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政治

代表委員熱議江蘇如何實現新突破:搶先機贏未來,意氣風發“打頭陣”

2025年03月07日08:09 |
小字號

3月6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召開全體會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吳勝 萬程鵬 攝

3月6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召開全體會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吳勝 萬程鵬 攝

恰逢驚蟄,暖意涌動。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對江蘇作為經濟大省要挑大梁提出明確要求,強調了4個著力點,其中,“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上打頭陣”排在首位。

作為經濟大省,江蘇產業底子好、創新動力足。“打頭陣”的厚望重托,既是深沉的信任,更是沉甸甸的責任,江蘇代表委員們倍感光榮、滿懷信心,一致表示,將堅定扛起經濟大省挑大梁的重大責任,為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用科技創新摘得“滿天繁星”

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抓科技創新,要著眼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

過去一年,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與高校企業聯合培養的“集萃”研究生總數突破3200人,覆蓋76所高校。“‘集萃’研究生項目聚焦企業實際需求,精准轉化為科研課題,與高校建立緊密合作,共同培育研究生人才。”全國人大代表、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主任、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劉慶說,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其中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要把細分領域龍頭企業的前沿技術需求,轉化為高校老師帶領研究生與企業一起攜手攻克的課題。劉慶表示,產學研的深度融合有利於產業技術人才的高質量培養,而推動企業深度參與高校的人才培養也必將有利於產學研的深度融合。

“目前我們在與部分高校合作交流,探索推行課堂教學與工作實踐交替進行的人才培養模式,促使低年級學生能夠盡早融入社會、接觸真實工作場景,從真實的工作實踐中認識社會、認識自我,幫助他們在實現上大學的理想后,找到人生的新目標。”劉慶說。

過去一年,全國政協委員、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胡亞安去過的重大水運工程,遍布全國。胡亞安表示,抓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一定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工程實踐。“要進一步優化人才培養體系,強化學科交叉,加大工程博士和工程碩士培養力度。此外,在大學課堂中,每年定期聘請工程師走進大學課堂,將教材內容與最新工程技術緊密結合,彌補教材更新不及時的短板。”

“培養具有技術創新能力和家國情懷的復合型人才,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支撐。”全國人大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學院副院長王立峰深切感受到,要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必須培養全面發展的創新人才。近年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運用虛擬現實技術打造沉浸式課堂,有效破解了產教融合的時空壁壘,讓學生在多維實踐中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下一步,我們將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著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培養更多具有技術創新能力、能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急需人才,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源源不斷的南航生力軍。”

用產業創新打開發展“未來之門”

革新如呼吸,持續如潮汐,精進無終期。習近平總書記叮囑江蘇,抓產業創新,要守牢實體經濟這個根基,堅持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開辟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新賽道並重。

眼下,生物醫藥產業的快速發展,海工裝備產業的轉型升級,是啟東新質生產力噴涌而出的精彩縮影,匯聚啟東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總書記的殷切期望,讓我們倍添信心、倍增干勁。”全國人大代表、啟東市委書記楊中堅說,啟東始終堅持工業立市、制造業強市、新質生產力興市,加快推動新質生產力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下階段,將聚力科創主體提質、科創平台提效、科創生態提優,推動長三角高校研究機構啟東集聚區成規模、強實力,鍛造經略海洋新引擎。聚焦海工船舶及重裝備、生命健康、電子信息及半導體、新能源等產業,全力招龍頭、補鏈條、強集群,鍛強“生物醫藥就到啟東、海工船舶就來啟東”產業地標。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怎麼轉?過去一年,全國人大代表,徐工機械總工程師、副總裁單增海帶領團隊聚焦產品振動噪聲研究,對起重機產品開展振動噪聲數據採集,結合仿真技術轉化為數字樣機,開展數字化研發實驗。“數字化處理以后,產品作業時的振動噪聲明顯降低,還提升了操作環境舒適度與機器壽命,真正達到降本增效。”單增海說,工程機械在轉向新能源動力時有諸多痛點:初期成本高、場景有限,但面對挑戰,重大成果頻出。去年6月,全球首台礦用混動挖掘機XE650GK HEV下線,這款挖掘機採用混動技術節省使用費用,為客戶提供更優成本方案,實現綠色轉型。

“中天科技堅持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實現了從‘傳統鋼廠’到‘綠色發展標杆企業’的轉變,培育出第七個制造業單項冠軍,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全國人大代表,中天科技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薛濟萍說,“去年,總書記賦予江蘇加快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重要陣地的重任,今年,叮囑江蘇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上打頭陣,讓我們更加堅定了前進方向。”薛濟萍列出下一步目標:聚焦綠色能源、通信網絡等領域,深耕實業、做精主業,通過探索新技術、新產品,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進一步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讓創新鏈與產業鏈“相知又相守”

“抓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體制機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讓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讓不少來自企業的代表委員倍感振奮。

“從2014年產值不到20.9億元,2023年達到222.69億元,成長為行業排名全球第四,一路走來,通富微電靠的就是自主創新。”全國人大代表、通富微電董事長石磊說,沒有創新就沒有通富微電的今天。該公司已實現處理器、存儲器、顯示驅動芯片等先進封測國產化,申請國內外專利超1600件,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去年,公司在基板封裝技術、Chip Metal層切割技術等多項技術方面取得新突破,全年投入數十億元改造傳統產線、培育壯大新興產線、布局先進產線,生產效率大幅提升。他表示,將進一步堅定不移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以創新提效率、增優勢、強動能,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總書記強調要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我們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鼓舞了信心。”全國人大代表、江蘇恆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飄揚說,作為中國醫藥創新的重要參與者,恆瑞醫藥堅守為患者服務初心,針對臨床急需大力投入創新研發。目前,累計研發投入超過400億元,已在國內獲批上市18款1類創新藥,涵蓋腫瘤、自身免疫、心血管與代謝等高發疾病領域。公司還通過國際合作實現12款創新藥的對外授權,推動中國創新藥造福全球患者。未來,恆瑞醫藥將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強化創新主體地位,全力研制更多新藥、好藥,服務健康中國戰略,推動中國制藥品牌走向世界。

搭建平台、健全體制機制,是做好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的關鍵。“蘇州積極探索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下制度創新與區域協同的有效路徑,無論是中新合作蘇州工業園區‘開放范式的迭代升級’,還是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區域協同的治理創新,以及聚焦數字經濟等區域產業價值鏈重構的戰略選擇,這一系列鮮活生動的蘇州實踐,日益成為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全國政協委員、蘇州科技大學人文社科處處長宋青說,將依托長三角城市群雄厚的產業體系、一流的營商環境和廣闊的國際網絡,圍繞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更好地資政建言、凝聚共識,促進體制機制建設。(林元沁 張宣 胡蘭蘭 燕鈺 顧星欣)

來源:新華日報

(責編:蕭瀟、張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