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徐州就位,江蘇“萬億城”擴容潛力有多大?

呂倩媛 鞠峰
2025年01月20日06:40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1月19日,江蘇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開幕,省長許昆林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到,2024年,江蘇省地區生產總值(GDP)達13.7萬億元、增長5.8%,增量全國第一。此前,江蘇13個設區市陸續“晒出”2024年成績單,其中,徐州實現GDP約9500億元,距離萬億隻有一步之遙。

2023年,常州GDP破萬億,成為江蘇第五座“萬億城”,江蘇也由此成為全國“萬億城”最多的省份。緊跟徐州之后,江蘇省內明確喊出沖擊“萬億城”的還有揚州、鹽城和泰州。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成長春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表示,當前,江蘇各地“沖線”熱情高漲,從“綿延帶”到“多中心”,“萬億城”擴容潛力巨大。

“我們的市縣區,不論塊頭大小,都緊盯高質量發展目標你追我趕、奮勇爭先,全國百強市全覆蓋、百強縣佔1/4,5個設區市GDP過萬億,2個縣級市GDP破5000億,這都是鉚足一股勁拼出來的。”1月18日,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在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開幕會上說。

今年有望迎來第六座“萬億城”

徐州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該市2024年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快於全國、全省,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500億元,增長6.3%左右。

近年來,徐州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其經濟總量在2015年、2017年、2019年、2021年分別突破了5000億級、6000億級、7000億級、8000億級大關。2024年是徐州自2021年“破八”后,時隔三年再迎升級。

早在2021年,徐州便提出“2025年GDP力爭破萬億”。在常州先發入局的情況下,2024年,徐州重申“十四五”內必須拿下萬億之城。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徐州定下了6%的預期增長目標,如期實現萬億目標幾無懸念。

徐州沖線的底氣何在?作為老工業基地和資源枯竭型城市,徐州從2018年起就對鋼鐵、焦化、水泥、熱電以及化工行業開展整治工作,歷經轉型陣痛,產業發展路徑愈發清晰。當前,徐州正全力打造“343”創新產業集群,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2024年,該市“343”創新產業集群規模達到7800億元,規上工業企業全部啟動實施“智改數轉網聯”。

“從發展態勢來看,徐州很有可能成為江蘇下一座萬億之城。”成長春認為,徐州近年在改善營商環境、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通過加快產業轉型、提升創新驅動和技術研發,其經濟增速或將保持較高水平。

今年,徐州謀劃的十個方面重點工作中,穩增長和抓產業是重要內容。徐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徐州將持續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堅定不移抓招商上項目,深入推進招商引資“1號工程”。

三座城市亮出“萬億”雄心

繼徐州之后,江蘇省內明確喊出沖刺GDP過萬億口號的城市還有揚州、鹽城和泰州。

作為江蘇的“腰部”城市,揚州此前已提出突破“雙萬億”時間表:工業開票2025年突破萬億大關,地區生產總值“十五五”期間邁上萬億台階。“十四五”以來,揚州地區生產總值從6013億元增長至7800億元左右,年均增長5.8%左右。

2024年,鹽城提出力爭用3-5年時間邁入萬億之城。據鹽城市政府工作報告,去年,全市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按照2023年鹽城GDP7403.9億元測算,其去年GDP可望超780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一年,鹽城市“5+2”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全部超千億,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53%,這將為當地發展能級躍升加快蓄勢。

除此之外,江蘇“萬億城”后備軍力量還在不斷壯大。2024年10月31日,在泰州市管干部研討班開班式上,剛上任不久的泰州市委書記姜冬冬首次公開亮出城市發展新目標:“泰州要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樹立更高追求,努力實現GDP超萬億目標。”

“在保証發展質量的前提下,江蘇各市都在拼速度,加快發展,爭先恐后邁進‘萬億俱樂部’。”成長春認為,這種態勢有助於在省內形成多個增長極,助力提升全省經濟的協調性。

經濟大市再接再厲挑大梁

以滬寧線為軸,以長江為依托,寧蘇錫常通五市在長三角北翼形成全國數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的“萬億之城綿延帶”,肩負起經濟大市挑大梁的重任。

從各地披露的2024年GDP增速數據來看,南通市預計6.3%左右的增長率位居江蘇五座“萬億城”之首。南通“突飛猛進”源於“向海圖強”的發展戰略。2024年,該市船舶、海工產業規模分別佔全國1/10和1/4,海洋產業生產總值約佔全省1/4。邁向“下一個萬億”,南通把向海發展作為未來的最大增量,並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將著力建設全省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加快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力爭涉海產業規模突破1萬億元。

蘇南傳統強市依舊保持著高增長。統計顯示,蘇州擁有1.4萬家規上工業企業,覆蓋35個大類、171個中類、516個小類,稱得上是中國工業體系最完備的城市之一。該市2024年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7萬億元,增長6%左右。與之相鄰的無錫,2024年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2萬億元左右,增長5.8%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利用外資等指標增速在蘇南地區領先,外貿進出口創歷史新高。

作為江蘇最年輕的萬億之城,“新”是常州在2024年的主題。2024年,常州市新能源產業規模突破8500億元,整車產量近80萬輛,均創歷史新高。除了鞏固新能源產業優勢,常州還積極培育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重點聚焦合成生物、半導體、新材料等領域,全年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增長6%左右。

2024年,省會南京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增長4.5%左右。1月11日,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周紅波在市政協會議上坦言:“面臨‘標兵漸遠、追兵漸近’的激烈競爭態勢,南京爭先進位的壓力不斷增大。”

事實上,文教重鎮南京的科創能力不容小覷。2024年,該市29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居全國城市第三位﹔185項成果獲省科學技術獎,佔全省63.8%。今年1月2日,南京“新年第一會”聚焦科技創新,提出進一步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形成閉環,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推動科教資源優勢有效轉化為新質生產力,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在一個區域內,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往往能起到龍頭作用。”在成長春看來,江蘇經濟發展多點開花的局面,對周邊省市起到了很好的帶動和輻射作用,“江蘇萬億之城相繼崛起,既遵循梯度發展的規律,又突出協調均衡發展的特點,構成了長三角地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責編:張鑫、李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