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江蘇運用數字科技點亮智慧旅游

《人民日報》2025年02月15日 第 04 版版面截圖
南京夫子廟景區燈光璀璨,人流如織。蘇陽攝(影像中國)
拈花灣沉浸式夜游現場。賀遵冬攝(人民視覺)
原題:江蘇運用數字科技點亮智慧旅游——
景區玩法添創意 游覽體驗更舒心(深閱讀·文化和科技融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實現文化建設數字化賦能、信息化轉型,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發展優勢。”
文化和科技融合,催生文旅產業新體驗,助力文物保護新進展,拓展文藝創作新思路……多地以科技創新推動文化高質量發展,探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日前,記者對此進行走訪,感受科技的“文化味兒”、文化的“科技范兒”。
——編 者
“春風十裡揚州路”,是條什麼路?
“二十四橋明月夜”,是怎樣的夜?
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眾多游客在江蘇揚州瘦西湖風景區與50多位詩人“見面”、和400多首唐詩“相逢”,在沉浸式夜游中感受詩意世界。
從旅游體驗不斷上新,到智慧服務覆蓋更廣,再到數字化平台賦能監管——在江蘇,數字科技與文旅的深度融合,不僅讓游客更有獲得感,也惠及眾多文旅行業經營主體,更讓政府管理與決策有了“大數據”依據。
技術賦能,體驗更沉浸
今年春節假期,來自南京的游客顧琳帶著女兒甜甜來到了“古風世界”——走進夜幕下的瘦西湖風景區,踏上名為“詩路畫語”的林蔭小道,林中燈光伴隨腳步聲漸亮,螢火虫和蝴蝶翩躚起舞,燈光在樹干上投射出一行行耳熟能詳的詩句。
五亭橋上,燈光送來一輪明月與《春江花月夜》的詩句﹔橋下,光影流轉與水中波紋相互交織,湖面看起來如同江面般波瀾壯闊。這時,游客中有人喊了一句——“看,‘張若虛’來了!”顧琳探頭望去,挂著燈籠的小船由遠及近駛來,船上人一邊劃船一邊吟詩:“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岸上有人相和:“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瘦西湖風景區“二分明月憶揚州”沉浸式夜游從2019年起打造,總游覽路線3.5公裡,融合了詩詞、光影、演藝、非遺等多種元素,打造出現代舞美與古典園林融合的沉浸式夜游體驗、穿梭千年的傳統詩詞之旅,給游客驚喜。
瘦西湖風景區管理處文創演藝部副部長李麗告訴記者,2024年全年,景區夜游吸引游客超60萬人次﹔今年春節假期,瘦西湖景區還上演了互動懸疑話劇《你猜》。
在無錫拈花灣小鎮,科技加持的沉浸式體驗,讓游客感慨“未來已來”:從小鹿形象的“鹿櫻櫻”數字人到“一葦渡江”水幕電影,從裸眼3D光影秀到時空光影隧道,從無人船夜航到無人機演出……
技術讓景區多了新玩法,讓拈花灣“火”到了海外。過年期間,一條拈花灣景區的視頻在海外社交平台引發廣泛關注:無人機和煙火表演經過特效包裝,如夢似幻,令人大飽眼福。
拈花灣景區總經理朱唯丹介紹,隨著技術迭代,景區的沉浸式體驗已經走過“燈光亮化+夜游”“情景演出+聲光電”“無人機表演+元宇宙”等階段,每年吸引游客200多萬人次,長三角地區游客復游率超50%。
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楊志純介紹,江蘇5個項目入選全國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培育試點,一批“傳統文化+創意+科技新業態”的文旅項目,拉升文旅消費熱度。
智慧服務,游覽更輕鬆
在蘇州,大大小小的文旅場所超300個,其中A級景區近60個。景區信息從哪裡找?游覽多個景區該如何合理規劃路線?
別急,輕點手機就行。
2021年起,蘇州整合旅游市場與政府部門資源,推出“君到蘇州”文化旅游總入口平台,串起“吃住行游購娛”全要素鏈條。
今年春節假期,來自浙江的游客楊先生和家人自駕到蘇州自由行兩天,出發前,他已做好攻略:“在‘活動日歷’板塊,有各景點每天的展覽資訊以及具體位置、旅游產品,還能搶到消費券。”
由於在平台上提前完成了預約和訂票,盡管人潮擁擠,楊先生一家不用再排隊買票,還能看到最近的停車場及車位數量。楊先生從“語音導覽”板塊購買了講解服務,“手機導游”立即上線,每到一處,附近飯店、公共廁所、城市漫步線路,一目了然。臨近返程,他點開平台的“線上品牌旗艦店”,下單了蘇州博物館的文物文創、陽澄湖大閘蟹等特產,郵寄到家。
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科技教育處處長陶嘉佳介紹,“君到蘇州”文化旅游總入口平台已有手機注冊用戶數540萬人,服務點擊量3.1億次,累計成交訂單超600萬筆、實現文旅商品成交額1.85億元。
據了解,“君到蘇州”是江蘇省智慧文旅對客服務平台“蘇心游”的子平台。通過接口互通,江蘇13個設區市的旅游服務平台在“蘇心游”上實現入口互設、流量共享。
數據支撐,管理更精細
鎮江金山公園內,無人機從機庫起飛,沿著停車場、主入口、主通道到達景區內部,幾分鐘后,捕捉到客流擁堵信號,反饋至“江蘇智慧文旅平台”。平台人工智能系統自動發送提示信息給景區安全員、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市場管理處負責人,以及江蘇省公安廳治安總隊、省應急管理廳指揮中心等相關單位……
在江蘇省數字文化和智慧旅游發展中心,“江蘇智慧文旅平台”對全省6194家旅游景區、文博場所、不可移動文物等主體單位實現了“一平台監管”。“大數據算法可以對人員快速聚集、煙火警報等6類問題自動識別並推送處理,准確率超過90%。”數智中心主任蔡曉川介紹,監控壞了無人知、線路太多無人看、發現問題無人管等旅游管理痛點得以解決,這也助力游客游玩更安心。
智慧文旅平台還有一大功能是數據分析。
數智中心與計算機軟件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南京大學)合作建設文旅消費大數據實驗室,進行游客畫像,建成“智慧文旅行業大腦”。
例如,《2024年暑期江蘇旅游市場大數據監測情況》專報在對南京、蘇州暑期旅游市場進行盤點,並與其他熱門城市橫向對比的基礎上,提出“夜間文旅消費仍有空間”的建議。有了“大數據說話”,從2024年中秋節開始,江蘇多地旅游景區、文博場館開放夜場,取得了積極效果。
“行業大腦為大數據輔助決策提供了依據。”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錢寧說,2024年4月,省文化和旅游廳等部門印發《江蘇省促進入境旅游恢復發展若干措施》,行業大腦提供了哪些景區最受境外游客喜愛等數據參考,讓措施更有針對性。
據介紹,2024年江蘇接待境內外游客10.9億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34萬億元,分別增長15.8%和11.5%,銀聯渠道異地文旅消費6201億元、增長15.56%。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