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共建共享 繪就共同富裕美好圖景

治國之道,富民為始。讓人民群眾過上美好生活,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之所系、情之所牽。一年來,江蘇牢記總書記囑托,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創造出更高品質的幸福生活。《春風又綠江南岸——向總書記報告》專欄,一起去看看這張頗有溫度的民生答卷。
早上7點,身為網格員的陸衛紅,趕在一天工作正式開始前來到了張家港市南豐鎮永聯村愛心街。作為一名義工,她幾乎每天都要上門探望高齡老人、殘疾人,了解他們的日常起居情況,並提供上門幫辦、代辦等服務。
張家港市南豐鎮永聯村村民陸衛紅說:“一年的收入,工資加二次分配也有五萬多元,一家人就有十幾萬,感覺生活過得非常幸福。上班空余時間,我會選擇在小鎮上做義工,就想著更好地服務大家。”
陸衛紅的日常,正是永聯村全體村民共享幸福生活的縮影。緊緊依靠廣大村民群眾,這裡走出了一條“以工業化牽引,帶動城鎮化建設,進而實現農業農村基本現代化”的發展道路,成為鄉村振興的排頭兵。去年永聯村工農業總收入1631億元,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超3.5億元,在全國行政村中,經濟總量和綜合實力名列前茅。
江蘇台記者朱曉瑩說:“在永聯人看來,共同富裕是‘大事業’,也包含著身邊可感可觸的‘小幸福’。如今的永聯村,經濟物質、民主管理、精神文化三方面同步建設,在這裡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足都有了可觀可感的直接展示。”
在永聯村,老百姓就近可以做CT、核磁共振,數字化健康檔案能夠記錄血壓、血糖等數據,還能提前預警身體健康狀況。書畫社、美術館、文體館等文化場所陸續啟用,為村裡添了不少“書卷氣”“文藝范兒”,也提供了更多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如今,永聯村已經連續6屆獲評“全國文明村”。
張家港市南豐鎮永聯村村民肖燕說:“雖然我們生活在農村,但是農村的物質條件不比城裡差,在精神層面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張家港市南豐鎮永聯村黨委書記吳惠芳說:“總書記說,走共同富裕的鄉村振興道路,你們是先行者,要蹚出這個路子來。要繼續推進共同富裕,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我們現在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幫助村民群眾提高文化素養、提高科技能力、提高就業能力。人人都能靠自己的雙手,通過勤勞致富實現夢想,努力把共同富裕鄉村振興的路子走得更寬。”
從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短板在農村,潛力也在農村。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江蘇堅持用“農民富”提升新時代魚米之鄉的發展成色。通過鄉村振興戰略,全省已培育千億元級鄉村特色產業8個、10億元以上縣域優勢特色產業204個,建設5個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糧食總產量持續11年穩定在700億斤以上。產業旺起來,“錢袋子”自然鼓起來。去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32414元,位列全國第二。
南京市六合區龍袍街道養殖大戶周海鵬說:“以前是單打獨斗,現在企業是全包的,我們隻管負責把鴿子養好就行了,掙的錢還可以,一年二三十萬。”
泰州泰興市織夢蔬菜瓜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費琳琳說:“在農業發展過程中,不光是新農人自己受益,同時我們能帶領一批家鄉人,幫助鄉親們能夠共同致富。”
“要像抓經濟建設一樣抓民生保障,像落實發展指標一樣落實民生任務”……遵循總書記指引,在推進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質生活的過程中,江蘇堅持把75%以上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投入到民生領域。強體系、補短板、優供給、提質量……一系列暖民心、解民憂的政策舉措,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大大提升。2024年,江蘇城鎮新增就業143.02萬人,佔全國1/10以上﹔新增托位數超3萬個,為358萬居家老年人提供專業上門服務﹔新開工老舊小區改造1114個,籌措保障性住房1.57萬套﹔居民縣域就診率達94.86%,長期護理保險實現設區市全覆蓋。
連雲港市民汪金明說:“我和孫子每天一起上學、放學。孩子在幼兒園搭積木、玩游戲,我在隔壁排練、下棋、鍛煉。中午這邊有餐廳,我們的生活更有樂趣了。”
鎮江市民范女士說:“原來水質沒有現在這麼好,現在看著就很舒服,走一圈也很舒暢。”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隻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在奔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江蘇踔厲奮發、敢為善為,讓城鄉百姓的幸福生活更有“質感”,將“生活更加殷實”的民生畫卷描繪得更加美麗。(朱曉瑩 周雷 郝朦 龐淑婕 李凱 沈楊 夏敬棟 江寧台 泰興台 連雲港台 南通台 泰州台 胡超)
來源: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