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洪澤:這個產業何以快速長個兒?
全年預計開票銷售近90億元,同比增長超70%!這是江蘇淮安市洪澤區2024年纖維新材料產業的成績單。
從上世紀90年代一家企業“單打獨斗”,到70多家龍頭企業“群雄逐鹿”。本世紀以來,洪澤區先后兩次承接紡織產業轉移,在產業體量迅速做大的同時,也實現了從傳統紡織向纖維新材料方向的拓鏈深耕。
對於這個產業的雄心,當地去年提出,將錨定“三年300億、五年500億、八年1000億”的發展目標,全力打造高端紡織綠色纖維新材料產業生態圈,擦亮“洪澤綠纖、鏈動中國”區域金字招牌。而今,“三大步”的第一步已然高開。
台華新材的自動化生產車間。人民網記者 馬曉波攝
20余載產業筑基
一個產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既非朝夕之功,也有機遇青睞。值得慶幸的是,洪澤接住了。在洪澤紡織產業不斷進階的過程中,華龍無紡布與台華新材是繞不過去的兩個項目,前者拉開序幕,后者強勢崛起。
時間撥回1998年,一家鎮辦無紡布企業經營陷入困境,先后在當地化肥廠、味精廠任職的張義平接盤改制,創辦華龍無紡布。
“無紡布在紙尿褲、面膜、濕巾、口罩等領域應用廣泛,那個年代競爭已經很激烈,原廠就是在低端市場‘卷’價格落敗的。”張義平看准態勢,發力扭轉。為此,他們一手狠抓產品品質,一手發力市場開拓,拿下的首筆訂單便是一個千萬大單。如今,華龍無紡布躋身江蘇省名牌產品,年銷售額近1.5億元。
有了華龍無紡布打下的產業基礎,洪澤自2000年起開始承接蘇南紡織產業轉移,張家港宏港毛紡、翔宇紡織、超美斯等相繼落地。然而,產業質態總體猶如“溫吞水”,年產值常年徘徊在20億元上下。兩年前,洪澤區工信局所做的一份行業調研報告顯示,當地紡織業依然面臨產業布局較為分散、產品同質化突出、產業鏈條不夠完整的情況。
5年前,洪澤重新審視紡織產業,決定瞄准纖維新材料等細分賽道,圍繞已有產業規劃中對聚合反應和布匹印染環節缺少規劃環評支撐問題,啟動開發區發展戰略規劃、規劃環評、專業規劃和重點企業規劃等編制工作,為全產業鏈項目落戶提供支撐。
在此背景下,當地又一次承接紡織產業的轉移,總投資120億元的台華新材綠色多功能錦綸新材料一體化項目乘勢而來。洪澤區工信局副局長龔瑞說,從浙江招來台華新材,是當地紡織產業20余載持續筑基的最大成果。
佩浦科技廠區內工作人員運送物料。人民網記者 馬曉波攝
瞄准再生纖維賽道
台華新材是洪澤區第一個百億級工業項目。“項目2021年落地以來已完成投資超50億元。”台華新材辦公室主任劉崇山介紹,目前,PA6、PA66再生紡絲和加彈生產線已經投產,PA6再生回收及聚合生產線進入試生產階段,去年產值超30億元。
別小看了PA6、PA66,這可是台華新材的“明星項目”。前者採用業界首創針對錦綸面料萬噸級以上化學回收法技術生產PA6再生纖維的系統解決方案,后者打破國外對高端尼龍制品的技術封鎖和價格壟斷,成功進軍國內外高端運動休閑市場及特種保障領域。
無獨有偶,總投資52億元的佩浦科技也是再生纖維新材料領域的佼佼者。
“和台華新材不同的是,我們專注於物理回收法。”佩浦科技總經理王志鵬說,“公司處在從‘一隻瓶’到‘一塊布’產業鏈的中間環節,目前日均處理400噸塑料瓶,年產值約10億元。”此外,年產25萬噸再生紗線二期項目也即將投產,未來能將再生聚酯切片制成紗線。
“佩浦科技的綠色再生負碳基地,通過再生原液直紡,將進一步減少能耗和水排放,實現負碳排放目標。”洪澤經開區黨群工作部部長胡怡說,這也是洪澤打造綠色再生差異化纖維生態圈的關鍵項目。
近些年,自帶綠色環保基因的再生纖維已成為知名運動、時尚品牌的“寵兒”。緊盯這一賽道,洪澤區正聚力打造再生纖維新材料特色園區,去年又簽下天成紡織年產50萬噸再生聚酯新材料等重大項目,產業集聚優勢持續凸顯。
中國化纖產業鏈創新大會去年11月在洪澤召開。洪軒攝
多方協同借勢發展
產業快速集聚,行業盛會聚焦。洪澤,在紡織產業領域正在站穩自己的一席之地。
2023年6月,洪澤承辦中國化纖科技大會﹔2024年11月,中國化纖產業鏈創新大會也在洪澤召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經濟研究院去年發布的“洪澤指數”顯示,發展紡織現代化體系,洪澤綜合測評結果接近優良。其中,“政策環境”指數得分率89.6%,“商業環境”指數得分率94%,“基礎環境”指數得分率為 85.1%。
兩場大會陸續落地洪澤,充分說明了業內對當地產業發展的肯定。“高規格的業界大會帶來大量的行業信息、技術創新等資源,也有利於帶動洪澤紡織的影響出圈。”胡怡說。
“洪澤與行業協會、高校間的產學研聯動源起於企業,其后成為區域借勢發展的一大助力。”在江蘇三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陳燁展示了幾塊布料樣品,其技術不少來自東華大學,研究人員通過化學或物理方法改變纖維表面性質,讓它們具有了持久彈性、抗菌抑菌、排汗防濕、保持涼感等特殊功能。
在科技鎮長團機制推動下,校地、校企合作日趨緊密。陳燁即是科技鎮長團團員,他還推動佩浦科技與東華大學共建國家級再生纖維實驗室,申報國家火炬洪澤高性能纖維新材料特色產業基地。台華新材“淮安市PA66差別化錦綸纖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東華大學、蘇州大學等高校也建立了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合作關系。
產業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在去年的中國化纖產業鏈創新大會上,洪澤區委書記沈曉紅明確提出“三年300億、五年500億、八年1000億”的發展目標。在她看來,當地紡織產業正面臨綠色轉型的關鍵期。接下來,洪澤將繼續加強與各方的交流合作,催生更多豐碩成果,幫助企業抓住機遇,持續提升產品含綠量和含新量,在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之路上加快創新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