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金光大道丨“養老”變“享老”

余樂 梁明 實習生丁晨慧
2025年01月19日08:27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江蘇南通,中國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1982年就已進入老齡化社會,比全國提前17年。如何讓老人們安享幸福晚年,是新時代必須回答的課題。

一大早,南通福民護理院的老人們就迎來了本周的趣味活動。作為南通機構養老的新生力量,福民護理院2023年開始接收老人,如今,這裡已經入住了200多人。

別看老人們如今在這裡生活幸福,但對於一家普惠性護理院而言,成長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回想護理院開設之初,也曾面臨舉步維艱的困境。

為了幫助護理院正常運轉,工行南通支行在去年3月介入扶持,通過養老金融助力優質養老機構健康成長。

臨近中午,位於崇川區公園三村的一家社區食堂逐漸熱鬧起來。在社區的支持下,這家社區食堂去年10月正式營業,面向轄區630多名老人提供服務,主打一個性價比,平均一位老人花費10元左右就能吃到一頓可口的飯菜。

老年助餐服務是老年人關心的“關鍵小事”,也是事關千家萬戶的民生實事。社區食堂作為其中的載體,由社區減免房租予以補貼,為老年人就餐提供讓利優惠,而工行也參與其中,為其免費上線收銀系統。

下午3點,護理員翟錦賢開始當天的居家上門養老服務,她的服務對象是72歲的施炳新老人。2019年,施老突發中風,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家人照料后,施老選擇借助長護險進行居家養老。

2015年9月,南通在全國率先建立獨立的基本照護保險制度。洗澡、按摩、理發、修面......護理員每周登門兩次,照顧得細致入微。翟錦賢所在的護理團隊隸屬海門申丞護理院,作為海門區首家五級養老機構,它是南通率先打破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界限,探索“鏈式養老”的產物。

“鏈式養老”看上去容易,背后卻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為了助力南通養老事業高質量發展,去年8月,工行海門支行為這家五級養老機構注入金融活水。

夜幕降臨,80歲的孫君偉老人愉快地彈起電子琴,在琴聲的背景音樂中,張正平、崔秀英兩位老人開啟了當晚的夜讀。

(責編:張妍、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