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程序規定3月1日施行

發布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人民網南通2月13日電 (記者王繼亮)13日,據南通市政府新聞發布會披露,《南通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程序規定》(以下簡稱《程序規定》)將於3月1日起施行。
《程序規定》涵蓋八個方面共19條,明確了市政府是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權利人,規定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索賠線索初步核查、立案啟動的具體時間要求。同時,明確了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職責爭議情況下的處理方式,避免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的真空,確定了“生態環境損害事件行為人的基本信息”等五個需要調查的方面,細化了磋商告知要求,規定了磋商協議可以申請司法確認,以及磋商不能、協議不履行情況下的訴訟救濟,以及明確了賠償義務人修復責任,創新提出了“補植復綠、增殖放流、認購碳匯、提高清潔生產水平”等替代修復形式,同時鼓勵各地設立集中修復基地。
“近年來,南通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形成了一批成熟經驗,迫切需要通過地方立法予以系統固化。”在南通市政府相關人士看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以“環境有價、損害擔責”為基本原則,以及時修復受損生態環境為重點,是破解“企業污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的有效手段,是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環境權益的堅實制度保障,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舉措。
據了解,南通市自2017年10月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工作以來,取得了顯著成效,被生態環境部確定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基層聯系點。截至目前,全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案件辦案總數位居全國地級市之首。2022年10月,南通市委辦公室印發《南通市第十六屆人大五年工作規劃》,將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地方立法納入該市第十六屆人大立法項目安排。經南通市委批准,南通市人大常委會2024年立法計劃將《程序規定》確定為該市正式立法項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