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少雨,江蘇農作物不誤生長有妙招

人勤春來早,農忙正當時。節后氣溫逐漸攀升,進入一年一度的春耕備耕階段。眼下正值雨水節氣,卻接連天晴少雨。如何不誤田間小麥、油菜等農作物生長?記者前往多地探訪。
引水抗旱,應對入冬少雨
糧食“收多收少在於肥,有收無收在於水”。2月20日,記者來到南京市浦口區永寧街道友聯村,隻見在田小麥普遍“趴”在地上,高度不到腳踝,幾名農機手正在使用植保無人機洒肥。“我們種的是揚麥和鎮麥品種,一般在1月份施返青肥,但入冬后沒下過幾場像樣的雨,隻好推遲到現在。不過我們最近打水做了灌溉,肥也補上了,再過一周,麥苗就能長高好幾厘米,估計不會影響產量。”種植戶柯后春說。
浦口區在田小麥4.13萬畝,油菜2.47萬畝。受去年秋播適期播種比例低、土壤墒情不足等影響,小麥生育進程慢於上年同期。浦口持續加強土壤墒情監測,突出抓好干旱應對、積極防范“倒春寒”凍害和漬害。“往年施返青肥時通常會下雨,但今年從冬天開始就一直比較干旱。”浦口區湯泉農場農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樊叢叢告訴記者,目前田間共有小麥5600畝、油菜400畝,抗旱成為今年春耕備耕工作開啟后的一大重點。上周,農場通過引滁河水至泵站,再打入農田中進行灌溉,緩解田間旱情。
當前,昆山以扎實開展大面積單產提升為總體目標,重點抓好11.1萬畝小麥和2.14萬畝油菜的春季生產管理。“去年小麥秋播較晚,質量不太好,加上春節前少雨,長得慢些。我們通過引水灌溉增加土壤濕度,加上節后下了3場雨,現在旱情已得到緩解。”昆山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史平介紹,昆山正給小麥追施返青接力肥,預計3月中旬施拔節孕穗肥。
建湖縣大麥和小麥共64.5萬畝,油菜7.5萬畝,該縣同樣忙於施肥。“由於年前雨水少,今年麥子預計會受到一些影響。”建湖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
據全省農情調度,預計全省小麥播種3616萬畝、油菜播種320萬畝,面積穩中略增。越冬以來氣溫總體偏高,光照充足,雨水異常偏少。據2月10日返青期全省苗情調度,當前小麥生育進程慢於上年同期,苗情不斷轉化升級,全省一、二類苗合計80.7%,比歷史最好減少5.5個百分點,比常年增加5.8個百分點。
春耕備耕,高效農機先行
裝肥、起飛、噴洒……2月20日,南京福聯種植專業合作社,一架植保無人機精准平穩地穿梭於麥田上空噴施返青肥。合作社理事長許乃兵說,合作社共有13家農戶、5700畝小麥和油菜、170畝青蝦。合力將干旱問題解決后,施肥、除草等工作便陸續排上日程。自2016年起合作社便開始使用無人機進行施肥施藥,每小時作業面積30畝,節省人力又提高效率。
監測溫度、了解墒情、開關泵閥……湯泉農場的種植戶通過手機一屏掌控。上周,農場處於干旱缺水的特殊時期,智能灌溉系統幫了大忙。“這套系統可根據田塊內水量自動調節閘閥,讓備耕工作更加順利。”湯泉農場農業技術員徐鴻飛介紹,農場專門辟出1200畝的“數字大田”打造“無人化農場”,所用的植保機、收割機等傳統機器均安裝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統、行進速度控制器等裝置,已實現水稻和小麥“耕、種、管、收”等關鍵環節無人化自主作業,提高農機作業效率50%以上,節約水、肥、藥10%—15%。
夏糧是全年糧食生產的第一戰。為確保春耕備耕順利進行,多地提前備足農機。2024年,南通市海門區供銷合作總社黨組與正余鎮黨委結成黨建聯盟,以“基層社+村‘兩委’+農戶”服務模式,在正余鎮各地開展“小型農機便民服務”“田間會診”等惠農項目。最近,正余供銷社聯合邢柏村、古壩村,圍繞耕地、播種、除草、施肥等農業生產環節,整合現有農機資源、培訓農機手,既有效提高閑散農機利用率,又滿足春耕生產需求。徐州市賈汪區當前在田農作物主要為小麥、大蒜、設施蔬菜和設施草莓,該區積極推廣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組織農機手開展技術培訓,設立農機維修服務點。“今年春耕備耕期間全區預計投入各類農業機械1500台(套),機械化作業成為春耕生產的主力軍。”賈汪區農業農村局農機發展監督管理科科長曹騰說。
農技指導,田管有序推進
春爭日、夏爭時,農事大計不宜遲。眼下,冬小麥正陸續返青,正值春季田管的關鍵時期。省農業農村廳印發抓好在田作物生產管理的通知,及時安排抗干旱防寒潮工作。發布越冬期田管抗旱、病虫草害防控等技術意見和土壤墒情監測信息,組織13個省級專家組和各級農技人員指導農戶澆灌補水、因苗補肥,促進苗情轉化升級。同時,會同省財政廳出台2025年四大類19條糧油生產扶持政策清單。啟動糧油高產優質片區建設項目儲備,推進16個小麥油菜單產提升整建制縣和130個豐產片建設,抓好關鍵技術落地。
為保障小麥、油菜正常生長,夯實夏糧豐收基礎,我省多地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全力指導農戶開展麥田春管。
鹽城市糧油作物技術指導站推廣研究員李長亞介紹,鹽城系統開展在田作物生長情況監測調度,全市布局苗情監測點125個、病虫情智能監測點154個、墒情監測點52個,全面掌握農情信息,有針對性制定技術指導意見。利用信息化手段,優化“鹽農雲”農業技術服務平台,及時發布農事指導、氣象預警等信息,推進雲端服務技術集成,提高技術指導准確度。“我們正全力抓好641萬畝小麥、62萬畝油菜田間管理,堅持分類指導,重點加強晚播弱苗、小苗和局部旺長田塊管理。當前小麥陸續進入返青期,一、二類苗比例達84.4%,與常年相當,苗情轉化為近年最快。”
2月20日,昆山市農業農村局組織開展麥油春季田管培訓與觀摩活動,邀請揚州大學農學院教授朱新開和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高建芹進行技術培訓與現場指導。昆山還及時發布技術意見、昆山苗情信息14期,圍繞春季田管、雜草防除等開展技術培訓5期,組織農技人員開展設施安全檢查、田間技術指導,累計下鄉指導服務80余人次。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全力抓好春季田管,圍繞“穩穗(數)、爭粒(數)、增重(千粒重)”目標,因苗制宜落實落細“促弱、控旺、穩壯”分類管理措施,打好豐產基礎。指導生產主體及時補水抗旱,積極防除雜草,及早做好小麥赤霉病等防控准備。同時持續安排專家組和農技人員開展技術服務和田間培訓,確保春季田管關鍵技術措施落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