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民生

人民日報︱南京:面對面送關愛 心貼心聽建議

本報記者 姚雪青
2025年01月20日07:0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人民日報》2025年1月20日4版 版面截圖

《人民日報》2025年1月20日4版 版面截圖

原題:記者跟隨江蘇南京市街道干部走進群眾家中——

面對面送關愛 心貼心聽建議(在現場)

中辦國辦《關於做好2025年元旦春節期間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關心關愛困難群眾,著力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年節將至,各級黨委和政府廣泛開展救助幫扶、走訪慰問,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在走訪中慰問,也在走訪中調研。記者跟隨江蘇省南京市街道干部走進群眾家中,見証黨員干部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的努力。

——編 者

第一站:網約車汽車綜合服務中心

走訪對象:新就業群體

臨近春節,早上9點,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邁皋橋街道黨工委書記俞朝暉來到街道黨建聯盟單位寧小蜂驛站走訪慰問。

邁皋橋街道位於南京城北,地處交通樞紐,網約車駕駛員較多。寧小蜂驛站是南京最大的網約車汽車綜合服務中心,為網約車駕駛員提供餐飲、住宿、車輛維保等服務。目前,已有168位外地駕駛員住進這裡的公寓。

看到有人在前台辦理入住手續,俞朝暉走上前交流起來。

小伙子名叫文峰,來自河南,身邊兩位是應聘到同一家網約車公司的同事,3人由公司介紹來這裡落腳。“聽說這裡能吃飯和住宿,而且收費公道。”文峰說。

邊和文峰參觀食堂和宿舍,俞朝暉邊說起此次來意,前幾年街道干部走訪時,了解到外地駕駛員的需求,便將街道一處閑置用地盤活,引進運營企業,建設了這個網約車駕駛員的家園。這次來,俞朝暉想聽聽大家對這裡的配套服務還有什麼要求。

“我們最關心兩件事兒,一個是人——網約車駕駛員要報名、考証,但目前南京隻有一個點位,排隊時間很長﹔一個是車——新車上牌或二手車交易要辦手續,希望就近有一站式服務,我們不用到處跑。”文峰的話也是大家的心聲。

運營企業的工作人員就在旁邊,他接過話說,服務中心計劃在今年增設兩項服務內容:報名考試點、上牌過戶站,希望街道可以支持。

“服務好新就業群體是我們的責任,一定認真研究這些意見。街道能解決的,盡快推進﹔暫時不能解決的,也要積極爭取。”俞朝暉說。

走到宿舍走廊時,中班出車的駕駛員楊超正要出門,也與俞朝暉聊起來。“我是重慶人。”楊超說,他已經在驛站生活了快一年時間,吃住有保障,出車也帶勁。

“平時生活上還有哪些需要我們改進服務的地方?”俞朝暉問。

“有的。”楊超說,“每年寒暑假,許多駕駛員的老婆孩子從老家來團聚。希望能有些活動,讓家屬在這裡也有家的感覺。”

俞朝暉趕緊與同行的街道社會工作部負責人商量:“能否在假期組織一些文博場所參觀等親子活動……我們好好謀劃,希望下次帶著好消息再來。”

第二站:景和園社區

走訪對象:三胎家庭

俞朝暉來到景和園社區燕歌園小區,走訪一戶三胎家庭。社區黨委書記洪玲敲開門,一個小男孩跑出來迎接。“新年快樂啊,小朋友!我們能進來看看嗎?”俞朝暉彎下腰摸摸他的頭,小孩的父親沈永生將大家迎進屋。

“我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是第一批生三胎的家庭。”沈永生家的老大和老二分別上初中和小學,老三是2022年出生的。

孩子們給沈永生家帶來了許多快樂,但也增添了些壓力。

最大的壓力是誰來帶孩子。沈永生坦言,老大出生后,他就一直在家帶娃,“爺爺奶奶年齡大了,帶3個娃力不從心,夫妻倆總得有一個留在家裡。”

“咋沒把孩子送去托育機構?”俞朝暉詢問一起走訪的街道民生保障辦公室工作人員王俊梅:“去年開始,街道已經有幼兒園提供托育服務了,價格怎麼樣?”

“公辦園普惠型托育每月2500元,民辦園3000元以上。”王俊梅說,“公辦園辦托育有政府補貼,才有了目前的收費價格。”

“雖然有補貼,但對三胎家庭來說還是有些高。”沈永生考慮,將老三帶到上幼兒園的年齡,再找工作。他坦言:“同樣的收費,對一胎、二胎和三胎家庭,壓力是不同的。希望能有區分度,真正用政策來鼓勵、支持生育。”

“這是真需求下的好建議,也啟發了我們。”俞朝暉現場和街道、社區民生保障部門負責人開了個短會,“去年,街道的7家幼兒園中已有兩家率先開展托育服務試點。今年我們要調研對二胎、三胎家庭的分級補貼政策,並向區裡匯報,把實事辦好。”

第三站:匯虹園社區

走訪對象:失能老人家庭

到達下一個慰問點——匯虹園社區鳳和西園小區一戶重度失能老人家庭時,時間已近中午。

送上慰問品、坐下聊著天,沒多久就有送餐平台的騎手將午飯送來。打開餐盒一看,有紅燒肉等兩葷兩素。今年80歲的李國華說,老伴兩年前因為腦梗癱瘓在床,吃飯成了大問題,現在每天有社區助餐點送飯到家,菜不重樣,而且低鹽低油、營養均衡。

“每餐飯菜多少錢?每天誰來送餐?”俞朝暉問。

“餐標16元,75周歲及以上老人每天用餐補貼2.5元,政府養老扶助對象每天用餐補貼5元,失能老人等重點困難人群還有公益項目補助。”助餐點社工李丹說。

“算下來,我自己不用出一分錢。”李國華說。

據介紹,2021年起,棲霞區創建助餐服務品牌“棲彩食堂”,目前全區已有銀發助餐點140個,實現助餐服務社區全覆蓋。在匯虹園社區助餐點,每天有25位老人堂食用餐、15人選擇送餐到家,站點招募社工提供送餐服務。

李丹向記者分享,去年春節前走訪時有社工提出送餐人手不夠。后來區民政局協調引入專業送餐平台,每天准時准點配送。

“新的一年,我們要把工作做得更好,請您提提意見呀。”俞朝暉說。

“已經越來越好了。”李國華說,除了送餐,社區還為其申請了長護險,每隔一天有護工上門給老伴喂飯、擦身,能輕鬆不少。

從就業安居到生育養老,一件件民生事從“有沒有”到“好不好”,考驗著基層治理的智慧。“春節前走訪慰問,就是要發現急難愁盼,盡早著力解決。”從老人家裡出來,俞朝暉對同事們說:“做群眾工作,說一千道一萬,不如辦好一件事。”

(責編:張鑫、龔世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