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江蘇制造這一年 ,交出怎樣的硬核“成績單”

2025年01月28日08:44 |
小字號

制造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35.3%左右、保持基本穩定、全國最高﹔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89.0、連續四年保持全國第一,兩化融合發展水平69.2、連續十年保持全國第一……

一年來,作為經濟大省、制造大省的江蘇,堅持以產業科技創新為引領,持續加快“1650”產業體系建設,深入實施制造強省“八大行動”,全力推動工業經濟回升向好。過去一年,全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7%,超額完成年初定下的目標。

培育新質生產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追“新”逐“質”的江蘇在邁向制造強省的進程中再上新台階。一起來看去年工業大省的“硬核”成績單——

勇挑大梁

工業經濟保持穩健運行

【新聞回顧】

2024年2月,省工信廳印發《裝備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貫徹落實措施》,涉及四大集群12條重點產業鏈,明確提出2024年全省裝備行業保持平穩運行態勢,工業增加值增幅高於全部工業1個百分點左右的適度目標,助力工業經濟整體保持穩健運行。

【全省掃描】

用好先進制造業增值稅加計抵減及軟件、集成電路、工業母機增值稅、所得稅減免等優惠政策,全省相關企業享受稅收優惠近300億元、居全國前列﹔出台支持化工、開源體系、“三首”等一批增量政策,省制造強省建設專項資金合計下達40.7億元……回看過去一年,江蘇工信領域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措施見行見效,為支持企業創新發展、帶動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工業經濟穩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

工業重大項目的拉動同樣有力。去年,600項省重大工業項目完成投資4056.3億元,佔全年計劃投資的109.5%,超序時進度9.5個百分點﹔全省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1.0%、高於2023年同期1.9個百分點。

運行監測機制更加健全。我省建立基於“13+30”“1650”的工業經濟運行動態分析體系,強化部省聯動、部門聯動、省市縣聯動,實現多層面、多領域數據共享,數據監測維度更加豐富,運行態勢把握更加全面,預測預警能力得到增強,為全省工業經濟穩健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撐。

強鏈壯群

集群培育保持全國領先

【新聞回顧】

去年11月,新一批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勝出名單出爐,蘇州高端科技儀器、鹽城常州宿遷淮安光伏、蘇南特鋼材料等3個牽頭集群和參與的長三角大飛機集群勝出,入選“國家隊”,至此,江蘇牽頭和參與的國家級集群累計達14個,新增數、總數均為全國最多,並實現13個設區市全覆蓋。

【全省掃描】

先進制造業集群是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標志,是提升全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的區域根基。國家級集群競賽再創佳績,是我省持續強鏈壯群的例証。

我省集群培育體系持續完善。去年,省工信廳提請省委、省政府印發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意見,進一步優化“1650”產業體系,在總體穩定的前提下,新納入低空制造、生物藥及生物制造、先進計算、精密儀器儀表等產業鏈,加快打造新能源等5個世界一流、物聯網等5個國際先進、航空航天等6個全國領先的集群培育方陣。

集群支撐作用更加凸顯。“一群一策”制定培育提升行動計劃,出台支持機器人、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儀器儀表、第三代半導體、低空制造等產業發展政策舉措,“一群一品”開展高端紡織、工業母機、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產業鏈專場對接活動。

創新強基

產業創新能力持續提升

【新聞回顧】

今年1月1日,為更大力度支持自主創新產品研發應用,鞏固增強工業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由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江蘇省發展改革委等七部門聯合制定的《關於加快首台(套)裝備、首批次新材料和首版次軟件研發應用的政策舉措》正式實施,包括支持創新研發、加強認定服務、加快推廣應用、強化資金支持等四方面舉措。

【全省掃描】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需要我省創新“硬核力”持續發力,過去一年,江蘇制造不斷夯實創新基礎——

加強載體建設。省工信廳支持3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突破一系列關鍵技術並打破國外壟斷,聚焦船舶工業軟件、新能源商用車等領域組建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培育庫,優選28家培育對象入庫﹔新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7家,省級700余家﹔印發制造業中試平台建設實施方案,首批遴選230家中試平台培育對象入庫。

聚集高端人才。組建工信人才工作專班,組織實施工信領域國家重大人才工程,支持龍頭企業牽頭組建人才攻關聯合體,產業領域納入支持名單的數量佔全省2/3。

加速創新協同。聚焦“1650”產業體系急需突破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建立產業鏈短板技術清單,支持龍頭骨干企業牽頭整合產業鏈上下游創新資源開展協同攻關,近些年實施的攻關項目已完成驗收180多項。

加力成果推廣。建立以國家實驗室、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等為核心的高水平創新載體資源庫,舉辦第二屆全國先進技術成果轉化大會和先進技術成果轉化“江蘇行”揚州、鹽城、鎮江等分站活動。

高端躍升

產業轉型步伐繼續加快

【新聞回顧】

去年5月,由省工信廳、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等七部門聯合制定的《江蘇省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發布。《方案》聚焦實施裝備高端躍升行動等四大重點行動,提出到2025年,全省工業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15%以上,重點行業落后低效設備更新基本完成等目標。

【全省掃描】

我省是制造業大省,傳統產業佔比高,工業領域設備存量規模大,更新潛力足。大規模設備更新,正是助力產業升級的有效手段。

去年以來,江蘇產業轉型步伐鏗鏘,傳統產業煥新工程深入推進。一體實施淘汰落后、老舊更新、綠色轉型、產品提檔、布局優化等五大行動,推薦72個重點領域設備更新項目獲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18.89億元。

重點行業轉型升級也在加速推進——我省印發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和化工園區管理辦法,支持揚子-揚巴輕烴綜合利用、中石油藍海新材料等化工重大項目開工建設,新能源汽車產量預計突破120萬輛,佔汽車總產量的55.7%。深入實施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入選國家“數字三品”應用場景典型案例20個、數量全國第一。

智能升級

“智改數轉網聯”全面推進

【新聞回顧】

截至去年底,我省圓滿完成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累計診斷企業超6萬家、改造項目5.6萬個,並以“網聯”放大“智改數轉”效應,去年新增省級重點工業互聯網平台超百個,新增國家級5G工廠113家。

【全省掃描】

就在去年,無錫、南京成功入選第二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見微知著,三年來,我省統籌推進免費診斷、實施指南編制、改造項目建設、試點示范培育等重點工作,基本實現規上工業企業全覆蓋,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91.2%、關鍵工序數控化率70.1%和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89.1%等指標均居全國第一,企業數字化轉型成效明顯。

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全面啟動。去年,我省入選國家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典型案例12個、先進計算賦能新質生產力典型應用案例5個、國家智算雲試點2個,數量均居全國前列。全省在用數據中心算力規模超19EFLOPS,智能算力達到5EFLOPS。

綠色轉型

綠色制造體系更加健全

【新聞回顧】

去年7月,工信部等三部委公布69家重點行業能效“領跑者”企業名單,包括江蘇華昌化工、連雲港石化、江蘇虹港石化、常熟龍騰特種鋼等在內的8家江蘇企業入選,數量並列全國第一。入選企業年能源消費量均超過一萬噸標准煤,但產品能耗水平均達到或者優於本行業的國家強制性能耗限額標准,綠色電力使用明顯高於全國水平。

【全省掃描】

去年以來,我省能耗強度目標管理更加優化。落實國家能耗雙控調整優化政策,明確能耗雙控考核口徑,能耗強度統計測算體系進一步完善,預計全年單位GDP能耗、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均下降3%以上。

工業節能降碳改造扎實推進。去年,我省建立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生產裝置能效水平現狀清單,推動重點用能企業實施節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設備更新,全省在建、擬建節能降碳技改項目215項、計劃總投資近600億元,圍繞石化化工、造紙、有色金屬等重點行業和數據中心等重點領域省市聯動對535家單位開展專項和日常節能監察,8家企業入選國家重點行業能效“領跑者”名單、全國第一。

綠色制造體系持續完善。去年,我省組織開展國家級綠色制造示范創建,95家綠色工廠、18家綠色園區、14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入圍工信部公示名單,新增綠色工廠、綠色園區數量全國第一。

壯企強企

優質企業培育成效顯著

【新聞回顧】

去年6月,工信部網站發布《關於財政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第一批第二年、第二批第二年和第三批第一年績效評價結果的公示》,名單顯示,江蘇新創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11家,佔全國總數的23.5%,累計達2215家,新增數、累計數均居全國第一。

【全省掃描】

我省分層次、分類別推進培育壯大經營主體工作。

在培育龍頭企業方面,深入實施“筑峰強鏈”培育計劃。動態建立5500余家“筑峰強鏈”重點企業庫,遴選首批149家省級領航企業,推動政策、資金、項目持續聚焦。恆力、盛虹、沙鋼3家企業入圍世界500強榜單,56家企業入圍2024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全省營業收入超百億元工業企業200家、超千億元17家。

在培育中小企業方面,持續加大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力度。新認定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737家、累計1.4萬家。新增第八批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54家。在工信部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測評中,我省企業質量、數量、培育基礎及培育工作綜合評價均居全國第一。

此外,我省還加快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組織開展“百場萬企”產業鏈大中小企業融通對接活動310場,參與企業1.6萬余家。新增境內A股上市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14家,累計達396家。

布局優化

區域發展更趨協調

【新聞回顧】

去年,我省印發實施“1650”產業體系強鏈補鏈延鏈行動方案,明確16個集群重點發展方向以及各集群重點承載區域,引導各地合理布局、錯位競爭。指導南通泰州揚州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集群、泰州連雲港無錫生物醫藥集群、蘇州無錫南通高端紡織集群等國家級集群跨區域合作。

【全省掃描】

過去一年,我省聚焦產業布局優化持續發力。

對內,因地制宜,貫徹落實我省“1+3”重點功能區戰略——從省級層面,支持揚子江城市群重點發展半導體、物聯網、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南京、無錫、蘇州入選國家首批智能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試點城市,南京、蘇州、揚州入選國家北斗規模應用試點城市﹔支持沿海經濟帶重點發展臨港產業和海洋經濟,加快推動通州灣綠色化工拓展區建設,指導連雲港石化基地擴區,承接沿江化工項目轉移和化工新材料項目布局﹔支持江淮生態經濟區大力發展綠色能源、綠色食品等產業,宿遷、淮安積極參與光伏國家級集群建設﹔支持徐州發展工程機械等高端裝備產業,部省合作推進安全應急產業高質量發展。

對外,積極聯動,長三角產業鏈協同合作進一步加強——三省一市簽署《長三角地區產業鏈合作備忘錄》,圍繞大飛機、汽車輕量化等領域聯合組建首批12家長三角創新聯合體,統籌推進長三角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示范區建設。

治理創優

行業治理能力顯著提升

【新聞回顧】

去年12月31日,由省工信廳組織建設並運營的綜合在線服務平台——江蘇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改版上線。新上線的平台設置“享政策、找服務、獲融資、雲學堂”四大服務模塊,探索建設“拓市場”等多個新服務領域,為中小企業提供全過程、多維度、可持續、精准化、一站式服務。

【全省掃描】

江蘇是全國首批中小企業服務“一張網”互聯互通試點省份之一,從一個平台的升級可以管窺我省服務企業水平的提質增效。

在全省工信系統共同努力下,“數字工信”一體化平台建成投用,運行監測分析、工業項目管理、專項資金管理、申報認定服務等一批重點應用上線運行並發揮了重要作用,聚焦“筑峰強鏈”重點企業、服務“1650”產業體系發展的數字化治理體系初具雛形。

去年,我省健全“一網四庫三級機構”的公共服務體系和四鏈融合的“1650”產業服務體系,開展金融賦能制造強省、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巡診、“三走進”公益服務行、“一起益企”、“一月一鏈”投融資路演等特色品牌服務活動,牽線搭橋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同時,健全清理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工作長效機制,深入推進清欠工作。

治理創優,還體現“守得了安全”。我省深入實施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民爆企業智能化改造步伐加快,做好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完成高考等重要時期重要考試無線電安保任務,提升本質安全水平。(付奇)

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

(責編:黃竹岩、張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