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之常:奮力交出“走在前、做示范”的過硬答卷
南京市市長陳之常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南京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聚焦產業強市突破口,抓牢科技創新主引擎,突出項目建設主抓手,干字當頭、攻堅克難,以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效,更好扛起挑大梁、作貢獻的省會擔當。
打好政策“組合拳”,聚力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向好。加快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推動新街口、元通等重點商圈提質升級,促進文商體旅展聯動,培育服務消費、數字消費、綠色消費等新業態。增加高品質“好房子”供給,充分挖掘新市民和都市圈群體住房需求,鞏固提升房地產市場回暖趨勢。把項目建設作為“頭版頭條”,深入謀劃推動“兩重”項目,統籌推進500個省市重大項目、284個工業“雙百工程”項目、352個城建項目建設,全力擴大有效投資。多措並舉穩外貿穩外資,大力培育跨境電商、服務貿易、數字貿易等新增長點,辦好全球產業科技創新與投資促進大會,著力突破大體量制造業、標志性外資、總部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
做強創新“主引擎”,聚力打造產業科技創新高地。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加強麒麟科技城、紫金山科技城建設,加快構建貫通式科技成果轉化體系,積極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堅持以增量項目引領石化、鋼鐵、汽車、電子等支柱產業煥新,推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集群強鏈,打造萬億級軟件產業集群和五千億級新型電力產業集群,深入布局人工智能、機器人、低空經濟等產業。深化“智改數轉網聯”行動,大力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提升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加快發展金融、科技服務、航運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推動平台經濟、總部經濟集群發展,打造國家東部現代服務業中心。
下好改革“先手棋”,聚力激發發展內生動力活力。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深化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更好發揮國家級江北新區、自貿試驗區、臨空經濟示范區等開放平台作用,深化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推動經開區、高新區轉型發展。強化南京都市圈輻射帶動功能,推動寧鎮揚一體化發展。
提升城市“幸福感”,聚力滿足群眾美好生活向往。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落實新一輪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加快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和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建設,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抓好長江大保護,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南京。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優化“一老一幼”等優質公共服務資源供給,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南京。
南京2025年民生實事項目(選摘)
一、支持就業創業
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崗位不少於20萬個。兜底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就業不少於1.4萬人。優化運營27家“寧青驛站”。
二、保障公共安全
完成全市住宅小區微型消防站建設。升級改造200個校園周邊技防設施。改造20公裡老舊市政燃氣管道。
三、推進教育惠民
中小學普通教室空調安裝更新。新設立20家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開辦不少於180個愛心暑托班。
四、深化為老服務
提升14個銀發助餐點服務質量。優化20個鄉村互助養老睦鄰點服務功能。新設立7家老年人藥事服務站。
五、優化健康服務
建設10個基層慢病篩防中心。新增8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五級中醫館。新增12家普惠托育機構。
六、幫扶重點群體
規范提升12家綜合性“殘疾人之家”和24家康復輔具租賃服務點。為3200名殘疾兒童提供基本康復救助服務。新增100間“夢想小屋”。
七、豐富文體生活
組織送好戲進社區、進鄉村演出210場。新設立5家運動促進健康機構。新改建60片體育健身場地。
八、改善城市功能
改造138個老舊小區。推動保障房小區建設不少於500個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實施6處積淹水整治工程、6處河道水環境整治工程。
九、方便市民出行
實施6處重要路段交通微改造工程。新改建80公裡農路。
十、助力鄉村振興
扶持70個農村初創主體。打造7個區域性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培育100名農業農村“頭雁種苗”。
來源:揚子晚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