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履職故事︱吉蘭芳:建議進一步完善智能微電網政策體系

“最近生產用電情況怎麼樣,光伏和儲能系統應用正常嗎?”近日,全國人大代表、國網江蘇金湖縣供電公司電力調度控制分中心五級專家吉蘭芳又去了一趟華億軸承科技(江蘇)有限公司實地調研。
我國能源法元旦起施行,明確鼓勵發展智能微電網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這讓吉蘭芳萌生了調研企業微電網應用情況的想法。今年全國兩會,她計劃圍繞加強智能微電網建設政策引導與支持提出建議。
天氣晴好,春日暖陽照在華億軸承公司的屋頂光伏板上。去年,吉蘭芳建議該公司投建的儲能系統接入“能源e+”微電網數智系統,公司負責人戴星月對這套系統評價不錯:“用電穩定是一方面。每天兩充兩放,能省1000多元電費,3—5年就能收回投資成本。”
“不過,還是希望你們在用能策略上多提供技術支持。”戴星月話鋒一轉,吉蘭芳邊點頭邊記錄。在她看來,智能微電網靈活性、獨立性強,是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方便企業,又能提升綠電消納能力、增強電網韌性。
這一趟調研行,吉蘭芳還去了江蘇海科纖維有限公司。去年,這家企業在金湖縣供電公司幫助下安裝了2500千瓦光伏板,並配套建設了容量為1650千瓦/3300千瓦時的儲能系統。據海科纖維公司負責人李軍介紹,投用微電網不僅為企業節約了用電成本,環境效益也很可觀,去年節約標准煤近900噸,減排二氧化碳2000多噸。
降本又增綠,這套系統進一步推廣看起來水到渠成。不過,李軍提個一點現實問題,“我們浙江商會在金湖縣的企業有40多家,大部分企業對微電網項目感興趣,但一次投入的資金較大,卡住了不少企業。我們希望國家能出台更多的政策支持。”
工作26年,吉蘭芳已成為當地企業公認“靠譜”的電力技術專家。作為全國人大代表,過去一年,她圍繞綠色發展、鄉村振興等主題累計走訪調研企業、社區、村民31次,召開座談會16次,認真傾聽基層百姓聲音,為更好地建言獻策做准備。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全國兩會上吉蘭芳提交的“加強分布式新能源引導與管理”“加快推動農村地區電能替代”等建議獲國家能源局答復。今年1月17日,國家能源局組織修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管理暫行辦法》,形成《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分布式光伏開發建設行為,促進分布式光伏健康有序發展。
今年,除了建議進一步完善智能微電網政策體系,統一技術標准與規范,推進示范工程與區域試點,吉蘭芳還計劃針對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促進低空經濟發展、完善特殊群體關愛服務體系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建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