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8826萬份檢驗檢查報告上“雲” 跨院就醫更輕鬆

“阿姨,今天您沒帶檢查單,但系統裡能看到,就不用再查一次了。”近日,在江蘇省省級機關醫院腫瘤科的診室裡,張鈺正在為患者梁阿姨開具檢查項目,點擊確認后,省衛生健康雲臨床檢驗平台彈出提醒,梁阿姨在一周前做過相同檢查,張鈺點擊“互認”按鈕,為梁阿姨省去了一次檢查。
去年9月20日,江蘇上線檢驗雲平台,截至2025年2月6日,共有8826萬份檢驗報告上傳“雲端”。繼全省影像檢查結果互認之后,此舉進一步打破信息壁壘,讓跨院就醫更加輕鬆。
檢驗單多了“*”號標志
“現在看檢驗單,除了以往或上或下的小箭頭,還會發現有些項目帶上‘*’標志,這些項目就是江蘇檢驗雲平台互認項目。”江蘇省人民醫院檢驗學部主任醫師劉根焰介紹。
“我們從外地來一趟不容易,上班期間還要請假,如果今天再做檢查,結果出不來,特別耽誤時間。”在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診室,來自鎮江的繆女士正在就診。她咳嗽20多天,吃了止咳藥也不見好,於是來到省人民醫院就診。
接診的呼吸內科主治醫師張群調取繆女士之前的檢驗檢查報告,查看數據再加上問診,診斷她是過敏性咳嗽。因為檢驗結果互認,張群未再開具查血項目,結合病情隻開了一項肺功能檢查,檢查結果進一步明確了診斷。早上不到9點到醫院,11點繆女士就踏上返程的高鐵。
在江蘇省省級機關醫院,老年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陸冰在問診后為患者開檢查項目時,系統自動跳出“是否互認”的提醒彈窗。“我們醫院老年患者居多,很多老人有多病共存,陪同家屬也不固定,病史採集是個難題。”陸冰告訴記者,前不久,一位80多歲患有多項基礎疾病的老奶奶到醫院就診,通過省衛生健康雲臨床檢驗平台調取她的病史和檢驗報告,很快為她制定了治療方案。“有了檢驗結果互認之后,臨床檢驗結果共享互認為醫生提供更全面的診療信息,提升了醫生工作效率和診斷准確性。”
8826萬份檢驗數據線上互認
近年來,江蘇持續推進省衛生健康雲影像平台建設,實現省內影像檢查結果互認。去年9月,省衛生健康雲臨床檢驗平台上線后,接入機構跑出“加速度”:10月20日完成全部104家三甲公立醫療機構接入,12月10日提前完成全部三級公立醫療機構和超過50%二級公立醫療機構接入。截至2025年2月6日,全省366家醫療機構接入該平台,涵蓋全部三級公立醫療機構194家、三級民營醫療機構16家、二級公立醫療機構102家和基層醫療機構54家。江蘇同時制定“臨床檢驗報告標准版式”,規范上傳檢驗結果所需的標本類型,檢驗互認項目達21個類別178項。
省衛生健康信息中心主任唐凱介紹,截至2025年2月6日,該平台累計上傳檢驗報告8826萬份,醫生端調閱量高達588.73萬次。
預計2025年9月底前,包括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內的全省近2000家公立醫療機構將全部接入該平台,民營醫療機構願接盡接。隨著平台的不斷完善與推廣,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和患者將獲得更加便捷、高效的診療和就醫體驗。
共享互認,並非“一刀切”全認
醫療機構等級不同,互認是否科學?會不會出現前一家上傳的結果沒檢准確卻被后續醫生採用的情況?記者了解到,在推進省衛生健康雲臨床檢驗平台建設過程中,做好醫療機構檢驗質量控制,確保互認檢驗項目結果同質化是重中之重。省衛生健康委制定全省統一通用的“臨床檢驗報告標准版式”,形成互認項目質控標准和操作規范。組織全省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參加省級室間質評工作,保障互認項目檢驗質量。省衛生健康委將會同醫保等相關部門加強跟蹤問效,有序推進全省臨床檢驗結果線上共享互認,確保實事項目真正讓群眾得實惠。
同時,互認也不是“全認”。劉根焰表示,每個患者身體狀況不同,病情隨時可能發生變化。每一項檢驗數據是否採用,還需要醫生的科學判斷。省級機關醫院副院長楊俊告訴記者,互認的結果多長時間有效,並沒有“一刀切”的標准,不同疾病、不同項目的“有效期”都不一樣,比如急診患者病情變化快,短期內曾出的檢驗結果,也很可能不會採用,需要再次檢查。“我們會由醫生根據病情變化和專業判斷來選擇是否互認檢驗結果。檢驗結果共享互認,首先會保障醫療質量安全。”(楊彥 安瑩)
來源:新華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