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中藥煎出“數字香”

智能化提取精制工廠內的空中花園。人民網 江楠攝
立春剛過,江蘇連雲港康緣藥業智能化提取精制工廠內的空中花園裡,忍冬、青蒿、梔子等中草藥舒展著葉片,綠意盎然。
從花園一側的玻璃牆望去,是一處千余平米的“無人車間”。裡面整齊排列著36台十幾米高的金屬罐,經過前處理、提取、精制等一系列工序,中藥原液依次從管道中流出,進入下一道環節。
PAT近紅外檢測設備。人民網 江楠攝
金屬罐旁,一個方形小匣子引人注意。“這是一種PAT(過程分析)近紅外檢測設備。我們熬制的中藥‘會說話’,可離不開它們。”據康緣藥業副總經理鮮飛鵬介紹,中藥材在加工過程中釋放不同的化學成分,每種成分都會有不同的波狀光譜,這便是中藥的“指紋圖譜”。
“過去熬制中藥,加多少水、熬多長時間,都要靠經驗來操作,效果好壞也全靠經驗積累。如今有了這個‘小匣子’,就像在中藥熬制的過程中裝上了安檢儀,隻讓有效成分通過。”鮮飛鵬說。通過智能設備的實時監測,可以及時調整精准化的工藝參數,確保中藥材有效成分得到穩定提取。
中藥制取過程復雜、且具有不可逆性,實時監測和數據傳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5G專網與中藥智能化應用的融合成了我們的最佳之選。”康緣藥業IT基礎架構部部長江明說。
智能化提取精制工廠。人民網 江楠攝
2023年,在江蘇移動打造的5G專網基礎上,康緣藥業試點引入“5G+PAT近紅外檢測技術”。“改造前,設備單機運行多,人工調整生產的周期至少7天。”江明說,如今技術人員隻需要坐在控制室,就可以進行遠程調整。網絡性能的提升,讓海量數據能夠更快速、高效、精准地指導生產。去年,康緣藥業將自主研發的“康緣大模型”與內部控制系統打通,現已累計輸入數十億條數據,使輔助決策偏差率降到1%以下,人員處理效率提升了近80%,做到了“邊生產、邊採集、邊反饋、邊調整”。
據統計,這座智能化提取精制工廠約有200個近紅外點。下一步,隨著網絡能力的提升,康緣藥業計劃給每個環節都裝上“小匣子”,實現近紅外檢測設備全覆蓋。
截至目前,在江蘇移動“5G+工業互聯網”的全方位賦能下,康緣藥業構建了“園區/廠區的無人智能化巡檢”“設備遠程運維系統”等20多個應用場景。“中藥提取不再是大家印象中的人工熬制場景了,而是生產全過程在線控制、自動化、數字化生產的‘黑燈工廠’。”鮮飛鵬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