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將牢固樹立全國一盤棋思想 以自身發展帶動區域、助力全局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經濟大省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上應有更大的擔當。切實扛起“經濟大省挑大梁”的責任,江蘇就要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上走在前。
走在前列,隻爭朝夕。連日來,全省廣大干部群眾認真學習領會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感使命在肩、責任重大。大家一致認為,經濟大省是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頂梁柱”“壓艙石”,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上應有更大的擔當和作為。江蘇將牢固樹立全國一盤棋思想,充分發揮自身體量大、動能強的特色和優勢,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上勇於擔當、奮發有為,以自身發展帶動區域、助力全局,實現“既為一域增光、又為全局添彩”。
主動作為 協同聯動
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江蘇要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發展戰略中主動作為、協同聯動。全省廣大干部群眾表示,江蘇處於長三角、長江經濟帶交匯區域,一定要全面融入和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在更大范圍內聯動構建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更好發揮經濟大省對區域乃至全國發展的輻射帶動力。
第一時間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鎮江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談沁磊對區域協同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我們將更加主動融入區域協調發展中,以更大的開放擁抱發展機遇,深化區域合作,實現區域共贏。”談沁磊表示,鎮江全面積極融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向東要接軌上海大都市圈,參與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建設,推動與上海全方位對接融合,加強與蘇州、常州等城市的對接合作,做深、做精“飛地經濟”﹔向西要融入南京都市圈,借助南京豐富的科創資源優勢,推動G312產業創新走廊建設,抓好科創產業協同,打造在特色領域有競爭力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地、科技創新策源地、產業發展新高地。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大運河文化帶、淮河生態經濟帶以及共建“一帶一路”等發展機遇,在淮安呈現“豐”字形匯聚。“殷殷囑托,引領我們奮進新征程。”淮安市發改委副主任楊寶鶴說,重大發展機遇疊加,釋放出巨大發展空間,淮安將進一步發揮生態資源和區位空間兩大優勢,高質量發展樞紐經濟,加快打造東部地區陸海聯動大通道、長三角產業協作鏈接點,加快建設長三角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集聚區,重點打造“7+3”先進制造業集群,更好服務長三角北部大區域發展、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
大有大的優勢,大有大的擔當。“手握一把好牌”,更應找准在全國大局中的戰略定位。
省交通運輸廳廳長、黨組書記兼省鐵路辦主任吳永宏表示,交通運輸部門將緊抓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在江蘇疊加的機遇,充分用好國家在要素保障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加快北沿江高鐵、通蘇嘉甬鐵路、鹽泰錫常宜鐵路等重大項目建設,開工建設水鄉旅游線城際鐵路等,基本形成“軌道上的江蘇”主骨架,重點加快高速公路瓶頸路段擴容改造,建成常泰、仙新路等過江通道,基本實現隔江相望的縣(市)均有過江通道聯通,為落實國家戰略提供有力支撐。
江蘇“五橫兩縱”的水運網絡不僅覆蓋全省各市,更聯通長江經濟帶、京杭大運河沿線城市、長三角等經濟產業發達地區。省港口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明表示,作為全省沿江沿海港口、岸線及相關資源一體化整合的重要平台,集團將全力推進“水運江蘇”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宿連航道二期等重點工程,完成蘇南運河全線二級航道建設,確保2025年底實現2000噸級船舶全天候暢行。積極打造“深水專業、功能互補、各具特色”的港口集群,構建鏈接全球、輻射國內、通達全省的航線網絡布局,推進新一輪港口功能集疏運體系和產業布局空間的深度融合,推動沿海、沿江、沿河、沿鏈縱深發展,在服務國家戰略上發揮水運作用、展現國企擔當。
高校是創新人才培養的主陣地,與區域協同發展緊密相連。南京郵電大學黨委書記郭宇鋒表示,學校將以更主動的姿態緊密對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充分發揮信息通信、柔性電子、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學科專業優勢,深度推進學科交叉融合,精心引育一流人才隊伍,全面推動AI賦能人才培養,針對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方向,扎實開展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助力長三角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產業轉型升級。
加強對接 深度融入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與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戰略的對接,深度融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做好援藏援疆等對口幫扶工作。
前不久,南京市建鄴區“金魚嘴每日路演”攜轄區優質項目走進香港,摩根士丹利、國泰君安國際、中泰國際等30余家香港頂尖金融機構與建鄴優質路演項目展開對接。
近年來,南京市以積極主動的姿態、務實高效的行動,與粵港澳大灣區深入開展經貿交流、加快落地創新成果。南京市建鄴區金魚嘴基金街區負責人任媛媛說,走進香港開展融資對接,既為香港及國際資本提供了多元化投資選擇,也為南京企業引入更多外部資本。今年,金魚嘴基金街區還將與粵港澳大灣區進一步加強戰略對接、深化務實合作,努力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
技術、資金、人才、市場等跨區域產業要素,在持續不斷的鏈接、重組中迸發活力。
“挑大梁的著力點就是金融工作的發力點。”省委金融辦常務副主任、省委金融工委常務副書記鞏海濱表示,全省金融系統將從總量和結構雙向發力,保持社會融資穩定增長,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大對“兩重”“兩新”政策落地的支持力度,加快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和綠色金融體系,提升鄉村振興金融服務水平,深入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和跨區域合作,高標准建設國家級金融改革試驗區,筑牢金融安全穩定防線,不折不扣把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落到實處。
因地制宜、各展所長,才能下好“一盤棋”、奏響“協奏曲”。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集團深度融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中江國際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宋勤波表示,集團將持續發揮海外布局和資源優勢,著力延伸產業鏈價值鏈,加速發展“海外+”業務。中阿(聯酋)產能合作示范園是我國企業赴中東國家投資興業的重要窗口和載體,集團將重點推進海投公司增資擴股和相關制造業重大項目落地工作,進一步提升園區發展質量。作為集團在海外總包承建的第6個機場項目,津巴布韋哈拉雷國際機場項目即將竣工,一批標志性項目正在穩步推進。集團還將充分發揮海外駐點優勢,大力拓展思路發掘商機,推動海外業務適度多元化發展,探索開辟各類新業務賽道。
“我們將持續拓展國際物流通道,深化多式聯運體系建設,優化中歐班列和鐵海聯運服務,提升物流樞紐功能和通關效率,探索數字化、智能化物流模式,為深度融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貢獻更多力量。”徐州淮海國際陸港控股投資發展集團陸港運營公司董事長宋斌說,徐州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連徐淮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項目、連徐國家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等一批國家級建設項目已成功落地。
滿幫集團董事長、CEO張暉表示,滿幫正積極拓展海外市場,今年將啟動建設數字貨運平台,以數據智能和網絡協同為引擎,通過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賦能司機和貨主,從時效優先、安全優先、成本優先等維度為客戶提供端到端的智慧物流解決方案,實現運力資源的高效整合和精准匹配,構建高質量服務“一帶一路”貨運物流網絡。
山高路遠,見証山海情長。過去一年,江蘇對口支援協作合作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全年實施支援協作項目1847個。
勇挑大梁,實干爭先。江蘇援伊徐州工作組組長、新疆奎屯市委副書記黃磊表示,徐州援疆工作組將扎實推進以促進就業為導向的產業援疆工作,依照“蘇韻伊情”產業引導工程項目計劃,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利用疆內疆外兩種資源,助力奎屯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進一步夯實受援地經濟社會發展根基﹔聚焦園區產業發展和招商引資重點任務,圍繞紡織服裝、金屬加工、機械制造等優勢主導產業,持續做好“強鏈補鏈延鏈”文章,把江蘇援伊(徐州)產業園真正打造成為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充分利用大后方的資源富礦,積極招引優質企業落戶新疆、投資新疆、建設新疆,全面加強蘇伊、徐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真正實現雙向協作、全域合作、戰略協作。
江蘇省對口支援西藏拉薩市前方指揮部召開黨委會議,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我們將深入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牢記‘國之大者’,按照江蘇、西藏兩省區的部署要求,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緊緊圍繞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加大對口支援力度,拓展雙向合作廣度,提升交流交往熱度,全面做好產業援藏、民生援藏、智力援藏、文化援藏等工作,推動江蘇援藏工作始終走在前列。”省對口支援西藏拉薩市前方指揮部黨委書記、總指揮,拉薩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李江新說。
保障安全 盡職盡責
糧食安全、生態環境,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牽挂於心的大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堅守耕地紅線、保障糧食安全、保護生態環境、確保南水北調水源安全等方面盡職盡責。
春耕時節,田間地頭一片繁忙。這兩天,連雲港市耕地質量保護站站長徐恆柱忙著對全市耕地進行分析規劃。他介紹,今年連雲港要建成40個省級耕地質量監測點,並配套建成80個市級耕地質量監測點、120個縣級耕地質量監測點。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保護耕地就是保護我們的飯碗。”徐恆柱表示,堅決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就是要把耕地保護作為系統工程,落實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的要求,充分調動各類主體保護耕地積極性,提高耕地生產能力,穩步拓展農業生產空間,把牢糧食安全主動權,為發展綠色農業、保障糧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總書記心系糧食安全、關注糧食安全,是對我們挑大梁、保糧安的動員令、催征鼓。”蘇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單曉敏表示,集團將圍繞守好管好政策性儲備糧油,高效落實儲備集並和增儲任務,加快推動倉儲設施建設,優化糧食倉儲網絡,統籌做好省級儲備糧信息化管理系統和儲備庫綠色儲糧、低溫儲糧技術應用,以科技賦能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在推動科技儲糧技術創新、提升儲備輪換運營效率、庫點標准化規范化管理等方面,展現蘇糧集團勇挑大梁的擔當作為。
生態環境問題,考驗歷史的眼光,見証發展的韌性。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堅持把太湖治理作為全省生態文明建設的“標志性工程”,舉全省之力創生態之湖。2008年至2024年,無錫共實施7000多項“治太”重點工程。2024年,太湖湖體平均水質首次達Ⅲ類。
如何繼續唱響新時代人水和諧共生的“太湖美”?無錫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彭紅宇表示,無錫將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以生態優先為方向、以綠色轉型為驅動,調綠、調優產業、能源和交通運輸結構,扎實推進新一輪太湖治理,年內圍繞控源截污和“減磷控氮”主攻方向,實施200個治太重點工程,以持之以恆、扎扎實實的工作增進人民福祉。
近日,江都水利樞紐四站主廠房內,7台機組正全力投入南水北調東線工程2024—2025年度調水運行。在現場進行安全檢查的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處黨委書記、主任錢邦永表示,江都水利樞紐將全面開展科技創新,切實提升工程運行管護能力和水平,充分發揮南水北調工程“四條生命線”重要作用,堅決扛起“確保一江清水北上”使命擔當﹔持續推進數字孿生調水工程建設,以江都四站為試點開展智能泵站建設,實現工程智能感知、優化運行、視頻識別、健康評價、智能交互等業務功能,確保工程安全、健康、高效運行。
(統籌:耿聯 參與採寫:錢飛 胡蘭蘭 徐超 田墨池 葉真 鹿琳 陳明慧 陳月飛 吉鳳竹 李晞 房雅雯 吳瓊 統稿:倪方方)
來源:新華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