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社會

科技賦能+文化創意 江蘇各地年俗活動煥發“新春意”

2025年02月03日08:23 |
小字號

寓意打去冬日的懶惰迎來新春生機的“打春牛”,象征渡過生活中重重難關迎來好日子的“走北邊”,“跟著財神跑起來”的街頭挑戰賽,歡慶豐收祈盼來年風調雨順的“跳馬燈”——乙巳新春的江蘇大地上,傳統年俗與創新表達正譜寫著動人的新春序曲。記者春節走訪發現,在守正創新的脈絡裡,年俗活動正以更富時代感的方式喚醒集體記憶,科技賦能與文化創意的雙翼,正在讓“老傳統”煥發“新春意”。

南京:“跳馬燈”長精神

夜色歌舞中,2人引陣、4人舉燈,其余人“騎”上大“馬”,左手拎起馬頭、右手握著馬鞭,在鑼鼓聲中起舞,並不停變換陣型,傳承了400多年的南京市江寧區章山王馬燈,在今年臘月二十七的鳳凰村首屆鄉村春晚上提前亮相﹔高淳老街上人頭攢動,國家級“非遺”東壩大馬燈精彩上演,九匹馬組成一個隊列,走街串巷,熱鬧非凡,展現了人們過新年的龍馬精神……這個春節,南京城鄉開展多彩的民俗傳統活動,迎接新春的到來。

大年初二晚7點,溧水區晶橋鎮芝山村迎來“文化大餐”——跳馬燈表演。在節奏感極強的鏗鏘聲裡,馬燈隊伍在會旗的率領下全部登場,頭尾相接繞場一圈,再在令旗的指揮下忽左忽右、忽東忽西,剪刀陣、梅花陣、龍門陣、荷花陣等10余套陣穿梭上演,80多名演員在跑動中變換陣勢,銜接自如,配合默契,時而游龍翻舞,時而群馬奔躍,時而雙馬打斗,在鑼鼓喧天中滿場燈火。馬燈隊走到高潮時,擺出了“風調雨順”4個字。

“曹庄馬燈一共有14匹馬和2頭牛,主要是以歷代英雄人物的戰爭場景為表現內容,距今已有三四百年。”曹庄馬燈傳承人芮美榮介紹,如今已是當地群眾在春節期間表演的一項喜慶民俗活動,既是歡慶當年的豐收,也祈盼來年風調雨順。

當秀美鄉村喚醒民俗傳統時,城裡的人們同樣在多彩的“非遺”活動中徜徉。位於鼓樓區頤和路街區的南京首家星巴克非遺概念店趕在了過年前開業,獨棟公館裡“非遺”元素拉滿,扎染、織錦、麻編、刺繡、掐絲琺琅等多項非遺技藝與咖啡醇香巧妙碰撞,一幅雲錦拼貼而成的“南京”藝術書法,在這個春節成為許多市民游客的打卡點。

蘇州:跟著“財神”跑起來

“大年初五跟著財神跑起來!”2月2日,蘇州高新區獅山文化廣場熱鬧非凡,蘇州市首屆街頭田徑挑戰賽在此開賽。人群中,貼著參賽號碼牌的伍齊源和他的兩個侄子剛做完賽前熱身,三人互相加油打氣:拿下8.8公裡!

上午10點,一聲“開跑”,2025名選手跟著領跑員“財神”和“福祿壽喜”邁步出發,共同環繞獅山文化廣場奔跑,寓意新的一年好運連連。現場加油歡呼聲此起彼伏。

“五路財神”為市民送祝福。(蘇州高新區工委宣傳部供圖)

本次街頭田徑挑戰賽還設置了“新春投一次”實心球投擲挑戰賽、立定跳遠街頭爭霸賽和跳高街頭表演賽等,選手在完成挑戰后可以領取含有周邊商家消費券的福氣禮包,掀起酣暢淋漓的全民運動熱潮和消費熱潮。

隨著街頭田徑挑戰賽開賽,為期3天的獅山市集春節系列活動同步啟動。新春佳節,獅山市集主打文體旅科商融合,蘇式年貨、南北風味、非遺文創、年俗活動等應有盡有,川劇變臉、小丑互動、樂隊表演、國潮熱舞等精彩演出輪番上演,射箭、投壺等國風互動項目人氣滿滿,將歡樂氣氛推向高潮。

來到蘇州古城觀前街,一年一度的迎財神民俗活動也在人群簇擁中開啟。蘇州人有“蕩蕩觀前街,白相玄妙觀”的習俗,在現場年貨攤位上,剪紙、燈籠、中國結、“蛇元素”手工藝品等應有盡有。各式老字號攤位,擺滿了好玩的、好吃的非遺好物,市民游客根據各自的清單“淘”年貨,把福氣、財氣、運氣帶回家。

徐州:觀村界杯盛宴 享冰雪季激情

大年初五,沛縣鹿樓鎮七八堡村的足球場上熱鬧非凡,沛縣老友足球隊和濟寧新英才足球隊的隊員們“激戰”正酣,傳球、搶斷、射門的畫面不斷上演。今年的沛縣“村界杯”,吸引了全國90余支球隊、2600余名運動員參賽,相較去年參賽隊伍數量近乎翻倍。

觀眾席上,掌聲和歡呼聲此起彼伏。從上海回鄉過年的村民孟波感慨:“每年我們都會來‘村界杯’,既感受家鄉的溫暖與活力,也為沛縣不斷發展的足球文化感到驕傲。”在七堡村和八堡村,過年踢球的習俗傳承了近百年,看球過大年,也成為村民的新年俗。

球場一側是文旅產品宣傳展區,面塑、沛縣冷面、羊肉湯攤位前游客絡繹不絕,不少地方特色文創產品吸引眼球。今年的“村界杯”還有了一項新榮譽——“觀村界杯盛宴,享冰雪季激情”戶外運動線路,入選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2025年春節假期戶外運動精品線路。

在沛縣以東,賈汪區督公山滑雪樂園裡,滑雪圈、雪地摩托等娛樂項目,在春節假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體驗。滑雪場一側有山石林立,銀裝素裹,這是督公山滑雪樂園今年新增的雪山打卡拍照點,為現場游客增添了新的游玩體驗。

“早就聽說周邊滑雪場就數徐州規模較大,所以特意和朋友一起過來體驗,超出意料!”來自山東濟南的燕先生說,督公山滑雪樂園還有夜場,讓人盡享夜間在光影之間滑雪的樂趣。“我們雪場設有初、中、高級雪道,能夠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春節期間外省游客佔比超過50%,最遠的來自廣東。”督公山滑雪樂園負責人柯存威自豪地向記者介紹。

賈汪區擁有3個戶外滑雪場,總面積16萬平方米,年接待游客20萬人次以上,年營業額突破1300萬元。聚焦“冰雪經濟”,賈汪在今年春節期間推出100余場冬季文旅促消費系列活動,圍繞潘安湖片區和大洞山片區兩大板塊,甄選多條“串珠成鏈”的精品文旅線路,融合非遺傳統、登高健身、冰雪運動等,打造年味更足、氛圍更濃的賈汪特色中國年。

阜寧:“打春牛”奏響春耕序曲

“一打風調雨順,二打國泰民安,三打五谷豐登,四打六畜興旺,五打萬事大吉,六打天下太平……”2月2日上午9時,2025中國·阜寧第八屆“打春牛 賀新春”民俗展演活動在阜寧縣廟灣古城精彩上演,人們在鞭打春牛中迎接新春,感受流傳千百年的農耕習俗。

“打春牛 賀新春”活動共分為序·金蛇狂舞、第一篇章·民俗傳承、第二篇章·魅力水鄉、第三篇章·春牛昂首四個部分,熱熱鬧鬧的“打春牛”民俗表演寓意著打去冬日的懶惰,迎來新春的生機,鼓勵人們積極工作,努力奮斗。

阜寧立春“打春牛”的習俗中,“鞭春牛”儀式最為熱烈隆重。上午9時,在執禮官的主持下,扮作古代縣衙官員者帶著鄉民執鞭打牛,百姓圍坐四周觀看,紛紛為之贊好。禮畢,執禮官將春牛肚子裡的阜寧大糕、糖果、谷物等分散給四鄰的觀眾,祈福人們新年步步登高。

祈福迎祥,一場別開生面的表演,訴述了世世代代的農民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美好願景。執鞭打牛,提醒人們春耕即將開始,早做准備,莫誤農時。民俗展演《雙腳踏上幸福路》《上春山》《又聞大糕香》等節目,讓觀眾感受到非遺的獨特魅力與深厚底蘊,為春節增添了濃厚節日氛圍,贏得現場觀眾陣陣喝彩和掌聲。

無錫:舞“太平龍”許吉祥願

“快點來,咱們一起去沾沾‘太平龍’的喜氣!”大年初一到初三,在無錫惠山區天上村前歷史文化街區,有著450多年歷史的“村前太平龍”在空中翻騰起舞,氣勢磅礡。民俗賀春,吸引大批市民游客感受傳統中國年的獨特魅力與濃厚氛圍。

長達18米的“村前太平龍”穿梭在“天上村前”的黛瓦白牆之間,所到之處,觀眾如潮而至,歡聲雷動,喜慶非凡。腰鼓隊、道旗隊、龍燈隊、龍旗隊等緊跟“村前太平龍”身后,浩浩蕩蕩,蔚為壯觀。不時有人在“太平龍”經過時,摸一把龍身,用這種傳統習俗祈福護佑家人平安健康。

原來,在村前村,“太平龍”是保一方平安的吉祥物。太平龍燈的“龍衣”不知已換過多少回,但龍骨一直只是修補,其中可能還留有明清時期的竹篾。如今,太平舞龍這項傳統民俗活動,已成為當地過年不可或缺的元素。

“太平舞龍,舞出風調雨順、吉祥如意、萬世太平!”天上村前太平龍第二十二代傳承人胡和平說,以后將繼續把舞龍傳承下去,讓更多人了解這條“太平龍”的歷史。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天上村前歷史文化街區亮相央視春晚,各地游客紛至沓來,在解鎖春晚同款視角的同時,還能逛年貨市集、賞樂隊演出,並在“村前太平龍”的翻飛躍動中,感受一份綿延400多年的美好祝福。

鎮江:“金山抬金”祈願豐年

“上金山,抬金子”,正月初五一早,鎮江金山公園內人群涌動,市民、游客來到江天禪寺的財神殿供財神,熱熱鬧鬧祈願豐年。傳說唐代時裴頭陀在此開山得金建寺,匾額上“江天禪寺”4字是清康熙皇帝親筆題寫,而從晚清起,鎮江地區便流傳著“騎驢上金山”的民俗。

從西津古渡“五十三坡”到金山,如今重走這條“民俗路線”,不再“騎驢看景”,但漫步景區、街區之間,一晃一悠,沿途都是“年味滿滿”的民俗文化大餐。

在金山景區大道上,“白娘子”“小青”“許仙”從人群中走來,游客不僅能參與沉浸式表演,還可參與集章、領取金山祈福伴手禮﹔在焦山景區,“乾隆”巡游隊伍浩浩蕩蕩,演員們不斷和觀眾互動﹔北固山景區的“劉備招親”大型實景演出現場,“劉備”“孫尚香”與游人對詩詞……文化典故花樣“演繹”、紅紅火火,傳統文化煥發新意。

往街區深處走去,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泥塑)太平泥叫叫傳承點內,傳承人周寶康和徒弟唐颍正向游客展示太平泥叫叫的制作過程。蛇年新春,周寶康設計了一個球形的太平泥叫叫,球體上粉色梅花圖案遍布“蛇身”,“粉色梅花是太平泥叫叫最古老、最傳統的花紋元素之一,寓意著春天的到來和生命的勃發。”

面對大家,周寶康捧起這個圓滾滾的泥叫叫,吹出清脆悅耳的哨聲,傳達蛇年太平吉祥的美好祝福,他還為此特意寫了一副對聯:“太平真富貴,天地有清音,橫批——叫響鎮江!”

他的徒弟唐颍則採用了精美的鏤空設計並進行色彩噴涂,泥叫叫搖身一變,從傳統黑亮“膚色”成了“金閃閃”。跟著唐颍忙前忙后的,還有她的徒弟——鎮江市中山路小學的吳若怡,10歲的她學做太平泥叫叫一年多,所制作的蛇年太平泥叫叫是可以拼接堆疊的正方體,造型獨特、玩法有趣,傳統非遺更顯“新潮”韻味。

宿遷:“走北邊”巡游鬧新春+

正月初二下午,一場“走北邊”民俗巡游活動把宿遷的“年味”帶上高潮,尤其是今年還搭配了點燈祈福、花燈巡游、非遺展演等有趣的活動,讓許多人難忘。

據了解,“走北邊”這一習俗源於本地人對宿遷古城因洪水遷移的紀念。每當夜幕降臨,人們便會手提各式各樣的燈籠,走過一座座橋梁,以此寓意渡過生活中的重重難關,同時寄托著對新年健康、平安的美好祈願。早期的“走北邊”主要儀式有踏青、走橋等活動﹔到清代中期,由於大運河貿易繁榮給宿遷帶來了多元文化融合,商業貿易、文化信仰等眾多內容融入“走北邊”習俗,成為當時宿遷城內最熱鬧的民俗活動﹔后來,“走北邊”逐漸演變為吃馬蹄糕、提燈籠、摸石獅子、走橋、扣百子等眾多儀式,不同儀式對應不同群體,成為人人可參與的節日習俗。今年,宿遷市舉辦的2025“走北邊”大型民俗巡游活動將體育、表演、祈福、美食打卡等活動相結合、再創造,成了獨具宿遷特色的民俗活動。

活動開始后,花車在前方引路,舞龍舞獅在旁,七仙女、五路財神、土地公、城隍爺、項羽、虞姬等人物造型行走在路上,引得許多市民一路跟隨“走北邊”。

“走北邊”作為宿遷一項傳統的民俗活動,是宿遷南北移民社會特點和城市變遷特色的見証。今年的“走北邊”巡游共設5個方陣,除了民俗主題方陣、神話主題方陣、英雄主題方陣、非遺主題方陣外,還有來自宿遷各界的市民代表組成的群眾方陣。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胡明峰 董翔 陳雨薇 陳悅勤 張濤 卞小燕 魏琳 薛誠 孫旭暉

來源:新華日報

(責編:唐璐璐、張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