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反詐組合拳 江蘇去年避免群眾受損206萬人次
面對電信網絡詐騙手法不斷演變翻新等挑戰,江蘇公安機關積極會同相關部門建立各類精准預警模型,多渠道發現潛在受騙群眾,精准阻斷涉詐風險。2024年,江蘇避免群眾受損206萬人次,全省電信網絡詐騙預后被騙率降至0.01%,保持全國領先。
前不久,蘇州市公安局吳中分局橫涇派出所接反詐中心指令,轄區居民李先生(化名)可能遭到詐騙,正在取現90萬元。民警立即電話聯系李先生,但他對取現用途說法不一且抵觸與家人聯系,民警判斷李先生或被騙,立即對其進行反詐勸阻,但李先生堅稱這是正常投資行為,仍堅持讓網約車把現金送到詐騙分子指定地點。見其執迷不悟,民警將李先生引導至派出所“喚醒室”,開展互動式、啟發式“喚醒”。
記者問道:“怎麼願意取90萬給一個陌生人的?”
李先生說:“因為一開始在投資平台上面充了點錢,然后稍微賺了一些錢,而且也成功提現了。平台裡有一個人跟我聯系,要賺更多的錢,就是可以通過線下把錢交給他,繞過監管,當時我就相信。”
蘇州市公安局吳中分局橫涇派出所副所長左麗峰說:“我就跟他解釋,這個所謂的APP,一般的IT人士都可以在一天或者兩天就能做出的,都是虛擬的東西,放長線釣你的大魚。民警也給他舉例,包括其他之前辦理的一些投資類詐騙的案件,來讓當事人能夠相信警方。”
事前精准預防、事中多維攔截、事后全力返還,通過全方位匯聚整合各類數據資源,強化技術反制,江蘇電詐打防能力不斷提升。針對模型產出的預警對象,全省組織1624支專職勸阻隊伍高效率、高質量開展見面勸阻等工作,讓被騙群眾從“被動勸阻”轉為“主動覺醒”,避免再次掉入陷阱。2024年以來,江蘇公安機關先后挖掘正在下載使用涉詐APP的潛在受害人22.8萬名,成功攔截正在打款對象5萬余名,派警上門化解涉詐風險12.6萬次,避免群眾受損206萬人次。
江蘇省公安廳反詐騙和新型犯罪總隊四級警長顏裕人說:“每條預警指令的處置都要嚴格按照1小時派警、8小時處置、12小時反饋的工作要求,形成閉環管理。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密切關注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作案手法的新變化、新特點,持續優化工作機制,不斷提升預警的精准度、及時性和成功率,確保工作取得更大實效。”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郭奉銘 王鵬 楊帆 陳忠耀 章斌煒 編輯/胡超)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