省各設區市陸續進入“兩會時間”,從各地披露的2024年GDP增速數據看,南通市以6.3%左右的預計增長率位居江蘇5座“萬億城”之首。

2024年,是南通躋身“萬億俱樂部”的第五年。邁向“下一個萬億”,南通已在路上,並把向海發展作為未來的最大增量。當地明確,將著力建設全省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加快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力爭涉海產業規模突破1萬億元。

“隻有干出來的精彩,沒有等出來的輝煌。要以‘干字當頭’的奮斗姿態、‘干出精彩’的目標追求,搶抓戰略機遇,緊張快干、埋頭苦干、真抓實干、科學巧干,加快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1月13日,南通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開幕會上,南通市委書記吳新明發出了再出發的動員令。

南通城市航拍圖。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南通城市航拍圖。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三項工業指標增速均列全省前三

吳新明說,2024年是南通獲批沿海開放城市40周年,該市務實推進共建長江口產業創新綠色發展協同區,扎實開展規劃研究並形成初步成果,實現經濟運行高開穩走全年進。

這一年,南通的發展可圈可點:全市工業用電量、工業開票銷售、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均列全省前三,進出口總值保持全省前列、規模再創新高。全年簽約並注冊5億元以上內資、3000萬美元以上外資項目557個﹔5億元以上工業項目新開工254個,新竣工達產301個,均為近三年最多﹔省市重大項目完成投資1007.4億元,超年度計劃23%。

同時,南通市緊抓科創項目招引和人才引進工作,2024年新引進科創項目1620個,淨增高新技術企業702家﹔東南大學南通海洋高等研究院、哈爾濱工程大學長三角高等研究院等一批科研平台落戶。新增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5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0家,新增省智能工廠17家、智能車間95個。新增就業參保碩博人才超2000人,在站博士后總量近300人,新入選國家級人才116人、省“雙創”人才團隊72個,新增高技能人才近1.2萬名,人才留通率保持90%以上。

南通市市長張彤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2025年,南通將聚力建設更高水平國家創新型城市,預計新引進科創項目1800個,實施“揭榜挂帥”攻堅計劃、前瞻技術創新專項和重大成果轉化項目40個,淨增高新技術企業700家,建設創新聯合體30家。力爭三年內培育3個超三千億產業集群、3家千億級企業,推動更多產業和企業站上潮頭,實現排浪式發展。

南通啟東呂四港港池一角。人民網記者王繼亮攝

南通啟東呂四港港池一角。人民網記者王繼亮攝

力爭涉海產業規模突破1萬億元

常州在2023年邁入“萬億俱樂部”,徐州202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500億元,今年如期成為江蘇第六座“萬億城”幾無懸念。

面對前有標兵、后有追兵的局面,南通亟需確立新標杆、實現新突破。“要有效利用沿海這個邁向‘下一個萬億’的最大空間,堅持創新驅動、項目帶動、協同聯動,全力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吳新明說。

數據顯示,2024年,南通市船舶海工產業產值規模突破2000億元,創歷史新高﹔119艘次新造船舶出江入海,2.4萬標箱集裝箱船、9100車位LNG雙燃料汽車運輸船、風電運維母船、浮式生產儲卸油平台等一艘艘“世界最大”“亞洲首制”“全國首座”從長江口駛向世界。其中,投資500億元的中石油藍海新材料項目是南通向海而興的重大戰略布局,於去年9月26日順利開工,創下了該市百億級項目最快落地開工紀錄,為興海圖強再落關鍵一子。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南通乘勢而上實現突破的重要一年。南通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著力建設全省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深化海洋經濟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力爭涉海產業規模突破1萬億元。實施海洋產業創新發展專項計劃,新增涉海高新技術企業100家,培育海洋特色園區10家以上、省級以上涉海科創平台2家。實施“水運江蘇”南通方案升級版,加快通海港區至通州灣港區疏港航道、通揚線市區段建設,開工建設通海三期碼頭、呂四作業區西港池12號泊位。

“時間不等人,機遇不等人,發展不等人。”吳新明表示,要以“一日無為、寢食難安”的責任感、“時不我待、隻爭朝夕”的緊迫感,干字當頭、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用各領域各方面的精彩一筆書寫江海大地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責編:張鑫、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