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蓮藕種植面積近70萬畝 居全國前列

正在熱映的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太乙真人用藕粉為哪吒和敖丙重塑肉身。重塑肉身為何用藕?這一有趣的劇情,引發網民熱議的同時,也帶熱藕制品的銷售。
全世界80%的蓮藕都產自中國,每年產量超1000萬噸。水鄉江蘇是我國蓮藕主產地之一,全省種植蓮藕面積近70萬畝,位居全國前列。抓住這根鮮藕,江蘇還寫出聯農帶農的富民增收文章。
魚米之鄉捧出水中“仙”
弓身半蹲在水中,一邊用腳緩緩地向前蹚水,一邊用手在藕田裡不斷摸索,在確定“目標”后,用高壓水槍對准泥下輕輕一沖,潔白如玉、肥碩飽滿的蓮藕便浮出水面……2月12日上午,在南京市棲霞區龍潭街道,平樂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工人忙著採收蓮藕。“今天採的是6號品種,口感甜脆。”合作社負責人馬大平說,合作社現有約1500畝藕塘,品種主要為鄂蓮6號、3號和5號。
在南京,有“秋吃水八仙,賽過小神仙”的說法。“水八仙”又叫“水八鮮”,指八種水生蔬菜,蓮藕便是其中一種。棲霞“水八鮮”主要集中於龍潭水一方生態休閑旅游區內,區內種植的“水八鮮”農產品主要供應村居、生活社區和多家農貿市場,當地還建立“水八鮮”平價超市,入駐城市住宅密集區,形成由產地到銷售的直供模式。
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我省水生蔬菜種植面積近150萬畝,栽培面積居全國第二位,約佔全國水生蔬菜總產量的8%。水生蔬菜在全省13個設區市均有分布,太湖沿岸地區、裡下河地區和洪澤湖沿岸是國內栽培面積大、種類和品種最豐富的集中產區。其中,蓮藕栽培面積最大、產量也最高,約佔水生蔬菜總產量的65%﹔其次是水芹,產量約佔16%。
“蓮藕之鄉”拓展加工版圖
說到江蘇藕塘,不可不提“中國蓮藕之鄉”寶應。
寶應縣是全國最大的蓮藕種植基地之一,擁有1200多年種藕歷史,當前種植面積超10萬畝,年產蓮藕近20萬噸,年出口4萬噸。當地連續多年奪得蓮藕種植面積、蓮藕產量、蓮藕出口量三項中國第一。
立足蓮藕種植,想方設法拉長產業鏈是藕農的共同心願,也是聯農帶農的必由之路。20世紀80年代,寶應縣開始興辦加工企業,研究開發蓮藕產品,並逐步形成以蓮藕為主的水生蔬菜產業集群。
位於寶應的江蘇荷仙食品集團創建於1993年,是以蓮藕加工為主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30余年來,集團相繼上市香糯蓮藕、藕合、蓮藕獅子頭、美人紅藕湯等100多個蓮藕特色產品,藕夾肉(藕合)、香糯蓮藕等單品銷量均為全國第一。公司總經理張麗敏說,集團目前在蓮藕深度加工方面居全國領先地位,2023年獲得國際權威機構認証——沙利文認証,深加工菜肴進入日本、美國及歐洲、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市場。
同樣位於寶應的揚州天成食品有限公司,一片片僅0.9毫米厚的超薄鮮藕在生產車間經過精心加工化身“藕的脆片”。公司負責人劉步英介紹,天成食品近年來精選揚州白花藕作原料,生產出一種更健康、口感更新奇的蓮藕脆片。“今年春節前往日本連續發了兩批脆片藕,貨值26.8萬元,迎來‘開門紅’。”
揚州海關工作人員陳文桂表示,揚州海關指導企業建立“從田間到車間再到舌尖”的全鏈條食品安全控制體系,同時增設鮮活易腐農食產品綠色通道,助力蓮藕搶“鮮”出口。2024年,寶應蓮藕脆片出口40余噸、貨值323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2倍、4.5倍。
近年來,寶應發揮地域優勢,把水生蔬菜作為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特色產業、富民強村的支柱產業和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加快構建種植、加工、流通、觀光、科研、文化“六位一體”全產業鏈融合發展體系。寶應縣農業農村局鄉村產業發展科科長相鋒介紹,寶應加快構建水生蔬菜產業體系、質量標准體系和產業保障體系,當前全縣有水生蔬菜加工企業100多家,培訓農技骨干、種植大戶等超3000人。
全產業鏈鋪就強農之路
圍繞以蓮藕為主的水生蔬菜,江蘇加強種質資源研究與良種繁育體系建設,進行輕簡化綠色化生產技術研究集成與示范推廣。依托國家特色產業集群、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等,創興德(淮安)農業有限公司、灌雲縣琪凱淺水藕種植家庭農場等63個集中連片50畝以上的水生蔬菜規模生產基地逐漸形成。全省已培育“寶應荷藕”年銷售額超10億元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1個,品牌價值超21億元,打造“溧陽白芹”“水八仙”等年銷售額超億元的產品品牌5個。全省各地在加工基礎上進一步推進“農超對接”、電商等直營直銷模式,水八仙生態文化園等鄉村休閑游產品多點開花,一二三產融合的全產業鏈不斷增強。
“荷仙食品集團正加快高附加值產品研發,深挖荷藕在食品、醫藥、保健等領域的應用,推動產業向高端化、多元化發展。”張麗敏表示,將繼續推動生產實現智能化和標准化,全面提升全產業鏈競爭力。
相鋒表示,寶應將加快打造公共服務區、種植示范區、生產加工區、交易物流區、文化體驗區、休閑觀光區、智慧農業公共服務中心、冷鏈物流交易服務中心、科技研發集成推廣中心、綠色休閑食品加工中心、中國蓮藕文化體驗中心“六區五中心”,帶動產業升級、農民增收。
省農業農村廳鄉村產業發展處負責人表示,將強化政策扶持力度,積極整合各級財政資金,推進水生蔬菜全產業鏈發展。加強水生蔬菜綠色標准化生產技術的研究和推廣,大力探索水生蔬菜—水產綜合種養模式,推進水生蔬菜生產向深度和廣度拓展﹔同時引導產業向精深加工和流通環節延伸發展,加強一二三產融合,因地制宜發展“水生蔬菜+休閑農業”“水生蔬菜+觀光旅游”等新模式。(顏穎 吳瓊)
來源:新華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