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阜寧:鄉土人才把“大道理”講到百姓心坎上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了土地二輪承包到期后再延期三十年不變,要求完善強農惠農支持制度,加大種糧補助力度,讓我們老百姓吃上了一顆大大的定心丸!”2月12日下午,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新溝鎮新南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人頭攢動,“百姓名嘴”王啟穩和他的兩個小伙伴們為鄉親們帶來了快板宣講。阜寧縣深入挖掘鄉土人才,用“方言土語地方話、通俗易懂大白話、接近生活群眾話、親切自然感性話”把大道理講到百姓心坎裡,既“上接天線”又“下接地氣”,傳播黨的好聲音,深受廣大干群喜愛。
“百姓名嘴”巡講到村頭
在古河鎮,“百姓名嘴”張從平和他的團隊走到哪裡,都會吸引來大批群眾。快板表演唱《中國式現代化創輝煌》、情景劇《繡紅旗》被觀眾多次現場點單,成為春節聯歡的保留節目。
阜寧縣理論宣講堅持分眾化推進、對象化實施,著力打造“百姓名嘴”特色隊伍。每個鎮區在成立“百姓名嘴”工作室的基礎上,圍繞“五個一”標准組建19輛“百姓名嘴”理論宣講大篷車,即一輛車、一支隊伍、一套音響、一台節目、一組展板,走村串戶開展文藝化理論宣講,並穿插有獎問答等互動環節,增強群眾參與的積極性。近年來先后組織開展了“二十大精神到咱村”“一號文件到咱村”“百年黨史我來講”、省市縣委全會精神等系列主題宣講,連續多年舉辦“百姓名嘴”風採展示大賽。
大篷車既是流動講堂又是群眾舞台,把黨的創新理論“講出來”“唱出來”“展出來”“跳出來”。全縣涌現出“快板大老王”“腰鼓奶奶鄒連芳”“講理吳老爹”等一批省市“百姓名嘴”。他們採用快板、腰鼓、淮劇、說唱等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深入田間地頭常態化宣講,使老百姓“不趕教堂趕舞場、不打麻將聽宣講”,形成了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該項目還榮獲江蘇省志交會金獎項目。
“青騎兵”宣講引圍觀
年前,在阜寧縣舉辦的新疆伊犁·江蘇鹽城理論宣講交流活動的宣講展示中,阜寧縣青年宣講志願者的快板宣講《紅色阜寧美名揚》贏得現場一片掌聲。
阜寧是新四軍軍部舊址所在地,有79處紅色遺存,15處以烈士英名命名的村、橋、路、學校。阜寧縣組建青年宣講隊伍,探索宣講新模式,通過全縣海選、單位推薦、個人自薦、初始選拔,阜寧組建一支35周歲以下青年宣講隊伍,用“青言青語”講好講活紅色經典。以省、市金牌講解員,市、縣級理論宣講人才庫成員,阜寧縣青年講師團成員,黨校講師,省、市、縣級紅色故事、黨課、主題宣講比賽中獲獎者為主。不定期邀請省市級專家教授開展培訓指導,不斷提高“青騎兵”的理論水平和業務素養。“青騎兵”青年宣講骨干深入機關單位和企業、學校,通過“點單、接單、派單”的形式,開展巡回宣講。
抓住鎮村“趕集日”、黨員統一活動日、節慶活動等重要時間節點,當地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全民閱讀等活動,組織到機關、社區、農村、學校、閱讀書房(農家書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紅色景區等開展宣講活動。“青騎兵”們通過“紅色+理論”“理論+文藝”“線下+線上”等多種形式深入開展宣講。在縣內已開展100場次,理論宣講累計受眾達50000多人。此外“青”騎兵宣講團還受邀走進宿遷市宿豫區等外縣市區宣講,參加了新疆伊犁·江蘇鹽城理論宣講交流活動的宣講展示。
“二才子”走進直播間
在阜寧縣,有位深受老百姓歡迎的“說唱二才子”。他善於運用相聲說唱、淮戲小品等文藝化宣講的方式,將黨的創新理論送入“尋常百姓家”。作為全國第11屆“群星獎”編劇、表演金獎獲得者,董振寧2021年10月退休后,創建自媒體抖音、視頻號,創作了一大批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視頻作品,收獲粉絲20多萬。
阜寧縣通過線下宣講“直播化”、線上宣講“雲端化”,讓黨的創新理論“面對面、隨處見”。去年,阜寧發布組織“我是冬訓主講人”“金句我來講”抖音大賽,進行“創意化”展示、“通俗化”解讀、“大眾化”傳播。
通過用好阜寧發布、阜寧宣傳、阜寧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文明阜寧微信公眾號以及“文明阜寧”微網站等新媒體平台推出一批宣講活動圖文、音視頻、H5等產品,持續推動理論宣講既“活起來”,又“潮起來”,更傳得廣。
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