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生態

2024年度江蘇省政府民生實事環境改善項目全部完成

2025年01月20日07:37 |
小字號

【幸福圖景】

“以前河水黑得像醬油一樣,現在沒污水了,淌到河裡的水更干淨了,可以用來澆菜澆花。”寶應縣射陽湖鎮鵝村村民胡國華從家門前的菜地裡摘了幾棵青菜,准備燒中飯,地裡還種有幾株月季,他期待春暖花開時和老伴一起賞花。

去年5月,胡國華家廚房、廁所的水管開始改造,原先污水直接排進門前的小河溝裡,現在和沿河其他村民一樣,就近接入地下污水管網。沿河行走,家家戶戶直通河道的污水排口都被封堵,河邊每隔100多米就能看到一個白色提升泵站,附近幾十戶居民的生活污水匯入后統一輸送至污水管網。

2024年,寶應縣共對37個行政村的299個自然組開展生活污水治理。寶應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朱喬華介紹,該縣村庄分布相對分散,如果村庄附近有生活污水主管網,優先就近接管到污水處理廠,一些人口規模小、不具備集中處理條件的,就採取資源化利用的方式治理生活污水。

64歲的何有芬住在射陽湖鎮馬墩村,家門前的小河流淌著她的青春回憶。“我結婚后就一直住在這裡,以前這條河很寬,還能過船,后來河道慢慢變窄、河水變臭,澆菜都不敢用河裡的水。”何有芬說,這幾年村裡下力氣治理,河水又清了。在何有芬家后院的菜地裡,一根白色塑料管引人注目。“菜地下面是生活污水收集罐和發酵罐,管子是透氣管。”揚州古運河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工程科科長馬洲介紹,生活污水經過隔油、填料球等處理后儲存在地下,村民可以直接取用。“村裡很多家廚房的排水管接到院子,發酵過的水聞起來不臭,可以用來澆菜。”何有芬說。

【溫暖掃描】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24年度省政府55件民生實事項目中,涉及“環境改善”的6項均已完成。

農村河道是江蘇河網水系重要組成和毛細血管,承擔著農業灌溉排澇、調蓄分洪、生態涵養等重要功能。省水利廳全力推進農村骨干河道治理和農村生態河道建設,強化組織領導,多渠道落實資金,嚴格項目建設管理,健全完善農村河道長效管護機制。全省累計完成治理農村骨干河道450公裡、佔年度任務的113%,新建成農村生態河道1330公裡、佔年度任務的111%。

“建設‘樂享園林’活力空間”連續3年納入省政府民生實事。省住建廳通過空間織補、功能植入、活力營造,重點推進群眾身邊的口袋公園、城市綠道、林蔭空間、濱水綠岸等建設,讓“推窗見綠、出門見園、行路見蔭、四季皆景”觸手可及。2024年,全省完成107處“樂享園林”活力空間建設,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80處)。3年累計完成410處,覆蓋全省94%的區、縣,受益人群超900萬人。

省林業局提前組織開展村庄綠化摸底調查,及時排定年度計劃任務,“一村一方案、一村一特色”科學規劃設計,因地制宜科學選用鄉土樹種、珍貴樹種造林,定期調度綠化進度,加強現場服務指導。2024年,全省全年新建綠美村庄203個、改造提升綠美村庄101個、新建綠美古樹村庄9個、改造提升綠美古樹村庄1個。

小廁所、大民生。省農業農村廳分類推進農村戶廁改造提升,堅持質量優先,指導各地嚴格履行招標程序,嚴把產品准入關、施工質量關和竣工驗收關,會同生態環境部門推動農村改廁與生活污水治理一體化建設,切實提高廁所糞污接管處理率和資源化利用率,並加大資金投入,指導各地統籌安排全年下達的全省農村戶廁改造兩批次補助資金4.5億元,改造提升農村戶廁71萬余戶,完成1008個行政村整村推進無害化衛生戶廁改造提升行動。

省生態環境廳指導各地因地制宜選擇治理路線,強化群眾參與,600個民生實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全部完工,同時推動各地落實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用電優惠政策,降低設施運行成本。近年來,組織各地積極爭取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2.76億元,累計下達省級獎補資金9.45億元支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代表委員點評】

“農村水系治理既是防洪安全、水環境安全的重要保障,也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和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關聯密切。”省政協委員、河海大學法學院教授陳廣華關注鄉村振興,在去年省兩會就加強農村水系治理提交提案。陳廣華建議,應當加強農村河湖岸線管理,清理非法佔用岸線,拆除侵佔水域的違法建筑,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懲治力度。同時加大宣傳,特別是在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方面,居民垃圾回收意識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要發揮農民主體作用,營造人人參與鄉村治理的氛圍,激發農民參與鄉村治理的內生動力。(吳瓊 白雪 王靜)

來源:新華日報

(責編:張鑫、龔世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