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市“運河思政·百校百館”協同育人行動啟動

“很豐富,很生動,讓我們深刻理解‘舟楫同渡’背后的生態智慧與協作精神,深刻體會到中華文化的深邃,中華文明的輝煌。”一堂大運河畔的思政課讓揚州市京華梅嶺中學八年級學生杜思源回味無窮。2月18日,揚州市“博物館裡的思政課”暨“運河思政·百校百館”協同育人行動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正式啟動。
活動現場, 5位思政課教師代表進行大中小學“博物館裡的運河思政”教學展示交流,為揚州市大中小學學生講授一堂別開生面的思政課。從小學階段“運河故事童謠傳”以童謠故事激發文化感知,到初中“一領眾和 精神永‘船’”的人文精神探討,到高中“匠心續寫運河’船’說”辯証分析傳統文化價值,再到大學“把握中華文明突出特性”,循序漸進、螺旋上升,以文化人、以史啟智,實現了“小課堂”與“大時代”的同頻共振。
江蘇省教育廳副廳長、一級巡視員顧月華致辭時說,全省各地各高校要更好聚焦“博物館裡的思政課”這一主題,深入開發系列精品課程﹔進一步強化思政課教師的實踐鍛煉,培養一批示范性、引領性強的思政課教師﹔更好協同聯動,探索開展校館結對共建,聯合開發優質教學資源,打造具有本地本校本館特色的思政課品牌,努力推動江蘇思政課建設邁上更高台階。
揚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長金表示,揚州是一座傳承與創新並進的城市,啟動揚州市“博物館裡的思政課”暨“運河思政·百校百館”協同育人行動,既是全市新學期的“開學第一課”,也是聯通全市博物館、史志館、圖書館、革命紀念館、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等各類社會教育資源,持續豐富和拓展“運河思政”品牌內涵,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創新。
現場還發布了揚州市“運河思政·百校百館”協同育人行動首批博物館、紀念場館榜單,並向首批導師團隊頒發了聘書。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館長鄭晶、揚州文史專家華干林、揚州大學運河文化品牌傳播研究中心主任秦宗財圍繞深化館校合作,深挖文博資源,豐富運河思政內涵等內容作了主題分享。
本次活動由江蘇省教育廳、省文物局指導,揚州市委宣傳部、揚州市教育局、揚州大學、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揚州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聯盟共同主辦,旨在貫徹落實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推動江蘇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和“大思政課”建設,深入挖掘豐富的社會教育資源,完善館校合作長效機制,系統推動各地博物館資源有機融入思政課建設,著力打造一批“博物館裡的思政課”,形成“一城一館一課”品牌,拓展實踐育人新格局。(於玲玲 張玉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