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聚焦“六全六有” 宿遷打造營商環境“升級版”

2025年02月17日07:00 |
小字號

2月5日,宿遷召開“新春第一會”,會上印發《宿遷市“營商環境提升年”若干措施》,從優化企業融資服務、持續助企降本減負、推進惠企政策精准直達等10個方面發力,加快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宿遷把2025年作為“營商環境提升年”,全力打造“六全六有”營商環境,即突出全周期管理讓市場競爭更有序、突出全鏈條推動讓法治護航更有度、突出全覆蓋供給讓政策獲得更有感、突出全過程跟進讓政務服務更有效、突出全方位保障讓要素賦能更有力、突出全身心服務讓親商安商更有信。

宿遷市委書記盛蕾表示,圍繞讓各類經營主體在宿遷運營成本最低、辦事效率最高、貿易投資最便利、發展預期最穩定,推動營商環境建設從單點式作戰向體系化作戰、從便捷式服務向增值式服務、從政策性競爭向法治化競爭、從傳統型供給向創新型供給提升,宿遷正全力打造營商環境“升級版”,切實構筑高質量發展持久強大的“引力場”。

優化政務服務,“刀刃向內”破解難題

宿城區推出“政務曉屋”構建雲端辦事大廳,實現復雜事項“輔導辦理”、關聯事項“集成辦理”,以及異地事項“跨省通辦”,實現7×24小時自助服務全面覆蓋。首批上線375項遠程服務,“雲服務”累計辦理2800余件服務事項,平均辦理時長僅15分鐘。

宿遷市數據局搭建的政務服務“雲勘驗”平台,將行政審批前置環節現場踏勘時間壓縮至10分鐘左右,辦理時間壓縮90%以上,助力政務服務“雲提速”。

這些惠企利民之舉源於宿遷市以“刀刃向內”的決心推進政務服務改革。宿遷圍繞“辦事不求人”目標,著力打造“讓企業群眾可感可及的政務服務”。目前,全市通辦標准化事項清單已覆蓋90%以上涉企服務,企業開辦實現“1小時辦結”。

宿遷還配套出台“市長挂鉤”“首席政務官(專員)”“局長跑現場走流程”和“政務服務體驗官”四項新機制。從2022年8月起開展的“局長跑現場走流程”活動,為涉及“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的41個市級部門、9個縣區(功能區)政務服務系統負責人逐一制定體驗計劃表。

宿遷市市長劉浩表示,將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擴面提效,健全“容缺受理”“告知承諾”“超時即辦”事項清單,實現所有高頻服務事項立等可辦﹔制定政務服務規范導則,探索並聯審查、綜合評審,優化審批程序、精簡收費項目,進一步擦亮“宿遷速辦”“宿遷幫辦”“宿遷免費辦”政務服務品牌。

強化政策供給,“政策紅包”直達企業

泗陽縣探索建立企業服務管家制,通過建立釘釘政企通平台、微信企業家群等“綠色通道”,在企業開辦、融資信貸、生產經營等方面主動服務、靠前服務,對10億元以上項目每周現場推進2次以上,實現問題“提級辦、當場辦”。

為將政策供給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棋”,宿遷在市級層面建立“一企來辦”平台,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達快享”,通過數據共享減少企業申報流程,政策兌現時限縮短70%。聚焦打通產業政策落地“最后一百米”,宿遷將原來企業和群眾申報各類項目過程中必經的“主動申請、部門受理、部門審核、部門兌現”4個環節,優化為“調取數據、部門聯審”最多2個環節,無需提出申請、提交材料,便讓“政策紅包”快速發放到經營主體手中。

宿遷市財政局四級調研員趙衛東介紹,現行政策清單中33條為“免申即享”政策,佔比35.11%。2024年,市級產業集聚資金獎補免申報項目439個,企業獲得免申報項目資金1.84億元,佔全市產業集聚獎補資金的60%。

用心助企紓困,解決企業“急難愁盼”

2021年起,宿遷每年以清單形式對外公開100條目標可視、效果可感的涉企服務事項,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有效激活市場活力。2024年,全市經營主體總量達88萬戶、居全省第六。

科技局幫辦專員主動為江蘇卡米特激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市場訂單減少問題“支招獻策”﹔農業農村局幫辦專員積極協調幫助企業建立優質稻米訂單生產基地,保証企業優質稻米供應……一件件幫辦案例背后,折射的是宿遷在涉企服務領域的持續深耕。

宿遷建立政企挂鉤幫辦機制,由市領導帶頭挂鉤幫辦15條產業鏈龍頭企業,各級政府部門“一對一”挂鉤全市3000余戶規上企業,通過定期走訪、召開企業家座談會等形式,舉一反三解決企業反映的高頻問題,用心用情解決企業存在的個性問題,快速有效解決企業遇到的突發問題。

“面對面”問需、“手把手”幫扶、“點對點”服務,“駐廠員”“幫辦代辦員”把企業的事當成自己的“家事”來辦,常態化走訪調研,及時協調解決企業在項目審批、生產、流通、銷售等環節存在的困難。目前,宿遷共明確幫辦服務專員1820名,對全部規上企業進行“全覆蓋、點對點”服務。2024年,幫辦服務專員累計走訪企業5600余次,解決各類問題訴求1866項。

宿遷市政協副主席、市發展改革委(市營商辦)主任王守兵表示,將持續增強服務意識、創新服務思路、提升服務效能,實實在在解決好企業“急難愁盼”,促進企業增強信心、提升預期、放手發展。(朱文軍 史偉 孫旭暉)

來源:新華日報

(責編:張鑫、耿志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