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干得怎麼樣?江蘇13市交出這些“成績單”
本周,江蘇13個設區市陸續進入“兩會時間”,各市2024 “成績單”相繼發布。回首2024,江蘇各地堅定信心、鼓足干勁、勇挑大梁,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邁出新的堅實步伐。具體來看,江蘇各地干得如何?都有哪些發展亮點?一起來看。
南京:科技創新策源能力顯著提升
1月12日開幕的南京市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上,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介紹了南京去年發展成果——
2024年,南京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增長4.5%左右。科技創新碩果累累,去年南京獲29個國家科學技術獎,居全國城市第三。國際知名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發布的“2024自然指數-科研城市”顯示,南京位居全球第五,全市科技創新策源能力顯著提升。
發展動能進一步積蓄。一批標志性項目簽約落戶。獲評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3家,居全國第四,累計31家。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1家,居全國第六,累計334家。
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年度40項民生實事項目全面完成,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連續7年排名全省第一,第十五次入選“最具幸福感城市”。人民群眾安全感達99.2%,居全省首位。
蘇州:增速居全國GDP萬億級城市前列
2024年,蘇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諸多“增長”“新增”“新建”“突破”“首批”,關鍵詞凸顯“最強地級市”的發展韌性。
去年,蘇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7萬億元(預計數,下同),增長6%左右,增速居全國GDP萬億級城市前列﹔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459.1億元,同口徑增長5.9%﹔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4.69萬億元,增加值增長9%左右﹔實現進出口總額2.62萬億元,增長6.9%左右。
主要經濟指標上揚的同時,蘇州還取得一系列突破。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100億元左右,其中工業投資突破2000億元、增長10%以上﹔蘇州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000萬標箱﹔本外幣存貸款余額突破11萬億元、位列全國第九,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保險業保費收入首次突破千億元。
過去一年,蘇州還獲得35項試點試驗示范項目,改革的成色愈加亮眼。
無錫:“兩新”撬動投資和消費近1100億元
2024年,無錫因時因勢研究推出一批有效增量政策,“兩新”撬動投資和消費近1100億元,預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1.62萬億元左右、增長5.8%左右,外貿進出口創歷史新高。
去年,無錫堅定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重點產業鏈新型研發機構實現全覆蓋,高新技術企業突破73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全省第二,營收超2000億元產業集群增至7個,未來產業規模邁上千億元台階。
順應民生期待,無錫堅持把為全市人民創造高品質生活作為最大任務,民生服務“十百千”行動成效顯著,區域性助餐中心實現全覆蓋,青年人才留錫率、普通高中錄取率、擁堵路段暢行率持續改善,太湖無錫水域水質2007年以來首次實現年度Ⅲ類,9條主要通江支流水質首次全部達到Ⅱ類,央視春晚分會場落地無錫。
徐州: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500億元
1月14日上午,徐州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政府工作報告顯示,徐州去年成績亮眼——全市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繼續快於全國全省,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500億元、增長6.3%左右。
去年,徐州順利完成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首期三年建設計劃,“343”創新產業集群規模達到7800億元,躍居中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第二十一位。
經濟數據方面,去年徐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60.3億元、同口徑增長4.7%,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5%,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8%﹔實施招商引資質效提升年行動,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605個,省市重大項目均超額完成年度投資任務,141個項目竣工投產。
常州:萬億之城再出發開局良好
2024年是常州“萬億之城再出發”的第一年。1月8日,常州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一系列亮眼數據折射萬億之城再出發的良好開局:2024年,常州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6%,稅收佔比84.1%、全省第一,稅收增幅連續3年保持蘇南第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8%左右、工業對經濟發展貢獻度全省第一。
過去一年,常州“發儲送用網”生態全鏈條加速崛起,產業集聚度全國第三,投資熱度連續3年全國第一。產業規模突破8500億元,整車產量近80萬輛,均創歷史新高。打造“常享辦”營商環境品牌,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政策“直達快享”惠及企業超8萬家次,“政企通”入選全國數字政務優秀案例。提升金融服務質效,上線運行全國首個市級供應鏈公共服務平台。
南通:船舶海工產業產值規模突破2000億元
2024年,南通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增長6.3%左右,近3年首次同時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彰顯了萬億之城勇挑大梁的勇毅擔當。
過去一年,南通全市工業用電量、工業開票銷售、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均列全省前三,船舶海工裝備產業鏈入選全國百個質量強鏈重點項目﹔進出口總值保持全省前列、規模再創新高﹔全年簽約並注冊5億元以上內資、3000萬美元以上外資項目557個,同比增加71個﹔5億元以上工業項目新開工254個、新竣工達產301個,均為近3年最多。
去年,南通船舶海工產業產值規模突破2000億元,創歷史新高,共有119艘次新造船舶出江入海,2.4萬標箱集裝箱船、9100車位LNG(液化天然氣)雙燃料汽車運輸船、風電運維母船、浮式生產儲卸油平台等一艘艘“世界最大”“亞洲首制”“全國首座”從長江口駛向世界。
連雲港:高質量辦好50件民生實事
連雲港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4年,連雲港多項經濟指標增速居全省前列。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2.1%、增速居全省第一﹔工業用電量增長9.8%、批零住餐貿易額增長13.8%、外貿進出口額增長15%。
去年,連雲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2200億元,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200個﹔網絡零售額突破1200億元,快遞業務量突破8億件、躋身全國城市50強﹔石化產業完成產值約2300億元,醫藥產業完成產值約700億元,獲批一類新藥3個﹔實施制造業“智改數轉網聯”項目294個,位列國家創新型城市第五十二位、較上年提升13位。
報告還彰顯濃濃的民生情懷——2024年,連雲港高質量辦好50件民生實事,民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超80%。
淮安: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以上
去年,淮安經濟增速持續領先,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以上,目前可獲取全省排名的19項主要經濟指標中,13項增幅前三,8項增幅第一。
項目攻堅上淮安集聚成勢,平均每周新簽約投資億元以上產業項目18個、新開工11個、新竣工8個,在建50億元以上工業項目34個、其中首期竣工投產19個,較上年分別新增10個、9個,新增1個國家級、3個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智能裝備及新能源產業產值超千億元。改革成果不斷涌現,30項國家級、62項省級改革試點取得積極進展,31項改革創新成果獲得省級以上表彰或推廣。
鹽城:綠色低碳轉型步伐加快
2024年鹽城市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增長5.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8%。在項目建設上成果豐碩,新簽約、新開工、新竣工億元以上產業項目分別達1403個、812個、515個。文旅市場方面,全年接待游客超6500萬人次,增幅全省最高,獲評“文旅美譽度領軍城市”稱號。
去年,鹽城保持定力轉動能,產業轉型發展步伐加快。“5+2”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全部超千億,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53%。產業鏈群培育成效明顯,光伏集群獲評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建湖油氣鑽採井口裝備產業獲批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鹽都智能零部件、射陽新纖維、亭湖環保裝備、濱海流體閥門、阜寧環保濾料獲批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新增數全省最多。汽車整車銷售超過30萬輛,產業規模重返千億。
揚州:工業開票銷售突破9000億元
過去一年,揚州主要目標任務順利實現。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3.9%,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5.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使用外資、進出口總額等指標增速居全省前列。
去年,揚州堅持項目為王,招商引資成效明顯,新簽約億元以上產業項目1228個、同比增長67%。實施重點技改項目70個,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20%左右、居全省第一。新質生產力加快布局,實施“613”產業強鏈補鏈延鏈“六大行動”,工業開票銷售突破9000億元。入選國家卓越級智能工廠2家、5G工廠13家,新增省級“智改數轉網聯”企業212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265家。
鎮江: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54.7%
2024年鎮江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社會保持安定有序。既定的116項重點工作任務、40項民生實事項目得到較好落實,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順利實現,其中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增長5.8%以上。
去年,鎮江全市新榮獲省科學技術項目獎29項,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54.7%﹔疊加出台了24條助企紓困增量政策措施,減稅降費及退稅、貼息累計達到150億元。全年新增各類經營主體5.5萬戶、總數達到61.8萬戶﹔新認定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71個,PM2.5年均濃度下降到34.6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提升到81.1%,78.1%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向好。
泰州:地區生產總值預計突破7000億元
過去一年,泰州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7000億元,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規劃總量目標。5億元(3000萬美元)以上產業項目新開工數、新竣工數分別增長47.8%、37.6%,列省重大項目數、計劃投資額、年度投資額均創歷史新高,新招引重點科創項目100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左右。
著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泰州以全產業鏈培育發展為牽引建設農業強市,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方向引領制造業躍升,以促進消費回暖升級為重點推動服務業擴容增效,產業發展韌性更強、活力更足。全力做好“產、水、文、人”四篇文章,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以新的發展實績為全省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宿遷:高端紡織產業邁上千億級台階
2024年,宿遷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9%,9項省列統指標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國家先進制造業百強榜75名,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競爭力百強榜61名,全國數字百強市74名。
具體而言:先進制造業擴量提質,高端紡織產業邁上千億級台階,光伏產業入圍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預計規上工業總產值、工業開票分別突破5200億元、5600億元。現代服務業加速突破,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39%。數實融合、產業融合成效明顯,企業上雲覆蓋率全省第一,電商交易額達2800億元,年快遞業務量突破10億件。新引進10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46個,新竣工10億元以上項目55個,新投產10億元以上項目60個,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05家,上榜江蘇獨角獸和瞪羚企業29家,新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1350家,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宿遷科技成果轉化中心落地建設。(徐睿翔 陳珺璐)
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