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再登元宵晚會 江南園林綻放風雅

2月12日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2025年元宵晚會》如約而至,無錫繼總台春晚之后,再度登上元宵晚會舞台,成為全球華人矚目的焦點。在這場文化盛宴中,無錫惠山寄暢園、薛家花園等園林景觀通過鏡頭向世界展現了江南水鄉的獨特韻味。這不僅是一次文化的展示,更是無錫乃至江蘇園林文化的璀璨綻放。
園林,是精神的詩意之所。始建於明代的寄暢園是中國古典園林的杰出代表之一,以其典雅的設計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總台元宵晚會的重要取景地。晚會中,一曲《相思》在寄暢園內悠然響起,九曲回廊、亭台樓閣、假山池水錯落有致,歌聲與園林景觀交相輝映,將江南的溫婉與浪漫展現得淋漓盡致。
園林,是時代的精神表達。元宵晚會上出現的薛家花園,不僅是無錫園林文化的代表,更是無錫近代工商業發展的歷史見証。薛福成故居始建於清光緒年間,是清末無錫籍思想家、外交家和早期維新派代表人物薛福成的大型宅第,有“江南第一豪宅”之譽。
“工商之業不振,則中國終不可以富、不可以強。”一百多年前,擔任清政府駐英、法、意、比四國公使的薛福成,在游歷歐洲后寫下這句話。1896年的冬天,機器轟鳴聲打破了無錫這座江南小城的寧靜,此后,紡織、繅絲、面粉加工等百余家現代工廠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運河沿岸。
近代民族工商業的興起,為無錫帶來了造園的高峰。公花園、梅園、蠡園、黿頭渚等各具特色的園林相繼建成,民族工商業的拼搏進取與江南的柔美雅致碰撞相融,自此難以分割。
無錫的園林不僅是歷史的見証,更是文化的載體。它們以獨特的藝術語言,講述著無錫的故事,傳遞著江南的韻味。正如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春晚元宵晚會無錫分會場影視化總導演李行說:“無錫的園林是江南文化的縮影,我們希望通過鏡頭,將這種文化傳遞給更多人。”
中國古典園林的精華薈萃於江南之地,江南園林以其高超的造園技藝享譽世界。江蘇擁有眾多的江南園林遺產資源,11所名園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蘇州的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等名園,以其精巧的布局、細膩的雕刻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揚州園林善於疊石造景,以其南北交融的獨特風格著稱,個園、何園等名園,既有江南園林的精致,又融入了北方園林的宏偉與大氣。
園林不僅是文化的象征,更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近年來,無錫通過園林文化的挖掘與推廣,成功打造了“文化+旅游”的發展模式,為城市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寄暢園、黿頭渚等已成為城市旅游的重要名片,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來觀光,帶動了周邊餐飲、住宿、交通等產業的發展。在總台春晚、元宵晚會等大型文化活動的推動下,無錫園林文化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進一步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打響了城市品牌。
無錫的園林文化還為文化創意產業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近年來,無錫通過園林主題的文創產品、影視作品、藝術展覽等形式,將園林文化與現代藝術相結合,創造出新的文化價值。此次元宵晚會中《相思》的改編與演繹,就是將園林文化與現代藝術完美融合的典范。
無錫的園林是歷史的見証,保護與修復是傳承的基礎。近年來,無錫加大對園林景點的保護力度,通過科學修復和合理開發,使園林文化得以延續。未來,無錫仍需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讓園林文化煥發新的生機,為城市的人文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讓“甜都”的溫情與詩意成為連接世界的橋梁。(房雅雯 李順順)
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