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從政府工作報告看“徐州新實踐”

2025年03月06日15:14 |
小字號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隆重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從這份充滿力量與希望的報告中,一起來看“徐州新實踐”。

關鍵詞:大力提振消費

政府工作報告: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

徐州新實踐:2024年,徐州消費市場保持旺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5%,規模和增速保持全省前列。經營主體累計開展“淮海新消費”主題促消費活動3500余場,消費品以舊換新拉動大宗消費90億元。新增首店266家,網絡零售額增長25.5%,快遞業務量首次突破10億件。徐州歷史文脈——彭城七裡建設穩步推進,重點景區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增速均超20%。

有效投資增勢強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7%,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4%,設備更新帶動投資590億元。實施“招商引資質效提升年”行動,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605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109個、50億元以上項目10個。省市重大項目均超額完成年度投資任務,141個項目竣工投產。

2025年,徐州將積極促進消費擴容升級,持續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5000億元。爭創國家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試點城市,推動中心商圈智慧化轉型,改造彭城壹號街區,年內德基廣場開業運營。接續開展“淮海新消費”主題活動,加力推進消費品以舊換新,淨增限上貿易業企業500家,網絡零售額突破1000億元。繁榮新品首發、首秀、首展等首發經濟,落戶區域首店、行業首牌100家以上。

堅定不移抓招商上項目,建立高水平招商引資新模式。全年簽約10億元以上項目100個。落地50億元、百億級項目實現更大突破。完善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提高設備投資比重,全年工業投資增長8%以上。

關鍵詞:新質生產力

政府工作報告: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徐州新實踐:當前,徐州正處於深化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動能轉換的攻堅期,肩負著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強勁支點的重任。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徐州提出“著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不斷夯實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產業根基。

2024年,徐州市已有工程機械、數字經濟和綠色低碳能源、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等4個千億級集群,“343”創新產業集群培育實現新的突破。著眼新興產業集群培育壯大,重點推動集成電路與ICT、安全應急、生物醫藥等產業上量提質、聚鏈成群。

2025年,徐州市將進一步強化工作統籌、增強協調聯動,推動各集群專班、相關職能部門持續提升工作的精准度和顆粒度,打造全國有地位、全球有影響的制造業強市,讓徐州產業體系的“四梁八柱”立得更牢、扎得更深,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關鍵詞:科教興國

政府工作報告: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徐州新實踐:2024年,徐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建設區域科創中心。在科技創新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獲批國家和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24項,榮獲省科學技術獎29項,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9件……與此同時,徐州在人才引進與培養方面也取得突破性進展,入選省級以上重點人才計劃303人,招引高校畢業生4.3萬人,投入人才發展專項資金2.2億元,人才集聚效應進一步彰顯。

2025年,徐州將全力打造區域科創中心,加快提升創新策源能力。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在科教融合方面,圍繞區域教育中心建設,實施名城名校融合發展戰略,打造產教融合共同體。同時,深入推進“彭城英才計劃”,提升人才政策吸引力,打好“引育用留”組合拳,優化青年人才購房補貼政策,著力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為徐州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關鍵詞:經營主體活力

政府工作報告:推動標志性改革舉措加快落地,更好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

徐州新實踐:為將政策的“肥”精准施到經營主體發展的“根”上,2024年,徐州市以提升服務效能為重點,在政務服務標准化、規范化、便利化上下功夫,努力實現“高效辦成一件事”。加快完善產權保護、市場准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基礎性制度和地方性法規,營造一流環境。

優化營商環境一直在路上。2025年,徐州營商環境建設工作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發展方向將更加明晰,適合各類經營主體蓬勃有序發展的市場環境將持續優化。將以更好方式、更優路徑、更精方法破解阻礙各類經營主體發展的難點、痛點、堵點,比肩先進、力爭上游,合力構筑區域營商環境高地。

關鍵詞:對外開放、穩外貿穩外資

政府工作報告: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穩外貿穩外資

徐州新實踐:2024年,徐州外貿外資承壓趨穩。實現進出口總額1146億元,新增外貿企業600家,服務貿易額增長28%,中歐班列貨值增長52.6%。實際使用外資增長7.2%,落地3000萬美元以上外資項目15個,新增省級外資研發中心3家,中德工程機械和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獲批省級國際合作園區。成功舉辦2024拉美和加勒比地區日活動。

2025年,徐州積極打造雙向開放高地。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促進高質量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全力穩外貿穩外資,建設江蘇東西雙向開放門戶。推進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和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建設,全面打造“水運徐州”,爭創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全年開行中歐班列420列以上,鐵水聯運量增長15%。培育7條跨境電商特色產業帶,落地蘇豪金屬交易中心,新增外貿企業200家,跨境電商貿易額增長10%以上。鼓勵外資企業增資擴股、利潤再投資,力爭增資到賬1億美元,落地3000萬美元以上外資項目10個。推動工程機械等優勢產業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實施對外投資項目35個。

關鍵詞:鄉村全面振興

政府工作報告:著力抓好“三農”工作,深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徐州新實踐:回首2024年,“淮海糧倉”端穩“中國飯碗”。全年糧食實現“二十一連豐”,連續六年保持在百億斤以上。

以全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范化整市試點建設為契機,加快構建產權明晰、分配合理的運行機制。2024年,全市通過產權交易平台交易2.94萬項、成交額達26.49億元,位居全省第一,其中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資源交易溢價金額達2092.4萬元。

深入實施農民收入十年倍增計劃,在全省率先建立鄉村振興聯系點制度,推動市縣機關企事業單位與616個經濟薄弱村建立結對幫扶關系。

2025年,徐州全面夯實穩產保供根基。抓好糧食穩產增產,嚴格落實國家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任務,加快建設“兩河兩湖兩路”糧食安全產業帶,確保全市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155萬畝以上、總產101億斤以上。

用好“五方挂鉤”幫促機制,強化269個鄉村振興重點幫促村和57個省際邊界村幫扶。

積極發展智慧農業,加大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5G等數字技術和智能裝備推廣應用力度,全面推進農業“智改數轉”,新建智慧園區(牧場、漁場)10個左右。持續推進高素質農民培訓,培育高素質農民1.8萬人以上。

關鍵詞:區域協調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區域協調發展,進一步優化發展空間格局

徐州新實踐:2024年,徐州勇擔“頭馬”使命,積極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聚焦“三中心一樞紐一高地”目標,深入實施11項重大事項行動方案,謀劃徐州科創圈建設,獲批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區域合作平台增至98個,國家出台區域協同發展專項行動方案,中心城市發展縱深不斷拓展。

2025年,徐州將系統建設中心城市,加快推進內涵式發展,增強城市承載力和帶動力,引領區域協同發展。積極服務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全方位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主動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探索構建區域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協同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共建徐州科創圈,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做強徐宿、徐淮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穩步推進區域旅游企業經營同城化。啟動台睢、沛豐等高速公路建設,加快徐菏鐵路前期工作,東部繞越高速公路主體建成通車。構建政務大數據共享平台,建立社保卡“一卡通”,深化區域警務一體化,“跨省通辦”事項超900項,為區域協同發展貢獻更大徐州力量。

關鍵詞: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政府工作報告: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徐州新實踐: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在徐州,民生願景正在繪制成幸福實景。

2024年,徐州全市就業形勢保持平穩,發放穩崗返還等補貼6.6億元、就業創業貸款121.5億元,城鎮新增就業9.4萬人,成功自主創業2.5萬人﹔新晉三甲醫院1家、三級醫院2家,獲批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4個﹔城鄉低保標准、困境兒童基本生活保障標准全面實現“同城同標”,城鄉低保標准提高至760元,穩步實現“十二連增”。

2025年,徐州將持續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堅持把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作為重中之重,全年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4萬人,辦好“春風行動”“人才夜市”“局長直播帶崗”等線上線下招聘活動﹔積極打造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成運營市中醫院新院、市中心醫院新城院區二期,新增三甲醫院1家、三級醫院2家,新建國家和省級臨床重點專科10個,新引進頂尖臨床醫學專家團隊15個﹔圍繞“徐助有力”“徐享頤養”“徐童優長”“徐社有為”“徐事利民”,深化法治、良心、精准、陽光、智慧“五個民政”建設,強引領、兜底線、惠民生、優服務,奮力打造“幸福‘徐’來·民政有愛”品牌。

關鍵詞:全面綠色轉型

政府工作報告: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徐州新實踐:錨定“雙碳”目標,2024年,徐州降內源增“氣質”。推動完成131項VOCs治理工程、435台生物質鍋爐淘汰、7580輛國三及以下排放標准柴油貨車淘汰,完成1539家涉VOCs排放企業接入活性炭“智換炭”智慧監管平台,秋季秸稈禁燒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盯重點提水質。推進工業污水與生活污水分質處理,完成全市14家城鎮污水處理廠、202家納管工業企業調查評估,制定“五個清單”,明確允許接入企業143家、整改后可接入46家、限期退出13家、后續應建設工業污水處理廠4家。

嚴防嚴管淨土壤。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更新2024年度全市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名錄,74家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均與屬地政府簽訂責任書。

2025年,徐州持續深挖內源減排,全面梳理污染源清單,對NOx、顆粒物、VOCs等重點大戶實施減排包挂制度。

全力以赴保碧水。實施城市污水管網整治攻堅行動,著力向居民小區、城中村、商業集中區等“毛細血管”延伸,力爭2025年度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處理率達70%以上。

防控並舉守淨土。持續開展固體廢物排查整治,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積極爭取“無廢城市”重點工程項目納入省級項目儲備庫,落實“無廢運河”建設任務。(梁夢雨 王正喜 鄭微 孟祥 吳一凡 孫亞妮 鄧璇)

來源:徐州日報

(責編:蕭瀟、張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