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政治

住蘇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共赴新的“春天之約”

2025年03月05日07:58 |
小字號

三月四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預備會議。會前,江蘇團全國人大代表魯曼(右)和其他代表團的全國人大代表一同討論擬提出的代表建議。吳勝 萬程鵬 攝

三月四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預備會議。會前,江蘇團全國人大代表魯曼(右)和其他代表團的全國人大代表一同討論擬提出的代表建議。吳勝 萬程鵬 攝

沐浴著春光,浸潤著春風,時間正開啟新的書寫。

去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提出“4+1”重大任務,要求江蘇堅定信心、鼓足干勁、勇挑大梁,為全國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殷殷囑托,猶在耳畔。300多個日夜的躬身實踐裡,代表委員們將總書記的如山厚望轉化為履職坐標,察民情於田間地頭,聽民聲於街巷阡陌,以實干為筆、奮斗作墨,為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注入了澎湃活力。

伴隨著春天的腳步,2025年全國兩會如期而至。向總書記報告,向全國人民作答,懷揣著寫滿“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的年度答卷,代表委員們信心滿懷,共赴新的“春天之約”。

牢記殷殷囑托,

奮力書寫答卷

去年3月5日,總書記來到江蘇代表團,與代表們一起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心貼心的關懷、面對面的指導,為江蘇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激勵代表委員們盡心履職的每一個日夜。

去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紀凡就推動中國光伏行業高質量發展向總書記作匯報時,他的另一個身份——光伏科學與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引起總書記的注意。“在聽完我的發言后,總書記感興趣地問,你們這個實驗室設在什麼地方?實驗室在發展中還有哪些瓶頸需要突破等細節,他都一一追問,那一刻我感到很溫暖。”向總書記報告,高紀凡帶來實驗室的好消息:過去一年,實驗室實現3個月連破4次世界紀錄的“史上最佳成績”,在TOPCon等n型電池技術光電轉化效率方面均有突破。“我們將更大力度通過校企合作、產學研貫通,走穩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之路,助力中國光伏產業以高質量發展姿態領跑全球光伏產業。”

“總書記說,走共同富裕的鄉村振興道路,你們是先行者,要把這個路子蹚出來。要繼續推進共同富裕,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這是永聯村的光榮使命,更是最重要的政治任務。”在全國人大代表、張家港市南豐鎮永聯村黨委書記吳惠芳看來,把路子蹚出來,就是要提供一個可示范、可復制的經驗,在更高的基礎和標准上走好共同富裕的道路。在總結過往發展經驗的基礎上,他帶領全村努力探索共富發展新路徑:引導村民群眾在共同發展經濟中實現共同致富,在共同參與治理中共享平安和諧環境,在共同創建文明中共享品質生活。去年,永聯村工農業總收入1631億元,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超3.5億元,1.1萬名村民從村集體直接分配收入人均1.7萬元。

回憶起去年當面向總書記匯報時的場景,全國人大代表、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電焊工孫景南露出幸福的笑容,“總書記說,‘大國工匠是我們中華民族大廈的基石、棟梁’‘這是頂梁柱,沒有金剛鑽,攬不了瓷器活’,字字句句都飽含著對我們技能人才的親切關懷和殷切期待。”一年來,孫景南先后走進多所院校企業宣傳貫徹兩會精神,讓更多的產業工人感受到總書記對工人階級的深厚情誼、對勞模工匠的殷切厚望。今年,孫景南依然重點關注關於持續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面的話題。“期待構建‘需求導向型’技能培養體系,比如定期發布緊缺工種目錄,重構職業發展制度,對攻克‘卡脖子’技術的技能人才給予成果轉化收益分成等。”

錨定首要任務,

向著“重要陣地”邁進

牢記殷殷囑托,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江蘇吹響加快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繼續走在前列的集結號。如今的江蘇大地,處處涌動著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熱潮。來自各行各業的代表委員,既是見証者,也是參與者。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作為江蘇民營企業的優秀代表,盛虹控股集團積極運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不斷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全國人大代表、盛虹控股集團董事長繆漢根介紹,去年集團投產全球首條“二氧化碳制聚酯纖維”產業鏈,以工業生產排放的二氧化碳為原料,生產聚酯纖維,相比原生纖維碳排放降低28.4%。今年將穩步推進新項目建設,總投資達158億元的芳綸產業園近期將正式投產,為全省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強調“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高校作為教育科技人才發展的集中交匯點,有基礎、有條件成為‘三位一體’改革的重要場域。”全國人大代表、蘇州大學黨委書記張曉宏說,去年蘇州大學召開首屆科創大會,發布《蘇州大學產研融合一體創新行動方案》。“我們將持續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完善創新生態系統,增強科技創新成果對產業發展的直接推動力,與世界科技前沿、國家重大戰略和社會發展需求同頻共振。”

聚焦進一步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全國政協委員、南通市副市長劉洪帶來他的“金點子”——進一步落實政策措施,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鼓勵引導民營企業發掘新的投資機遇,進一步提振民企發展信心﹔從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兩端發力,用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契機,支持民營企業引進和培育先進前沿技術、智能化設備和現代管理模式﹔優化政務環境,強化依法行政意識,加大對民營企業的土地、人才、金融、技術等要素保障,加快構建統一規范、協同共享、科學高效的社會信用服務體系。

提振信心凝聚力量,

決勝“收官之年”

走過千山萬水,仍需跋山涉水。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帶著他們走村庄入社區、進校園赴工廠,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傾聽群眾呼聲得來的真知灼見,齊聚一堂,共商國是,進一步提振信心、凝聚力量。

向新而行,登攀不止。“今年我調研了省內很多企業,發現不少企業在工業數字化、生產智能化、管理智慧化中不斷探索新模式。”全國人大代表、SK海力士半導體(中國)有限公司生產部經理孫華芹發現,車間的“智能變革”正在不斷涌現,就她所在的企業而言,自從引入自動化設備和人工智能技術,生產過程一步步實現精准控制和優化,企業產能突破原先的預期目標。“智改數轉”不僅驅動企業向“新”而行,也激勵員工成為新質人才。“我將繼續立足自身崗位探索創新,同時加強校企合作,培養相關人才,為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孫華芹說。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當下,老年群體成為消費市場的重要力量。全國政協委員、無錫市副市長盧敏調研發現,銀發經濟市場仍面臨有效市場供給不足、供需對接不暢、消費環境不優等突出問題,亟須加快形成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協同發力的新格局。如何將老齡化挑戰轉化為“銀發紅利”?盧敏建議國家層面制定銀發經濟重點產業目錄,發布老年人剛需產品與服務推薦清單,動態更新適老化產品(服務)品類。加大養老產品供給,鼓勵銀發企業產品推廣應用,開放並拓展銀發消費場景。同時,推動養老基礎設施和公共場所(設施)實施適老化改造,開展數字適老行動,推進App和網站設置“老年模式”。

“隻有實干才能贏得發展主動,也隻有實干才能創造更好未來。”全國人大代表、徐州市雲龍區委書記陳婕說,在“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雲龍區要精謀深干促發展、緊張快干強產業、真抓實干提能級、埋頭苦干惠民生,特別是要大力實施現代服務業和都市型工業“雙輪驅動”戰略,抓好55個重大項目建設,力爭現代服務業增加值突破500億元,加快構建以檢驗檢測、數字經濟等為代表的產業體系,努力在城區經濟發展上爭先創優。(顧敏 林元沁 楊頻萍 黃偉 方思偉 胡蘭蘭)

來源:新華日報

(責編:蕭瀟、張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