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人民日報︱江蘇無錫:打造京杭大運河綠色經濟文化帶

本報記者 潘少軍
2025年02月04日07:0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人民日報》2025年2月4日7版 版面截圖

《人民日報》2025年2月4日7版 版面截圖

原題:江蘇無錫推動綠色發展

打造京杭大運河綠色經濟文化帶

冬日暖陽下,漫步在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洛社鎮的京杭大運河堤岸,河中貨船往來穿梭,兩岸人工綠道綿延伸展。“經過治理,如今的大運河水清岸綠、空氣清新,成了網紅打卡點!”當地居民楊曉民說。今年年初,“水運無錫”建設攻堅接連取得突破,項目整體建成后,將進一步疏浚航道和改建橋梁,以確保2000噸級船舶全線暢行,充分發揮黃金水道運力。

京杭大運河斜貫無錫市區,在洛社鎮境內長約14.9公裡。由於航運發達,兩岸曾聚集上千家經營主體,包括不少化肥、造紙、印染等企業,對當地環境造成很大影響。“那時候,河裡的魚蝦甚至有柴油味,我們都不敢吃。”居民徐錫芬回憶。能否治理好大運河,成了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近年來,洛社鎮按照一體化、系統化要求,積極推動大運河整治與改造工程。“我們以生態為底色、文化為靈魂、科技為引領,打造生態美好、產業興旺和商業繁榮的大運河綠色經濟文化帶,形成城區與運河和諧共生的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區。”洛社鎮黨委書記張仁洪說。

據統計,自2021年至今,洛社鎮共拆除運河兩岸經營主體和住戶357個,騰退面積達38.62萬平方米,並已基本完成對騰退區域的復綠工作。

為進一步增綠,當地正積極建設江南運河文化公園。該公園佔地面積約260畝、濱水岸線長度為1.5公裡,以“運河之源”為主題,活化利用大運河南岸舊廠區進行整體更新,規劃出運河文化展示館、運河創智匯、國潮美食工坊等項目板塊以及大量公園綠地。未來,公園將被打造成集產業提升、文化展示、休閑文旅、生態修復於一體的城市會客廳,成為無錫運河文化的新地標。去年11月,運河文化展示館正式開放,向公眾展示首批700多件捐贈品,包括陶瓷、織布、船模等運河傳統文化相關物件。

為重建生態系統,提高水體自淨能力,近年來,無錫通過清淤疏浚、控源截污、加高岸堤,境內運河水質已達到Ⅲ類水標准,通航和防洪能力也大幅提高。與此同時,無錫將19條相關支流河道進行大力整治,以“活水”為目標,打通多處“斷頭浜”。

在高水平保護的同時,不斷壯大的數字經濟等產業為綠色發展注入新動力。其中,洗硯湖生態科技城集低碳設備生產、智能裝備生產、航空航天技術研發和數字經濟孵化為一體,成為當地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平台。近年來,地方通過實施“智改數轉”政策,創建騰訊雲(無錫)數字經濟產業基地,引入藍箭航天、瑪格努斯飛機制造公司等數十家企業。

(責編:張鑫、耿志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