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江蘇平台經濟高速發展 打通資源對接堵點難點

2025年02月13日07:20 |
小字號

個體司機不用靠熟人推薦,登上雲平台就能對接貨運需求,同時把返程的訂單都安排好,確保一趟都不空跑﹔農村“達人”們利用網絡直播、電商平台,把一處又一處文旅景點變成網紅打卡地﹔鄉鎮夫妻店化身數字化零售實體,日常經營從“等客上門”變成“精准獲客”,高效引流……近年來,江蘇平台經濟高速健康發展,本土平台型企業蓬勃成長,成為推動產業創新升級、融合發展的強大數字引擎。

打通資源對接堵點難點

何為平台經濟?平台企業不是產品生產者,而是以新型基礎設施賦能生產、流通、消費全產業鏈的資源“鏈接器”。以物流業為例,目前公路貨運仍是我國物流業主要運輸方式,但由於國內多數承運人都是隻有一輛卡車的個體司機,托運人也以大量中小企業為主,雙方都有著規模較小、供需信息不對稱等先天劣勢,往往會遇到價格、服務質量和物流效率等多方面的問題。“像我們這樣的個體司機,沒有規模優勢隻能和別人拼價格。而且作為個人,線路規劃能力有限,往返路上卡車利用率很低,經常是空車返程,比較浪費資源。”貨運司機賈銘銘告訴記者。同時,托運人也很難自行尋找到可靠的卡車司機,若經過多層中間商又增加了太多物流成本。

行業的這些痛點,就是平台企業的發力點。2014年,現隸屬於中國物流的中儲智運在南京成立,逐漸發展為全國性的數字物流基礎設施平台,服務行業涉及煤炭、鋼鐵、礦石、糧食等,其以“互聯網+”高效物流創新模式搭建智能運力交易平台和數智物流平台。前者通過智能配對數學算法模型,動態地將每一單貨源與返程線路、返程時間、車型等最為契合的司機進行智能匹配,並憑借智能定價模型提供運價指導,智能定標模型提供多維度智能評標,幫助客戶實現陽光交易。而后者則能實現全流程數字化、可視化管理,確保每筆業務實現“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票據流、運輸軌跡流”的“五流合一”,保障貨物安全、高效運輸。在掌握供應鏈中核心物流數據的基礎上,中儲智運升級打造數字供應鏈平台,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商貿交易、運輸配送、倉儲服務、供應鏈金融等一體化、定制化集成服務。

“近年來,公司進一步加強AI、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在物流場景的應用,升級智能運力交易、數智物流及數字供應鏈三大平台,有效推動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效益最大化,實現物流與供應鏈的閉環管理與高效協同,為降低我國全社會物流總成本,打通產業鏈供應鏈堵點卡點,保障供應鏈韌性及安全性貢獻力量。”中儲智運總裁申岸鋒告訴記者。中儲智運通過智慧多式聯運系統為銳洋東北電纜規劃出“公、鐵、水”聯運最優運輸路徑,僅在汽運上就為客戶降低綜合運輸成本10%至15%。

探索產業創新發展路徑

從交通出行到家居裝修,從農村電商到跨境貿易,從物流配送到旅游觀光,近年來,江蘇平台型企業蓬勃興起,為千行百業提質賦能、降本增效,同時挖掘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剛剛過去的春節,生鮮等年貨的物流需求再上新高,運滿滿平台通過數字化手段對接貨車司機與貨主需求,確保春節期間供應鏈正常運轉,既確保了團圓時刻的食豐味美,也為企業降低了成本壓力。“以往春節期間的物流情況並不固定,所以網點都要前置備貨,經常出現不夠賣或者過量備貨的問題,通過互聯網貨運平台,即使是春節期間發布的需求,也能在最短時間內就調到車,配貨更加靈活。”生鮮網點經營人郭先生表示。根據運滿滿的數據,今年春節期間平台上的冷鏈運輸訂單量同比增長了20%,有效緩解了運輸壓力,保障了年貨的及時供應。

在旅游市場,去年省文化和旅游廳與途牛聯合舉辦了“水韻江蘇·四季百縣”文旅促消費活動,通過線上營銷活動和線下深度體驗活動相結合,實現了江蘇縣域文旅產品曝光度和銷售轉化率的雙重提升。為進一步豐富江蘇縣域文旅產品供給,途牛上新了近60條、覆蓋江蘇省各市區縣的“水韻江蘇·四季百縣”文旅產品。

坐擁技術、流量、數據優勢,平台型企業能夠為傳統行業賦能,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傳統的鄉村商業發展相對滯后,商品和服務供給不足,供應鏈體系陳舊,觸網能力薄弱,經營管理工具和理念落后,亟須進行數字化升級和改造。在南京本土成長起來的產業互聯網平台企業匯通達網絡股份有限公司聚焦農村市場,首創了“平台+鄉鎮店”的商業模式,通過會員制把一家又一家鄉鎮夫妻店發展為會員店,為他們提供自主研發的智能零售一站式解決方案,助力傳統小店升級為具備線下實體店、線上網店、本地社群店“一店三開”能力的數字化零售實體。

支撐建設數實融合強省

“發展平台經濟是江蘇建設數實融合強省的重要抓手,江蘇已在移動貨運、工業互聯網、新能源等領域集聚了一批平台企業。作為數字時代的一種新經濟形態,平台經濟有效賦能實體經濟,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區域現代化研究院研究員顧麗敏指出,平台經濟在企業層面,精准匹配用戶需求,拓寬市場邊界,降低交易成本,促進產品和服務乃至商業模式創新﹔在產業層面,促進大中小企業協作和創新,提升產業鏈協調效率,重構產業生態﹔在宏觀層面,促進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推動數據成為關鍵生產要素,進而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近年來,我省平台經濟發展迅速,尤其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已成為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力量。《江蘇省“十四五”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中指出,到2025年,全省范圍內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在物流領域的覆蓋率將大幅提升,省級重點物流企業應用數字技術的比例達到80%以上、省級示范物流園區智慧化率達到80%以上。當下,我省還在大力支持平台經濟在消費互聯網領域的應用,包括鼓勵在線旅游企業推廣具有江蘇特色的優質文旅線路及新業態旅游產品等。

值得關注的是,平台經濟的資源優勢也是一把“雙刃劍”,容易造成“贏家通吃”的市場壟斷,同時平台掌握的海量數據容易引起數據安全隱患,算法設計導致“大數據殺熟”“信息繭房”等問題。去年以來,我省各部門堅持監管規范和促進發展並重,不斷優化市場監管方式和手段,促進平台經濟健康發展。對此,顧麗敏建議,平台經濟應加快建立健全常態化監管制度:加強平台經濟的監管法治化建設,維護市場秩序和公平競爭﹔加強數據安全治理能力,規范平台數據採集、存儲和使用,促進海量數據的合規高效使用﹔加強算法第三方評估和監管,更好地保護消費者和勞動者權益。(孫煒杰)

來源:江蘇經濟報

(責編:張鑫、耿志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