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生態

人民日報︱江蘇南京:三個故事,觸摸經濟脈動

本報記者 姚雪青
2025年02月12日06:5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人民日報》2025年2月12日7版 版面截圖

《人民日報》2025年2月12日7版 版面截圖

姚雪青(右)在梅鋼採訪無人產線。王振坤攝

姚雪青(右)在梅鋼採訪無人產線。王振坤攝

原題:三個故事,觸摸經濟脈動

刻板印象中“傻大黑粗”的鋼鐵廠區,如今成了國家4A級旅游景區。春節假期,我從江蘇南京三山磯濕地公園出發,乘坐觀光火車駛向景區,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梅山鋼鐵廠區。

栽滿香樟的沿途,布置著景觀小品﹔烏桕籽熟了,吸引鳥群在草坪上覓食……環境為何這麼美?抬頭看,秘密就藏在全程57公裡長的全封閉“空中走廊”裡。南京對高排放高污染鋼鐵行業啟動了超低排放改造,“用礦不見礦、用煤不見煤、運料不見料”,鋼鐵廠形象大為改觀!

還不止呢。在旅游線路上的網紅打卡地——熱軋智慧產線,鋼鐵工人在一線煙熏火燎的勞動場景不復存在,現在隻需坐進空調間,在數字孿生大屏前動動鼠標,熱軋就能干得又快又好。

生態化改造實現節能減排,數智化升級提高經濟效益——這就是鋼鐵廠開門迎客的底氣。在南京兩鋼四化企業中,這已成為常態。

除了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也活力滿滿。各種元器件乘坐無人搬運車,穿梭在產線中,機器人員工們協同配合,20分鐘就能生產一台機器人產品。這一幕用機器人生產機器人的場景,發生在江蘇一家機器人企業。企業負責人說,產線和產品邁向高端化的背后,離不開“設備更新”政策支持。

2024年3月,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來,這條產線上近一半設備進行了更新升級。算算賬,設備更新的費用約1400萬元,共獲“兩新”政策補貼近800萬元。今年,政策再加碼,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地方以工業園區、產業集群為載體,整體部署並規模化實施設備更新”,不僅助力企業攀高,還擴大了市場需求。企業訂單爆棚,預計今年銷售額增長30%以上。

放眼企業所在的南京市江寧區,工業機器人產業集群有30余家企業。利好政策下,生產端和市場端兩頭旺,2025年全區工業機器人產業集群生產規模預計同比增長超20%。

春節前,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擴圍,幾家商場都排起了長隊。6000元以下手機、平板、智能手表手環補貼15%的新政策,吸引不少年輕人以舊換新,一位母親現場給兒子買了平板電腦又配了新耳機……不少原本猶豫觀望的群體,在新春也收獲了滿意的消費體驗。

新政策,新場景,新熱點。生產和消費,春意融融,平穩向好。

(責編:張鑫、耿志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