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先行先試”破堅冰 “內外兼修”闖新路

蘇州工業園區夜景。 華雪根 攝
聚改革之力,揚開放之帆,江蘇在時代浪潮奔涌中主動求變“穩定力”,奮力破局“激動能”:2024年,江蘇省貨物貿易進出口5.62萬億元,年度進出口規模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7%,實際使用外資繼續保持全國首位。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關鍵之年當有關鍵之為。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圓滿實現“十四五”發展目標,經濟大省要挑大梁,要求江蘇“在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上勇爭先”。代表委員們一致表示,要深入學習領會總書記深謀遠慮的指引,把握好戰略定位,在“先行先試”中打造制度型開放新高地,在“內外兼修”中培育競爭新優勢,推動江蘇以改革之力激活發展動能,為全國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新發展理念引領全局,構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在全球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的背景下,內外部壓力增大。如何落好生產力布局“先手棋”,推動經濟社會在高質量發展新航道破浪前行?江蘇將牢記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國內國際,抓好城鄉融合、區域聯動,以釘釘子精神深耕主陣地,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
認識數字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律,加快建設數據要素市場,無錫已在蓄力破題起勢。去年,無錫在全省率先出台公共數據授權運營管理辦法,揭牌數據要素產業園(先行區)。“鉚足改革之力,我們將堅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根本動力,一體推進規定動作和自選實踐,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無錫市委副書記、市長趙建軍代表說,當前階段,將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扎實推進各領域改革,加快破解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短板瓶頸,力促動能激發、潛能釋放、勢能積蓄。
“總書記對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再一次提出殷切希望和明確要求。”南京財經大學中國財稅治理研究院院長朱軍說,深入學習領會、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發展好地方經濟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省上下的重大任務。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江蘇經濟需要在“走出去”方面進一步擴大規模、提高質量、發揮集聚效應,形成更大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優化城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城鄉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動,進一步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在此進程中,著力提高農村的基礎教育水平和醫療服務水平﹔在優化生產力布局方面,江蘇需要在推動產業集群特色化、創新要素集聚化、創新氛圍和機制優質化方面進一步深化改革促發展。
江蘇吃改革飯、走開放路,開放是江蘇的鮮明標志。省商務廳廳長司勇表示,“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我們要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以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為牽引,加大先行先試力度。”立足新起點,江蘇以“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為統攬,高質量推動境外園區、自貿試驗區、開發區等開放載體建設,著力打造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
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江蘇內外貿一體化“雙輪驅動”,共同打開市場新空間。省商務部門聚焦江蘇“1650”產業體系,編印了江蘇重點外資產業招商圖譜,接下來,將開展新一批外資總部認定和外資研發中心免退稅資格核定工作,全年力爭新增20家左右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機構、70家以上外資研發中心,以“強磁場”集聚全球資源要素,用“動力源”激活產業升級勢能。
深化市場化改革攻堅,激發內生發展新動能
深化改革,已步入深水區、攻堅期,難度系數不斷加大。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能不能“啃硬骨”?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能不能“出新招”?代表委員在思考交流中解放思想,在深學細悟中謀劃新一年的改革“施工圖”。
省自然資源廳廳長張國梁代表表示,我們將持續完善用地用海用林要素保障服務機制,堅持項目跟著規劃走、要素跟著項目走、配置跟著市場走,支撐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一方面,統籌配置空間資源,對各類重大項目全額保障用地計劃、優先供應用海空間、優化配置林地定額,實現“應保盡保”。另一方面,深化用地用海用林審批改革,推動審批事項能並則並、能減則減、能放則放、能線上不線下,融合創新規劃和土地利用政策,全鏈條提升服務效能,實現“應保快保”。
“總書記對民營企業的關心與激勵,字字千鈞、擲地有聲,這既是對民營經濟地位的肯定,也為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江蘇百斯特投資集團董事長王強眾代表說,尤其一句“一視同仁”讓他深感振奮、備受鼓舞,也讓廣大民企對民營經濟的未來充滿信心。作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負責人,他表示,將帶領江蘇百斯特集團以技術革新突破市場壁壘,開展“科技強農”“鏈主企業”帶動計劃等,繼續開展種源技術攻關、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探索食品產業鏈智能化,助力淮安打造長三角綠色食品供應基地,為區域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市場經濟鼓勵競爭,但要破除“內卷式”競爭。“一流營商環境是區域發展的最大底氣。”全國政協常委、省工商聯主席劉聰表示,江蘇連續開展“區域民營經濟營商環境評價”工作,已為全省95個縣(區、市)營商環境現狀精准畫像,對存在的問題深度挖掘,以評促改,推動各地補短板、強弱項,不斷優化發展環境。
“引導企業破‘卷’成蝶,把更多精力放在技術積累和品牌建設上。”劉聰介紹,接下來將從政策制定、宣傳、執行、配套、落實等方面推動惠企紅利“應享盡享快享”,聚焦激發民營企業內生動力、釋放民營企業發展潛力,以更優的營商環境,推動江蘇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
推進制度型開放創新,塑造國際競爭新優勢
與商品要素流動型開放相比,制度型開放是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具競爭力的開放形態。踏上新征程,江蘇堅定信心,將錨定制度型開放,以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姿態,主動對接區域重大戰略,以拓展國際合作形成新的“增量空間”。
制度型開放每破冰一寸,企業出海就能加速跑一裡。當前,南京海關正在深入開展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高新技術貨物查驗模式開啟改革試點,從海運、空運推廣至鐵路口岸﹔跨境電商進口稅款電子支付應用范圍進一步擴大。“我們將牢記囑托,以更優監管、更高安全、更大便利,履行好守國門、促發展的職責使命。”南京海關綜合業務處二級巡視員掌孝恩表示,今年將深入推進智慧海關建設,堅持問題導向,強化海關監管制度集成創新,結合AI等新技術、新應用,推動監管與服務模式創新,助力企業更好走出去,提升江蘇開放能級。
“圍繞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南通將加強新質生產力、海洋經濟、民營經濟等重點領域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激發高質量發展強動能。”南通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彤代表說,在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方面,將借鑒復制自貿區提升戰略政策措施,落實省第二批制度型開放任務清單,積極爭取船舶試航一程式服務、生物醫藥研發用品進口“白名單”等制度創新試點,著力打造產業創新開放新高地。
當“自貿試驗田”長出“制度創新稻”,江蘇與世界雙向奔赴。“作為我國對外開放的風向標,自貿試驗區開展先行先試、壓力測試任務更重、責任更大,產生的示范引領效應也更強。”省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辦公室副主任湯大軍表示,截至目前,江蘇自貿試驗區在省級層面形成近400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25項在全國復制推廣。接下來,將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闊步前進,努力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聚焦貿易、投資、金融、數據、人才、科技和產業創新等重點領域,謀劃推進一批首創性、集成式改革創新,形成一批標志性、引領性的經驗成果,讓江蘇自貿試驗區不僅成為開放高地,還成為改革品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